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受当地单季稻感病品种比例高、种植面积大、异地迁入传毒介体白背飞虱迁入峰出现早迁入量大、单季稻移栽期与传毒介体迁入期吻合度高等因素共同影响,2010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在台州市偏重发生,未来几年有发病流行范围继续扩大、危害程度进一步加重趋势。在分析其发病流行原因的基础上,探讨试行综合防控措施,以保障单季稻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40%毒死蜱.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水乳剂对稻纵卷叶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上升,其中每667 m2用药量20 mL的杀虫效果和保叶效果分别为84.4%和91.4%,与对比药剂40%毒死蜱乳剂100 mL、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剂10 mL的药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协调运用“三控”施肥、农药减量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总施氮量和基蘖肥施氮量,提高氮肥利用率,防止前期单季稻长势过于嫩绿,降低前期病虫害发生概率,减少农药使用量,减轻农田生态环境污染。同时通过“三控”施肥能控制水稻前期的无效分蘖和最高苗数,综合提高有效穗、实粒数、结实率以及增加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因此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水稻二化螟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种植诱虫植物香根草与灌水灭蛹降低越冬虫源基数、应用性诱剂诱杀成虫、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天敌、释放卵期天敌赤眼蜂等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集成,在二化螟重发区浙江省温岭市早稻大田展开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2016年二化螟重发情况下,应用基于种植香根草的绿色防控技术,可以将二化螟的为害持续控制在较低水平,且种植香根草与释放赤眼蜂联合使用可实现对二化螟的全程非化学防控。此外,香根草种植区稻田生态系统中天敌寄生蜂的种群数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
柑橘黄龙病疫情运动规律与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柑橘黄龙病整体疫情入侵、扩散、流行等运动规律,对柑橘木虱种群的数量消长情况进行多年多点的系统监测,同时在柑橘黄龙病果实显症期采用全境式普查方法开展疫情调查。2002-2010年连续8年的监测和普查结果表明,柑橘黄龙病疫情入侵分布呈南重北轻、东高西低的特征,其扩散趋势为自南而北逐年推进,并呈螺旋式上升。疫情长期运动一般需经历入侵上升、高位运行、受控回落周期性变化,其运动周期为10年左右,并建立时序运动模型: P=-00044N2+0056N -00698(n=9,r=09552**,r001=07977)。应用上述模型进行逐年修补,若预测下年度果园加权发病率在1%以上,则可发布预警。  相似文献   
6.
毒死蜱+噻嗪酮防治稻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调查结果及田间观察表明,35%毒死蜱 噻嗪酮乳油对水稻稻飞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每667 m2用量100 ml、115 ml的总体防效90%左右,且持效期较长(药后14 d防效仍达83.4%、86.9%),与对比药剂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50 g、5%锐劲特悬浮剂40 ml处理的防效相当,明显优于对比药剂40%新农宝乳油100 ml、99%绿颖乳油300 ml的防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绿颖与蚜虱净混配防治稻褐飞虱药效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结果表明,绿颖与蚜虱净混配对防治褐飞虱效果明显,药后14d每667m^2施用绿颖150ml+蚜虱净15g对褐稻虱防效达66.0%,与锐劲特40ml、乐斯本80ml、扑虱灵100g之间无显著差异,比单用蚜虱净30g防效提高约13个百分点,且持效期长、安全,在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及延缓褐飞虱对常规药剂抗药性的产生等方面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杨梅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台州地区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7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2.53万hm^2,产量达14万t,成为继柑橘之后的第2大水果产业。然而,“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由于杨梅营养丰富又成熟于高温多雨季节,每到杨梅采摘期极易生虫。果蝇(Drosophila SPP)是杨梅采摘及贮藏过程中的主要害虫,它们以雌果蝇产卵于成熟的杨梅果实上,幼虫孵出后在果肉内蛀食,使被害果凹凸不平,果汁外溢、落果,严重影响杨梅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杨梅以其色泽艳丽、酸甜适口、风味独特等显著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台州地区部分山区、半山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据统计,2007年全市杨梅种植面积达2.53×104hm2,产量达14×104t,成为继柑橘之后的第二大水果产业.  相似文献   
10.
钟列权  李克才 《江西植保》2004,27(3):108-109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在柑桔全爪螨高峰期,每667m^2用50%螨代治EC2000、1500、1000倍对柑桔全爪螨防治一次,均能达到理想的防效,与农民现今普遍使用的理想药剂73%克螨特EC2500倍的防效相当。在柑桔全、爪螨高峰期,每667m^2用50%螨代治EC1500倍防治即可达到理想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