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1.
越冬暂养对雌性中华绒螯蟹的营养品质及风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越冬暂养后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以下简称河蟹)是否存在营养流失或风味品质下降现象,该研究利用嵌入在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网箱对雌性河蟹进行105天暂养,分析了暂养前后河蟹一般生物学指数、营养成分、脂肪酸、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差异。结果显示,河蟹在越冬暂养期间处于稳定的生长状态,未出现“掉膏”。暂养后的河蟹,肌肉中必需氨基酸含量(E)显著上升(P<0.05),必需氨基酸与游离氨基酸总含量比值(E/T)显著上升(P<0.05);可食组织中腺苷酸(AMP)和肌苷酸(IMP)显著增加(P<0.05),次黄嘌呤(Hx)和肌苷(HxR)显著下降(P<0.05);虽然可食组织及卵巢中粗脂肪、C22:1和C22:4含量显著下降,但C20:2、C20:4和C20:5等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同时PUFA/SFA比值显著上升;河蟹暂养105天后,1-辛烯-3-醇,己醛,壬醛和2-戊基呋喃为主要的挥发性物质,这些具有良好气味的物质占主导地位,表明河蟹的风味整体优于暂养前。以上结果表明,越冬暂养后河蟹的营养有一定的流失,品质和食用风味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2.
缅甸鲥又称孟加拉鲥、印度鲥,学名(Tenualosa ilisha),属鲱形总目、鲱形目、鲱科的鲥属。其同绝迹20多年的中国鲥(Tenualosa reevesii)外形相近、肉质相媲美,且同属于鲥属,是仅存的鲥属洄游性鱼类,具有很高经济价值和学术价值。缅甸除6-9月的禁渔期外,常年捕捞鲥鱼作为渔民重要的收入来源,每年我国和孟加拉国从缅甸进口大量的野生缅甸鲥。但随着对野生资源的过度捕捞,每年的野生鲥鱼产量呈现逐级下降,鲥鱼的资源保护和产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危机。自习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缅合作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这样的国际友好合作背景下,中方利用自身技术结合缅方政府力量和民间渔企资源,共同进行鲥鱼物种的保护和开发成为一种新的合作途径,将为洄游性鱼类跨国科研合作的研究做出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河蟹养殖模式逐渐进入高产值、高品质的时代。为加快产业转型,充分利用现有池塘资源,笔者重点介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参与的以“诺亚1号”为主养品种搭配小龙虾、青虾、罗氏沼虾、大口黑鲈4种新型池塘混养技术,充分利用养殖水体,配合池塘生态化改造、水下森林建设、微生态制剂运用、水质调控等技术改善养殖环境,综合提升水产品品质和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4.
在水产养殖中,氨氮(NH4+- N)和亚硝酸盐氮(NO2-- N)是危害水产动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为评估小球藻在调控水体NH4+- N和NO2-- N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普通小球藻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了小球藻去除水体中NH4+- N和NO2-- N的适宜条件,其次探究了小球藻作用下水体中NH4+- N和NO2-- N的变化规律,最后解析了小球藻去除水体NO2-- N的途径。结果显示: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小球藻具有极佳的氮盐去除效果,在18000 Lux时对NH4+- N去除率最高(96.23 %),在9000 Lux时对NO2-- N去除率最高(99.19 %);小球藻去除氮盐顺序为NH4+- N>NO3-- N>NO2-- N;初始藻密度在2.5×105 cells/mL时对NH4+- N、NO2-- N去除率最高,分别为94.92 %、99.05 %。NH4+- N下降阶段小球藻亚硝酸盐还原酶活性显著低于NO2-- N下降阶段,表明该还原酶对小球藻去除NO2-- N的关键作用。综上,普通小球藻能显著降低水体NH4+- N与NO2-- N含量,NO2-- N由藻细胞内亚硝酸盐还原酶还原成NH4+- N进而被同化吸收。  相似文献   
5.
6.
通过比较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在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中的存活率、生长、性腺成熟、饵料系数的差异,以探索大口黑鲈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新模式的可行性。在8月初将大口黑鲈鱼苗(初始平均体重为23.933 g)分别放养于池塘和水槽中养殖,并于次年4月份将流水槽养殖的大口黑鲈转入池塘接力养殖至6月份,定期检测大口黑鲈生长、性腺成熟系数、饵料系数等。结果表明:流水槽养殖大口黑鲈存活率高于池塘养殖组,流水槽养殖组水质指标(溶解氧、氨氮、亚硝酸盐)均优于池塘养殖组;在养殖前期,池塘组保持了生长优势,11月份开始生长减缓,每隔2个月体重存在显著差异,而流水槽养殖组鲈鱼体重在各月份之间差异显著;在各个采样时间点,池塘养殖组鲈鱼体重离散系数高于流水槽养殖组,而水槽组中离散系数随鲈鱼生长呈现波动起伏;3-4月份是大口黑鲈性腺发育期,在此阶段流水槽中鲈鱼的性腺成熟系数为3-6月中的最高;在整个养殖周期内3-4月份日增量最低。综上所述,在养殖前期,池塘组鲈鱼的生长略占优势,但在存活率、水质、饵料系数、性腺发育等方面劣于流水槽组;养殖后期,流水槽组存在饵料系数升高、个体差异增大、生长速率减缓等问题,从生长和经济成本的考虑转入池塘养殖更有利,因此流水槽-池塘接力养殖大口黑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4月份是将大口黑鲈从流水槽转移至池塘进行接力养殖的适宜时期。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