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0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林业   1篇
农学   12篇
  2篇
综合类   277篇
水产渔业   34篇
畜牧兽医   599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7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集乌鲁木齐某马术俱乐部226匹纯血马鼻拭子样品,用高通量测序检测纯血马携带病毒多样性,结果宏病毒组学分析共产生73 664 946条reads,有16 067条reads(0.022%)注释为哺乳动物病毒,其中105条reads注释到马疱疹病毒5型(EHV-5)gH基因。根据GenBank中的EHV-5参考株2-141/67 gH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验证宏病毒组学结果,并对gH基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14匹健康纯血马鼻拭子样品呈EHV-5阳性,阳性率为6.2%(14/226),序列分析表明,鉴定的14株EHV-5 gH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与澳大利亚、意大利及日本分离株gH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4%~100%和90.3%~100%。遗传进化分析显示我国14株EHV-5与澳大利亚2-141/67和EHV-5.2-141株亲缘关系较近,而与意大利glycoprotein H株、日本16-I-1064和1-I-790株处于不同分支。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虻的分布及其携带伊氏锥虫的情况,通过对虻的形态学鉴定及其特异性基因(CO1)和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扩增、测序、同源性比对,鉴定和检测了采自伊犁河谷区域的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的虻为原虻属秋季原虻种,PCR扩增虻CO1基因和马伊氏锥虫18S rRNA基因序列分别为653 bp和205 bp。结果发现,秋季原虻的CO1基因与已发表的丹麦株(MT584147.1)同源性为98%,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在156只秋季原虻中携带伊氏锥虫的有9只,阳性率为5.7%(9/156),其阳性条带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伊氏锥虫基因同源性为99%。试验结果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虻样品进行鉴定操作简单、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开展中兽医药与方剂学课程的教学和科学研究,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草药物和方剂的理论学习,通过制作中草药饮片标本、干制标本、蜡叶标本和浸制标本,不断地建立和完善中草药标本室,也可以通过中草药标本二维码数据库的建立、常见植物标本的种植栽培,以及野外采集中草药实践教学的实施,提高学生对中兽医药与方剂学课程的学习质量,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和应用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2017年1月,新疆博乐某牛场犊牛群出现腹泻疫情,本试验旨在调查病因并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采集6头腹泻犊牛的肛拭子和新鲜粪便样本,先用Speed V-Diar4~(TM)试纸进行轮状病毒、冠状病毒、隐孢子虫和大肠杆菌F5(K99)的检测,再对样本进行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和分子分群,最后对分离菌进行致病力及耐药性的检测。结果显示,所有粪便样本的试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从6份样品中共得到6株大肠杆菌和1株爱德华氏菌,分子分群PCR检测结果显示6株大肠杆菌中A群占83.3%(5/6),F群占16.7%(1/6)。半数致死量结果显示,只有1株大肠杆菌(菌株XJ-B1)具有致病性,可致小白鼠腹泻和死亡。药敏试验结果显示,7株分离菌对这18种抗生素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致病性大肠杆菌XJ-B1耐药程度最严重,对β-内酰胺类、磺胺类和多肽类抗生素耐药,为多重耐药菌。由此可见,这株致病性大肠杆菌可能是引起本次犊牛腹泻的病因之一,也是本试验首次分离到牛源的F群大肠杆菌,该菌的多重耐药性增加了临床治疗的难度,而本试验结果为该牛场治疗此次犊牛腹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被发现后,由VRE引发的耐多药感染率和持续定植率明显升高,而VRE基因操纵子具有独特的遗传变异性并持续进化,使VRE具有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表型,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急需新抗生素治疗的细菌"名单,极高的死亡率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挑战。论文从VRE的起源、耐药机制、传播、流行现状以及VRE治疗的局限性和新型治疗方法探索等方面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VRE传播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多拷贝整合表达禽流感病毒样颗粒的重组巴斯德毕赤酵母,为H5N1亚型禽流感基因工程疫苗提供基础。【方法】以巴斯德毕赤酵母GS115株18S rRNA基因(rDNA)部分序列,插入pPIC9K载体上XbaⅠ和Bsp1407Ⅰ位点间,构建多拷贝整合表达质粒p8K。再以禽流感病毒H5N1毒株基因组RNA为模板,RT-PCR扩增HA、M和NA基因,分别插入多拷贝载体p8K,构建表达质粒 p8K-HA/M/NA。表达质粒分别扩增后线性化,按比例混合,电转化GS115感受态细胞。增菌后,经遗传霉素G418抗性平板筛选、PCR鉴定携带HA、M和NA基因序列的多拷贝整合菌株。阳性菌株增菌、诱导表达、高压均质破碎后,Western-blot检测表达产物。【结果】PCR鉴定阳性的重组菌株,其细胞裂解蛋白,免疫印迹试验可检测到与HA、M1和NA分子量一致的蛋白条带;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大小约为80~120 nm 的病毒样颗粒,免疫鸡能产生抗禽流感病毒中和抗体。【结论】重组毕赤酵母能够多拷贝整合、表达、组装禽流感病毒样颗粒。  相似文献   
7.
