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8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8篇
  12篇
综合类   154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7篇
畜牧兽医   29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梅  练青平  倪蒙  郭爱环  原居林 《水产学报》2021,45(12):2011-2028
为探究养殖过程中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inner-pond raceway aquaculture, IPRA)对大口黑鲈生长性能、抗氧化酶、消化酶、消化道组织结构及菌落结构的影响。将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的4条水槽设置为流水组2条和对照组2条,进行为期153 d的养殖实验,分别在养殖中期和末期测量相关生长、生化指标及观察组织形态结构,并采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消化道中的微生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养殖中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低于对照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肥满度持续下降,但成活率一直高于静水组。②养殖中期,流水组肝脏SOD和CAT显著高于静水组,流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流水组消化酶活性显著高于静水组;至养殖末期,抗氧化酶和消化酶均不同程度下降,但流水组SOD仍显著高于静水组,MDA显著低于静水组。③流水组大口黑鲈肠绒毛高度及密度均明显高于静水组,且养殖中期分泌消化酶较多,运动加强了肠道消化吸收功能。④养殖中期,流水养殖使大口黑鲈肠胃菌群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明显增高,至养殖末期,流水组的肠胃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不断下降;养殖中期流水组和静水组胃分别为柔膜菌门和蓝细菌,静水组肠主要优势菌依次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流水组肠主要优势菌分别为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至养殖后期时,流水组和静水组胃肠优势菌群均为柔膜菌门;而养殖水体的优势菌为变形菌门和放线菌门。研究表明,IPRA模式下的持续运动会降低其生长指标,但能够提高其成活率,增强其免疫和消化能力,改善肠胃菌群结构,尤其是处于生长期效果更明显,而至养殖末期运动状态可能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引发疾病,应加强养殖管理。  相似文献   
2.
细菌的严谨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严谨反应的发生及其分子机制,严谨反应影响的生理活动等进行了介绍,并以重要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链球菌等为例,阐述了严谨反应对细菌生长、代谢、致病性等的调控作用。以期为解析病原菌的环境适应与致病机制及开发新型药物靶标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参照Gen Bank已发表的鸭坦布苏病毒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利用PCR方法从鸭坦布苏病毒湖北分离株(JL2011株)扩增出E基因全长片段(E1)及E基因截短片段(E2),将含有双酶切位点的目的片段连接p ET-28a(+)载体,成功构建出重组表达质粒p ET28a-E1和p ET28a-E2。将p ET28a-E转化BL21(DE3)后,经IPTG诱导可表达出约54.3 ku和44.8 ku的蛋白,但E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E1,故将筛选的E2包涵体进行纯化后,用坦布苏病毒阳性血清进行Western blot分析表明纯化后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鸭坦布苏病毒E蛋白的功能及建立快速灵敏的鸭坦布苏病毒检测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水分和土壤对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构型和根鞘形成的影响,采用未灭菌和灭菌的沙土培养糙毛以礼草,分别设置田间持水量的10%、20%、30%、40%和50%水分梯度,测定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的根系构型参数和根鞘重,结果表明:1)在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糙毛以礼草苗期的根系与土壤微生物互利共生,高水分显著影响了根系交叉数和分支数的增加(P<0.05);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这种关系遭到破坏,根系总根体积在40%~50%水分梯度下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平均直径在4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分支数在20%和50%水分梯度最高(P<0.05),链接数和根尖数在20%~50%水分梯度下显著增大(P<0.05),总根表面积在50%水分梯度下最高(P<0.05)。土壤灭菌后,微生物群体变化,土壤灭菌培养条件下的根系形态指标较未灭菌土壤培养条件下增大(P<0.05),分别为:2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长和分支数,2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链接数和根尖数,4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表面积和平均直径,40%~50%水分梯度下的根系总根体积。2)不同水分和土壤处理下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拓扑指数接近于1,根系分支模式接近鱼尾形分支,更适宜在地下资源贫瘠的环境中生长。在20%和30%水分条件下,糙毛以礼草保持了很好的根系构型,修正拓扑指数(qb)和分形维数(FD)显著高于其他水分梯度(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系初生根和次生根生长过程中生物量分配的不同影响了根系在土壤中的功能,根系在土壤中的伸长拓展(总根长、总根表面积、链接数和分支数)大于固定渗透(平均根系直径)对根系构型的影响。3)水分和土壤处理对根鞘的形成无交互影响(P>0.05),糙毛以礼草苗期根鞘形成的影响因素为:水分>土壤>FD>qb>根系固定渗透能力。随着田间持水量的升高,糙毛以礼草根鞘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未灭菌土壤和灭菌土壤中的根鞘重分别在20%~30%、30%水分梯度时最大,qb、FD和根系固定渗透能力显著正向影响根鞘(P<0.05)。  相似文献   
5.
