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刊讯(特约记者鲁泉报道)8月29日,全国渔业援疆工作座谈会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召开,会议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农业援疆部署,总结“十一五”期间全国渔业援疆工作,研究提出“十二五”渔业援疆总体思路和重点措施,  相似文献   
2.
中英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于2008年4月16日~17日在广东深圳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是中英两国政府可持续发展对话项目之一,英国环境食品与农村事务部、英国国际发展部、世界银行等和中国海洋渔业方面的专家学者和管理人员共80多人参加.  相似文献   
3.
唐婷  董金和  鲁泉 《中国水产》2014,(10):10-12
<正>(特约记者唐婷董金和鲁泉报道)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农业援疆会议以来,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会同全国渔业系统各有关单位积极响应号召,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和职能,逐步强化和细化工作措施,积聚优势资源援助新疆,有力推动新疆渔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沿海现代渔港发展方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世界渔业大国,海洋渔业是我国沿海传统基础性产业,也是几百万沿海渔民的重要生活来源。渔港既是渔业安全生产最重要的基础设施,也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重要基地和枢纽。当前我国渔港还存在港少、港小、港弱和港贫的特点,新时期渔港建设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本要求,进一步加强安全避风功能、综合管理功能和融合发展功能,通过优化区域布局、产业结构、要素配置和管理模式,把渔港建设成为海洋渔业管理的先行区、渔区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区、渔区城镇化发展的示范区和海洋渔业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样板区。建议加强规划引导和要素保障,构建产业体系,并理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健全相关法规,为现代渔港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鲁泉)9月4日,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甘肃省农牧厅、白银市人民政府在甘肃省景泰县共同举办盐碱水渔农综合利用典型模式现场观摩活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副局长李书民、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崔利锋、甘肃省农牧厅副厅长妥建福、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文、甘肃省白银市市委书记苏君等出席此次活动。举办此次活动是落实《2018年渔业扶贫及援疆援藏行动方案》的具体  相似文献   
6.
2009年全国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突破240亿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泉 《中国水产》2010,(1):15-15
<正>2009年,农业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大增殖放流力度"的指示精神和《中国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行动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将开展  相似文献   
7.
西印度洋是海洋捕捞作业的重要海域,分析捕捞方渔获种类组成和渔获量是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的基础,也是确保其资源可持续开发和科学管理的重要支撑。本研究根据FAO提供的1950-2019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采用优势分析(Dominance analysis),分析了70年间主要捕捞方渔获种类和渔获量组成,比较不同时间序列下主要捕捞方和种类对渔获量的贡献率。研究表明,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根据突变点检测及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9年三个阶段。研究分析表明,各阶段累计渔获量前十的渔获种类、捕捞方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长头小沙丁鱼(Sardinella longiceps)累计渔获量为最高,鲣、黄鳍金枪鱼等种类渔获量对总渔获量的贡献度较高;印度、巴基斯坦和伊朗等是沿海国和地区各阶段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西班牙、法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省等是非沿海国和地区渔获量最高的捕捞方,对各阶段印度洋西部海域总渔获量的贡献度基本都超过10%。。研究认为,基于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力,各主要捕捞国家和地区应该降低捕捞努力量,养护已过度开发的经济种类,增加对资源量丰富的短生命周期种类的开发力度,确保印度洋西部海域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鲁泉  方舟  李楠  陈新军 《水产学报》2023,47(6):069303-069303
为了建立捕捞渔获量预测模型,实验利用2000—2016年印度洋渔获量数据,采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分析了影响其总渔获量的主要渔获类别,建立多种GM模型(Grey model)并进行比较,同时利用2017年与2018年的数据进行验证,得到的最优GM模型用来预测2019—2025年印度洋总捕捞渔获量。结果显示,影响印度洋总渔获量的主要类别有底层鱼类、甲壳类、中上层鱼类、其他海洋鱼类和头足类,其灰色关联度均在0.70以上,经过筛选得到的最优预测模型为GM (1, 5)和GM (1, 6),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3%和1.90%,灰色关联度均在0.9以上。2017年和2018年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3.78%和3.42%。2019—2020、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预测值分别为1 186万~1 290万t、1 227万~1 324万t,其主要渔获量增加可能来自中上层鱼类、头足类以及底层鱼类等。研究表明,2021—2025年印度洋总渔获量的增长幅度有限,总增长量在80万t以内,基本处于充分开发阶段,建议未来应严格控制渔业发展规模,确保印度洋海洋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和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渔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世界粮食安全、社会经济发展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其产业发展与结构演变过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是新时代渔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本研究根据1978-2017年我国渔业生产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对中国渔业发展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结构分析,并建立与比较灰色预测模型GM(1,1),对十四五中国渔业产量进行预测。研究认为,40年来渔业发展可分为五个阶段,即恢复发展期(1978-1984年)、快速发展期(1985-1994年)、扩量发展期(1995-2005年)、稳步发展期(2006-2011年)和转型发展期(2012年以来),每个阶段都有各自发展特点,不同渔业产业对渔业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灰色预测模型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总产量稳定在6600-7100万吨,其中近海捕捞在1000-1080万吨,海水养殖为2120-2370万吨,淡水养殖为3040-3260万吨。研究认为,十四五期间中国渔业要坚持生态与渔业协调的发展理念,确立广大渔民的主体地位,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发展政策,建立与产业现状相适应的管理制度,开发与行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兴技术,为世界渔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印度洋是世界上重要的作业海域,评价渔业资源利用状态是实现其资源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开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根据FAO提供的1950-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数据,结合渔获种类的营养级(Trophic Level, MTL),分析了69年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物平均营养级(Mean Trophic Level, MTL)和营养级平衡指数(Fishing in Balance index,FiB)的变动情况,以此评价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研究表明,1950-2018年西印度洋海域渔获量呈上升趋势,按其渔获量增长趋势可划分为1950-1982年、1983-2005年和2006-2018年三个阶段,其中长头小沙丁鱼渔获量最高。渔获物MTL呈先下降后上升再稳定的变动趋势,按渔获量划分的按个阶段,其MTL平均值分别为3.49±0.14、3.71±0.06、3.71±0.03,高营养级渔获物(TL>3.25)的MTL平均值分别为4.04±0.04、4.09±0.04、4.13±0.01,高营养级渔获物(TL>3.25)的平均营养级与总渔获物的平均营养级变化趋势相似(P<0.001)。FiB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三个阶段的平均值分别为0.0998±0.1659、0.8041±0.1849、0.9782±0.0670。分析认为,1950-1982年西印度洋海域早期渔获量相对较低,并随着长头小沙丁鱼等低营养级渔获量的增加,MTL和FiB呈波动下降趋势;1983-2005年,随着高营养级渔获量的增加,MTL和FiB呈逐渐升高趋势;2006-2018年,MTL和FiB相对稳定处在一个高位值。研究表明,目前西印度洋海域渔业资源状况良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稳定,该海域仍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