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19篇
农学   38篇
基础科学   24篇
  27篇
综合类   227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12篇
畜牧兽医   67篇
园艺   71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年生黄栌(Cotinus coggygria)播种苗为供试材料进行控制土壤水分梯度的大田模拟试验,设置3个水分处理水平,探讨黄栌幼苗形态及生长性状和资源利用与分配性状在持续干旱胁迫环境中的适应对策。结果表明,随着土壤水分含量的降低,叶片数量、叶片厚度、茎长度和茎体积均呈显著下降趋势,而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和根系平均直径则均显著增加;干旱显著降低了幼苗的比叶面积、叶片面积比例、茎生物量比例、叶根生物量比和茎根生物量比,而比茎长、根冠比、比根表面积、根表面积比例、根叶面积比例和根生物量比例则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显著上升。主成分分析表明,根系形态结构的发达程度及对根茎叶的资源配置是决定黄栌适应干旱逆境对策的重要方面,根系表面积、根系体积、根系直径、比根表面积、根系表面积比例和根叶面积比例是衡量黄栌苗木适应干旱生态对策的重要指标。研究结果可为华北地区应对未来干旱气候选择耐旱造林材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探究日粮中添加巨菌草(Pennisetum giganteum)对七彩山鸡(Phasianus colchicus)生长性能、免疫器官以及肠绒毛形态的影响。试验选取1周龄健康的七彩山鸡(母)210只,随机分为1个对照组(0%组)和4个饲料处理组,每组3个平行。4个饲料处理组配制时,分别添加4%、8%、12%、16%的巨菌草添加剂于基础饲料中。结果表明,与0%组相比,12%组七彩山鸡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采食量显著增加(P<0.05);4%、8%、12%组平均日增重显著大于16%组(P<0.05);8%组料重比显著降低(P<0.05);饲料处理组免疫器官指数中肝脏、脾脏指数均在0%组的基础上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P>0.05);8%的巨菌草添加剂可显著增加七彩山鸡肠道的绒毛长度(P<0.05),隐窝深度显著降低(P<0.05),扩大肠道黏膜吸收面积。说明日粮中添加巨菌草可以提高七彩山鸡肠道对营养的吸收能力,一定程度上改善七彩山鸡生长性能和免疫性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克隆中国野生毛葡萄(Vitis quinquangularis)‘丹凤-2’芪合酶(stilbene synthase)基因(STS)并研究其功能,为提高欧洲葡萄(V. vinifera)的白粉病抗性及品质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芪合酶基因VqSTS9和VqSTS21,构建植物过表达载体;用无核白单芽茎段诱导出分生愈伤组织,作为农杆菌介导法遗传转化的受体材料,获得抗性植株,经过不同水平检测,确定转基因植株;对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叶片人工接种葡萄白粉病菌(Uncinula necator),通过显微技术观察叶片受白粉病菌侵染后的情况,比较两者对白粉病的抗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野生型和转基因植株在自然条件和接种白粉病菌后STS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转基因植株中芪类物质的种类与含量。【结果】同源序列克隆得到VqSTS9(JQ868689)与VqSTS21(JQ868677)的cDNA序列,长度为1 179 bp。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鉴定出过表达VqSTS9无核白植株4株和过表达VqSTS21无核白植株3株。显微观察发现,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VqSTS9VqSTS21植株叶片上的菌丝生长较慢,表现出对白粉病的抗性。qRT-PCR结果表明,自然生长条件下,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VqSTS9VqSTS21植株STS的表达量提高,STS上游苯丙氨酸裂解酶基因(PAL)、下游白藜芦醇糖基转移酶基因(RSGT)、转录因子基因(MYB14MYB15)的表达量均不同程度上升,而查尔酮合成酶基因(CHS)表达量降低;人工接种白粉病菌后,与野生型植株相比,转基因植株STS表达量显著上调。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自然条件下,芪类物质主要以反式云杉新苷形式存在,转基因植株芪类物质的含量高于野生型植株;在接种白粉病菌诱导表达后,除了反式云杉新苷,还产生了反式白藜芦醇和葡萄素,即转基因植株体内芪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均有所增加。【结论】将VqSTS9VqSTS21转入无核白后,转基因植株STS的表达量增高,芪类物质的含量与种类增加,并抑制白粉病菌的生长。因此,中国野生毛葡萄‘丹凤-2’携带的VqSTS9VqSTS21能够增强欧洲葡萄对白粉病的抗性,‘丹凤-2’可用作葡萄抗病性育种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4.
生态学课程作为环境科学专业的重要理论基础课程,存在教材选择困难、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问题。结合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要求,提出以下对策:应强化生态学理论基础地位;在有关章节补充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相关内容;着重讲解生态学理论基础;通过野外实习、实验课、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方式增强该学科的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5.