新城疫和禽流感严重危害世界养禽业,对其防控在我国主要依赖疫苗接种。课题组前期获得了一株可表达H9亚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重组耐热新城疫病毒rTS-HA株。进一步对其鸡胚传代特性进行研究,旨在分析重组新城疫病毒在传代过程中的热稳定性和外源基因表达稳定性。将其在SPF鸡胚传至18代,每隔4代耐热选育1次,取中间代次毒株,测定其增殖效价、鸡胚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死亡时间(mean death time,MDT),同时设置未耐热选育的对照。结果表明,通过耐热选育将rTS-HA株传至第18代后,其增殖滴度未发现显著变化,MDT均大于120 h,表明毒力无返强现象,但其耐热性有显著提升,而未进行耐热选育的鸡胚传代株的耐热特性显著下降。动物试验结果表明,耐热选育后毒株的免疫效果较初代毒株也有明显的提升。以上结果表明重组新城疫病毒rTS-HA株需要进行耐热选育传代,才能保持其耐热特性,同时其免疫原性也有一定的提升,可作为新城疫和禽流感二联耐热基因工程活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鸭坦布苏病毒病灭活苗三次免疫SPF蛋鸡,收取高免鸡蛋,制备成冻干高免卵黄抗体;用鸡胚中和试验和间接ELISA方法进行效价检测。试验结果显示,第3次免疫后2周,卵黄抗体中和效价为1∶103.5,4、5周达到最高值1∶104.5;间接ELISA方法检测冻干前后的抗体效价结果均为阳性;对鸭坦布苏病毒强毒的攻毒保护率达100%,可为鸭坦布苏病毒的防控提供一种有效的冻干高免卵黄抗体制剂。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传染性支气管炎抗原的质量,测定了3种不同来源的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的EID_(50),选取滴度最高的病毒株作为毒种,建立了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WH株种子批,并对冻干毒种进行了毒价测定。结果表明,含毒尿囊液在冻干前后毒价无显著性差异,毒种的EID_(50)在10代内无变化。冻干毒种在-40℃和-15℃保存1年,其毒价基本不变。经检验种子批未受到细菌及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9.
灌丛化(shrub encroachment)是全球陆地生态系统重要的生态现象之一,是影响草地碳库的重要过程。灌丛化由全球气候变化、降雨、火烧和生物活动等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对区域环境、气候、土壤性质和碳循环影响显著。目前灌丛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仍存在分歧,表现在不同气候和降雨梯度下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氮储量、养分循环和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等差异。本文总结和归纳了灌丛化形成与控制因素、灌丛化对团聚体稳定性、酶活性和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灌丛化改变了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酶活性,进而影响土壤呼吸以及土壤生源物质的存储、分解和循环,这将显著影响区域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因此分析提出,今后应进一步加强对灌丛化形成过程长期的定位观察研究,以便了解灌丛化的可控因素,并加强对灌丛化后土壤有机碳库、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变化对碳氮循环进程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  相似文献   
10.
巨大的食物浪费会造成严重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阻碍社会的发展。消费者是食物浪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有效减少食物浪费,就必须了解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利用961个消费者的调查数据,从食物和环境相关行为两个角度,分析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探讨消费者食物浪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消费者食物浪费量较大,占总食物量的16.52%。一般态度、金钱态度、环境态度、主观规范、个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显著正向影响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其中,环境态度对减少浪费意愿的影响最大,其次是食物浪费的一般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个人规范影响最小。而减少食物浪费意愿则显著负向影响消费者的食物浪费行为。因此,为有效减少食物浪费,提出加强沟通宣传、改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的行为态度;规范相关条例制度、强化消费者减少食物浪费的规范;同时加强相关培训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食物浪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