2015—2017年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完善新疆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的相关数据,为多重耐药病源菌的防控提供依据,本研究检测了2015—2017年新疆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的流行情况、耐药特性及耐药基因携带率。对经选择性培养基和特异性PCR鉴定的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通过琼脂稀释法进行环丙沙星等12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同时采用PCR方法测定耐药基因在鼠伤寒沙门菌中的携带情况。结果表明:从不同动物中共分离获得162株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宠物(犬和猫)、猪、羊、牛和鸡;药敏试验显示,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四环素和氟苯尼考的耐药率80.0%,未检出对阿米卡星和磷霉素耐药的耐药菌株。从不同动物源分离的162株鼠伤寒沙门菌中有159株菌为多重耐药菌株,占98.1%;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多重耐药均以CIP-AMP-TET-FFC-SMZ 5耐谱型为主。经耐药基因分析,不同动物源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检出率为6.8%~97.4%,未检出blaSHV、qnrD、rmtB和mcr-1基因。综上,鼠伤寒沙门菌在新疆不同动物中流行率高,耐药现象严重,多重耐药菌株较多且耐药基因携带率高,部分不同动物源菌株间具有相同的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型。应加强畜牧业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制度,进而控制鼠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理指标作为动物健康与否的基础指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新疆双峰驼的生理指标数据陈旧且不完善,不能很好地为兽医临床诊疗过程提供参考。对新疆福海县、吉木乃县、达坂城地区的新疆双峰驼进行了研究,用兽医临床化学分析仪和动物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其血液生化和血常规,再用常规方法测定其体温、呼吸和脉搏。结果测定的3个地区之间白蛋白(ALB)、肌酐(CREA)、球蛋白(GLOB)、尿素氮(BUN)、尿素(UREA)、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的含量各有不同;成年驼平均体温、呼吸、脉搏分别为37.60℃±0.38℃、8.38次/min±1.60次/min、41.08次/min±3.20次/min;幼驼平均体温、呼吸、脉搏分别为38.07℃±0.26℃、24.38次/min±4.82次/min、64.18次/min±6.00次/min。测得数据,与之前相关报道的数据之间大部分一致,但有少数数值存在差异,说明新疆双峰驼有自己独特的血液生理,新疆不同地区双峰驼的生理生化指标存在地域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正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非洲猪瘟最早于1909年在非洲的肯尼亚检测到。当时报道ASF为一种急性出血性疾病,感染的家猪的死亡率可达100%。1957年前,ASF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暴发。从1957年开始ASF进入欧洲地区并在接下来的六七十年代在欧洲地区传播。2007年前,欧洲地区(除了意大利撒丁岛)的ASF都被成功的清除。2007年开始ASF开始在高加索地区和俄罗斯地区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伊犁河谷区域银盾革蜱的分布及其携带马泰勒虫病原情况,通过对银盾革蜱形态学及革蜱属特异性基因(ITS-2)和其携带病原18S rRNA基因PCR扩增及其PCR产物的克隆、测序、同源性比较等,鉴定和检测了采自昭苏种马场马体表银盾革蜱及其携带病原情况。试验结果显示,采回的蜱经形态学鉴定均为银盾革蜱,PCR扩增银盾革蜱ITS-2基因和马泰勒虫18S rRNA基因序列大小分别为825 bp和789 bp。本试验蜱获得的ITS-2序列与已发表的伊朗株(GQ144706.1)同源性为99%,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故鉴定为银盾革蜱。在181只银盾革蜱中携带马泰勒虫的有13只,阳性率为7.1%(13/181),且其携带病原目的基因序列与Gen Bank中已发表的马泰勒虫基因序列相似性为99%。研究表明,结合形态学分类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银盾革蜱鉴定具有简易、准确度高等特点,且分离银盾革蜱源性病原更有实际意义,为综合防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