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2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蟹类微生物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政  王国良  金珊  陈寅儿 《水利渔业》2005,25(5):89-91,97
综述了蟹类微生物病包括病毒性疾病、原核生物样微生物病、细菌性疾病、真菌性疾病等的病原生物学、致病机理和流行病学等不同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蟹类微生物病研究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31种常见抗菌中药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乙醇提取法提取31种常见水产抗菌中草药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采用DPPH自由基分析法测定各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强弱,并与茶多酚进行比较,以分析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知母、白头翁和五味子3种中草药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梭子蟹养殖中的发病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梭子蟹的养殖环境、种质、密度、敌害生物等方面,全面分析了梭子蟹在养殖过程中死亡的原因.总结了梭子蟹在养殖过程中发生的几种常见疾病,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
RAPD技术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RAPD技术的原理及其在水生生物中的应用。RAPD技术在生物多样性、种群鉴定、亲缘关系和系统发育、构建遗传连锁图谱、进行杂种后代的分子生物学分析、寻找与生产性能或抗病力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性别鉴定、外源导入基因的检测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大弹涂鱼为实验材料,采用SCGE技术并对该技术中通过对缓冲液、铺胶方法、裂解液及不同解旋时间的优化来检测镉对大弹鱼外周血细胞DNA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染毒后镉使大弹涂鱼外周血细胞均出现了拖尾现象,经过筛选,采用Ringer’s缓冲液、“三明治”式铺胶法、裂解液C、40min解旋时间进行实验效果最好。通过优化SCGE条件所得结果来看,本研究提高了SCGE对大弹涂鱼血细胞DNA损伤的检测效率,为SCGE技术间接作为水环境监测的有效工具提供更多的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水体Cu2+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氧自由基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采用生态学单因子梯度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水体Cu2+(0.04、0.4、2、4 mg·L-1)胁迫下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肌肉组织中的活性氧(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会导致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ROS含量显著升高,且升高的幅度与Cu2+浓度成正比。低浓度水体Cu2+(0.04、0.4 mg·L-1)对三疣梭子蟹鳃、肝胰腺和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和T-AOC均具有诱导作用,随实验时间的延长,SOD活性和T-AOC呈峰值变化;而高浓度水体Cu2+(2、4 mg·L-1)短时间内对梭子蟹的鳃、肝胰腺、肌肉组织的SOD活性及鳃T-AOC具有诱导作用,但对肝胰腺和肌肉T-AOC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实验时间内两种组织T-AOC始终低于对照组,并呈逐渐下降趋势。由此说明低于0.4 mg·L-1的水体Cu2+在三疣梭子蟹抗氧化解毒能力的可控范围,但高于2 mg·L-1的水体Cu2+会对三疣梭子蟹主要组织细胞造成损伤,使之抗氧化解毒能力下降。抗氧化酶和非酶抗氧化物在三疣梭子蟹抵御Cu2+胁迫中共同发挥作用,三种组织SOD和T-AOC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和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7.
海水网箱养殖大黄鱼弧菌病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2000年5月~2003年11月,采用实地调查、取样及从各县水产技术推广站获取流行病学资料等方法,跟踪调查了浙江省沿海12个海水网箱养殖场大黄鱼弧菌病的发病情况,并对患病濒死大黄鱼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及病理学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发病率高、发病范围广,流行时间为6~10月份,7~8月份为高峰期,一般死亡率为30%~40%,最高可达80%以上。主要病原为溶藻弧菌(Vibrioalginolyticus)和哈氏弧菌(V harveyi),可引起大黄鱼肝、肾、脾等组织严重病变。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条件恶化,夏季高温使得弧菌大量繁殖,在鱼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损伤时,诱发了疾病的爆发。  相似文献   
8.
对日本(虫寻)血淋巴细胞有形成分进行显微观察分析,根据细胞大小、有无颗粒及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类.结果表明日本(虫寻)血淋巴细胞可区分为3种,即大颗粒细胞、小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不同性别、不同发育阶段及饥饿状态下,日本(虫寻)血淋巴细胞的形态、密度及3种类型细胞所占比例等指标的数据变化,并与其他甲壳动物的血细胞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鱼诺卡氏菌全肽聚糖(WPG)对鱼类的免疫效应,应用1%鱼诺卡氏菌WPG溶液对乌鳢进行腹腔注射,在注射后第0、1、2、3、4、5、6、7、8天对乌鳢血液、黏液、肝脏、头肾组织进行取样,测定血细胞吞噬指数(PI)、血清替代途径补体活力(ACH50)以及组织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活力等非特异性免疫相关指标。同法等量注射0.7%灭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此外,通过攻毒试验测定鱼诺卡氏菌WPG对感染鱼诺卡氏菌乌鳢的免疫保护效应。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红细胞和白细胞PI及血清ACH50在注射后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并分别在注射后第2天、第2天和第1天达到峰值,峰值分别为2.45%、3.64%和306.67 unit/mL。试验组血清中LSZ和AKP活力分别从注射后第3天和第4天开始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血清中ACP和SOD活力则在注射后第1~7天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注射鱼诺卡氏菌WPG后,黏液、肝脏、头肾中ACP活力均有升高现象,达峰值时间分别为第2天、第4天、第7天;黏液和头肾中AKP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肝脏中AKP活力仅在第3天、第4天出现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肝脏和头肾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黏液中SOD活力在各时间点均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黏液和肝脏中LSZ活力在第1天就显著或极显著升高(P<0.05或P<0.01),在第2天均达峰值,而头肾LSZ活力呈现逐渐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仅在第5天表现出显著升高(P<0.05)。鱼诺卡氏菌攻毒试验结果显示,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7、21、35 d后对乌鳢的保护率分别为35%、55%、60%。以上结果说明,鱼诺卡氏菌WPG对乌鳢血细胞PI、血清ACH50及组织中ACP、AKP、SOD、LSZ活力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但调节作用的强弱存在组织差异性;鱼诺卡氏菌WPG腹腔注射免疫21 d以上对乌鳢诺卡氏菌病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石鳖是多板纲的代表种,是贝类中的原始种类,在研究贝类的起源与进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我国沿海红条毛肤石鳖较为常见,分布较广,数量较多。从生物学角度介绍了石鳖的形态、内部结构和习性。石鳖本身具有食用、药用价值,其齿舌具有磁性,可作为磁性纳米材料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