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正>水产养殖质量安全需要对投入品,尤其是药物进行严格监管。水体是复杂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养殖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品的选择、养殖用水的管理,养殖过程中生态防病技术(动植物共生防病技术、立体养殖防病技术)以及中草药防治病害等方面探讨了在进行无公害养殖应当如何防治病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了提高黄鳍鲷、褐篮子鱼在 1 000 m2 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养殖池塘内的生态效益。【方 法】试验比较了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南海 2 号 - 黄鳍鲷(Sparuslatus)(混养黄鳍鲷处理)、斑节对虾 南海 2 号 - 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混养褐篮子鱼处理)混养池塘内营养盐变化、颗粒物质含量、浮游 藻类、浮游动物以及养殖生物生长性能等指标在 105d 的变化。【结果】整个实验期间混养黄鳍鲷处理和混养褐 篮子鱼处理池塘水体中氨氮(NH4 +-N)、总氮(TN)、总磷(TP)、溶解性活性磷(SRP)、颗粒物质(TPM) 等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在实验中后期,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溶解态氮低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然而 TN 含量却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至试验后期表现出显著差异;同时,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的颗粒物质 含量高于混养褐篮子鱼处理,表明混养黄鳍鲷处理池塘水体中较高的 TN 含量是源于悬浮颗粒物质。两口混养池 塘内浮游生物和叶绿素 a 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 6.83~18.65 μg/L 和 5.34~16.24 μg/L,二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 论】试验结果表明,黄鳍鲷的扰动作用可以促进池塘底部有机质向上层水体迁移,有利于降低 NH4 +-N、NO3 --N 等物质的积累和促进池塘养殖系统内物质循环;斑节对虾南海 2 号存塘率和鱼类取样结果表明,黄鳍鲷和褐篮 子鱼可以与对虾直接混养,取得更高的经济效益。黄鳍鲷和褐篮子鱼对养殖池塘不同粒径浮游植物的滤食能力 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30日龄青龙斑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取30日龄青龙斑(斜带石斑鱼♀×鞍带石斑鱼♂)212尾,分别对体长(X1)、头长(X2)、头高(X3)、体高(X4)、体宽(X5)、眼间距(X6)、眼径(X7)、尾柄高(X8)和体质量(Y)等9个性状进行测定,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分析了30日龄青龙斑外部形态性状(X)对体质量(Y)的影响。结果表明,30日龄青龙斑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均相关极显著,体长(X1)、体高(X4)、体宽(X5)和尾柄高(X8)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所有形态性状中,唯有体长(X1)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大于间接影响。说明体长(X1)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最大,体高(X4)次之,之后是体宽(X5)和尾柄高(X8),其余形态性状对体质量(Y)的直接影响都很小,主要是通过前4个形态性状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程度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一致。除去与体质量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形态性状,建立体长(X1)、体高(X4)、体宽(X5)、尾柄高(X8)与体质量(Y)的多元回归方程,以上形态性状对体质量影响效果相关数据的获得为青龙斑苗种选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称黄骨鱼、嘎牙子、黄嘎、黄辣丁,分类学隶属鲶形目、鮠科、黄颡鱼属。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无骨刺,蛋白质含量高(16.1%),脂肪含量低(0.7%),已成为内陆淡水养殖的热门品种之一。近年来,珠江三角洲不少农户推行"高密度、高投饲、高排放"的养殖模式,产量高得惊人,但污染问题令人担忧。为推广健康、绿色的养殖技术,促进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介绍一种"适当密度、  相似文献   
5.
正广东省是我国的海洋大省,据报道,2016年我省海洋生产总值高达1.59万亿元,占全省GDP的1/5,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22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也是我国渔业大省,水产品总产量在2007-2016年一直居全国第2位。尽管我省水产养殖业发展迅猛,但是也遇到了诸多问题,例如养殖水环境恶化,内湾养殖过度开发,养殖投饵利用率低,病害发生频繁,鱼药使用不规范等。因而,分析广东省目前的海水养殖现状、存在的问题,探  相似文献   
6.