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侵染时期对小麦赤霉病发生和籽粒中DON的积累情况,在2015年和2016年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黄庄镇西虢村田间进行小麦(‘豫保1号’和‘周麦18’)不同生育期接种对病穗率、病情指数、病粒率和籽粒中DON毒素积累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小麦赤霉病菌在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至灌浆中期(DAA=14或15,Zadoks=75)都能侵染麦穗,但在始花期前3~4 d的齐穗期(DAA=-3或-4,Zadoks=59)至始花期后4 d的灌浆初期(DAA=4,Zadoks=71)处理的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中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侵染率最高,为小麦赤霉病菌侵染发病的关键生育期。此外,在套袋保湿2 d的条件下赤霉病菌在小麦始花期前6 d的抽穗盛期(DAA=-6,Zadoks=55~57)和始花期后10 d的乳熟期(DAA=10,Zadoks=73)也能有较高的侵染率。在籽粒中DON积累方面,‘豫保1号’所有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与病穗率、病情指数和病粒率的趋势一致,都是盛花末期(DAA=1,Zadoks=69)处理的籽粒中DON含量最高(P0.05),且间隔时间离盛花末期(Zadoks=69)越近籽粒中DON含量越高;而‘周麦18’齐穗期(DAA=-4,Zadoks=59)至灌浆中期(DAA=14,Zadoks=75)处理的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小麦赤霉病菌在始花期后14 d的灌浆中期侵染也能引起籽粒中DON的大量积累。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柑橘加工业是柑橘产业链的重要延伸,发展柑橘加工业对提升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作者根据多年试验研究与实践,并参考国内外加工技术而集成的,综述了各种柑橘加工产品如柑橘罐头、柑橘果汁及果汁饮料、柑橘水果茶、柑橘果酒、柑橘果醋、柑橘精油、柑橘果胶及其他功能性物质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由于篇幅较长,分期连载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柑橘产量居世界第一,柑橘加工业是柑橘产业链的重要延伸,发展柑橘加工业对提升我国柑橘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是作者根据多年试验与实践,并参考国内外加工技术而集成,着重论述了各种柑橘加工产品如柑橘罐头、柑橘果汁及果汁饮料、柑橘水果茶、柑橘果酒、柑橘果醋、柑橘精油、柑橘果胶及其他功能性物质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标准。由于篇幅较长,分期连载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筛选适合春谷生产的除草剂。[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不同除草剂不同浓度下的防除效果。[结果]莠去津播后苗前用药和苗后(3~5叶期)用药在整体的杂草防除效果方面表现良好,对谷苗药害小,但苗后(3~5叶期)用药对单子叶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谷友对单、双子叶杂草的防效均比较稳定,对谷苗药害小。2,4-D丁酯在高浓度时对杂草有较好防效,但药害随浓度增加而加重。二甲四氯钠对杂草的防除效果较差,对谷苗药害严重。[结论]试验结果为春谷区谷田除草剂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农牧户作为退牧还草技术的实施者和重要利益相关者,其对技术的感知度和认可度对于调整和完善退牧还草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草地荒漠化典型区域——内蒙古鄂托克旗为例,采用主观层次分析法和客观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构建包括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和技术推广潜力5个方面的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农牧户视角对内蒙古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基于农牧户视角的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结果为0.469 8,说明农牧户对于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处于中等水平,技术满意度一般,技术可持续性较弱。具体表现为农牧户对于技术自身的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修复功能持以肯定态度,生态效益评价较高;而对于经济效益和技术可持续性评价较低。2)分项退牧还草技术评价结果由高到低的排序为:技术相宜性、技术效益、技术成熟度、技术应用难度、技术推广潜力。3)分区域研究得出,鄂托克旗退牧还草技术综合评价的区域差异性较小。因此,退牧还草技术的综合评价结果能够反映农牧户对于该项技术的满意程度,为退牧还草技术的持续有效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2018年3月27日,山西省某养殖场蛋鸡出现发热、腹泻、头颈后仰等症状,并陆续死亡,至3月31日,共死亡蛋鸡699只,袭击率为86.08%(699/812)。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检测,确诊该疫情为高致病性H7N9流感。为查明病因,了解疫情分布,通过现场剖检、实验室诊断、问卷调查、周边排查等方式,对该起疫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寻找可能的风险因素,进而提出防控建议,评估防控效果。经调查,病原通过人员、车辆、野鸟带毒传入养殖场的可能性较大,又因养殖场未进行H7N9流感疫苗免疫,从而导致疫情暴发。通过紧急处置,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未发生扩散。本起疫情提示,对家禽使用与当地流行毒株匹配疫苗进行免疫,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同时加强人员、车辆和野鸟的生物安全控制,对预防H7N9流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