应用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方法对20种石斑鱼属鱼类的亲缘关系进行了研究,并计算各石斑鱼间的核型进化距离。结果表明:六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xfasciatus)和东大西洋石斑鱼(E.marginatus)核型似近系数最大(0.9986),核型进化距离最小(0.0014),亲缘关系最近;蜂巢石斑鱼(E.merra)和巨石斑鱼(E.tauvina)核型似近系数最小(0.8289),核型进化距离最大(0.1877),亲缘关系最远;20种石斑鱼属鱼类的核型似近系数聚类分析表明,具有复杂核型的物种与简单核型物种间表现出较远的遗传距离;本结果将为石斑鱼属鱼类系统演化、资源合理利用及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石斑鱼属鲈形目、鮨科,栖息于河口及等深线100米以内的海域,大多为暖水性、广盐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石斑鱼肉质细嫩洁白,肥美鲜嫩,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石斑鱼以往多在海水网箱或海水池塘养殖,近年来,在珠江三角洲有很多的养殖户在海围或河口区域咸淡水池塘淡化养殖青石斑,养殖效益平稳,现综合各户成功经验,总结出淡化养殖青石斑技术要点:1.池塘池塘面积5.0~8.5亩,水深2.5~3.5米,淤泥不超过15公分;塘基坡度为1∶1.5,池底呈锅底状,锅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底,广东雷州市北和镇沙土坡村养殖户吴德君水面面积1.9亩的一口高位池收虾上市,随着一箩筐一箩筐的的活虾过称,结果显示收虾20100斤,亩产约1万斤,以每斤23元的价格卖虾,亩产值达46.23万元,扣除成本13万元,纯利润约17.5万元/亩。  相似文献   
9.
从青龙斑受精卵孵化开始到仔、稚、幼鱼形成的1个月内,进行形态发育与饵料转变观察研究.青龙斑受精卵在水温30~33℃、盐度30.0、pH值8.1、DO≥5.0 mg/L的条件下经18~20 h孵化出仔鱼,初孵仔鱼经约65~67 h开口摄食.刚开口的仔鱼游泳能力弱,口裂小,以小球藻、轮虫等小型浮游生物为食.孵化后第7~8 d开始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鳍棘长度与全长比在第14~18 d达到最大值,接近0.5;第20 d时,其他鳍条已长出,第2背鳍棘和腹鳍棘与全长比值降低;第29 d之后,大部分鱼的背部或全身覆盖鳞片,个体差异显著.试验中,仔鱼前13d主要摄食轮虫及其他原生动物,第10d开始摄食部分挠足类幼体,第14d起主要饵料转变为挠足类和枝角类.  相似文献   
10.
评估了不同饲料蛋白水平(44%,48%,52%)和抗菌肽浓度(0.01%,0.02%)对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清生化、消化酶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组分别为:D1(44%,0.01%),D2(48%,0.01%),D3(52%,0.01%),D4(44%,0.02%),D5(48%,0.02%),D6(52%,0.02%)。每组3个平行,养殖8周结果如下:一定范围内,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转化率随蛋白水平和抗菌肽浓度增加,D5组显著高于D1组(P0.05)。形态学指标,D6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肠系膜脂肪(IPF)显著低于D5组(P0.05)。同一蛋白水平下增加抗菌肽浓度可降低肌肉粗脂肪含量,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随蛋白水平和抗菌肽浓度的增加而升高(P0.05),D3和D5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和血糖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D5组胰蛋白酶高于其他组(P0.05),D1组过氧化物酶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随着抗菌肽浓度增加,胃蛋白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加,且丙二醛含量降低(P0.05)。实验结果表明,48%蛋白水平下添加0.02%抗菌肽可以提高赤点石斑鱼生长性能,增强消化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降低饲料系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