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水稻秸秆为代表,研究了4种腐熟剂对秸秆腐解性能的影响。基于施用腐熟剂后的秸秆腐解率和碳氮比,选择其中1种腐解性能较好的腐熟剂,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其秸秆腐解条件进行优化,主要考查腐熟剂用量、温度、含水量和外加氮源(浓缩沼液)量等4个因素。结果表明,腐解温度、含水量和腐熟剂用量对腐解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最佳腐解条件是温度29.6 ℃,含水量90%,腐熟剂和浓缩沼液氮添加量分别为秸秆质量的2.0%和0.17%。数学模型分析预测得知,在该条件下腐熟剂添加后25 d水稻秸秆腐解率可达63.25%,与验证试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采集连续5 a秸秆还田(SF)和不还田(CK)处理0~20、20~40、40~60、60~80、80~10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对各层土壤不同有机碳、氮组分含量,以及反硝化细菌的丰度和种群组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SF处理0~40 cm土层的颗粒有机碳(POC)、20~60 cm土层的矿物结合态有机碳(MOC)和0~80 cm土层的全氮含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P<0.05)增加45.69%~142.75%、89.34%~272.68%和14.26%~90.34%,但0~40 cm土层的溶解性有机碳(DOC)和0~60 cm土层的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硝态氮含量分别显著(P<0.05)减少68.89%~75.93%、35.58%~75.43%和12.91%~61.86%,其中,约63.81%的硝态氮损失发生在0~40 cm土层。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组分中的POC和MOC与土壤反硝化细菌的丰度显著(P<0.05)正相关,且影响其种群结构变化。SF处理0~60 cm土层nirS、nirK和nosZ基因拷贝数较CK处理增加2.5~6.7倍,并可有效促进unclassified_c_Beta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unclassified_f_Rhodocyclaceae(红环菌科)、unclassified_k_norank_d_Bacteria和unclassified_o_Burkholderiales(伯克氏菌目,属β-变形菌)的生长。综上,长期秸秆还田下,土壤反硝化细菌的生长及其种群结构变化主要受相对稳定的POC和MOC的驱动,引起的土壤硝态氮损失应在耕地肥力维系和提升,以及作物营养管理中予以必要考虑。  相似文献   
3.
秸秆还田下的主要产地环境问题及其绿色防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秸秆还田作为当前最主要的秸秆资源化利用方式,可有效实现土壤增碳培肥,但同样存在一系列产地环境问题。基于近年相关研究,总结了秸秆还田对土壤病虫草害发生和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归纳了当前应用较广泛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并对未来可进一步研究与应用的秸秆集中沟埋还田技术和以“虫害理化诱控-病虫生物防治-杂草生态防控”为核心的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等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推进高效秸秆还田条件下的可持续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选择浙江中部(桐庐)和北部(嘉兴)水稻种植区作为试验点,设不施氮肥(CK)、施常规化肥(F-1)、缓释掺混肥(F-2)、硅钙钾镁肥(F-3)、生物有机肥(F-4)和普通有机肥(F-5)共6个处理,分析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水稻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对不同处理的响应,并采用综合隶属函数模糊评价法对稻米外观、加工和食味品质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对于桐庐试验点,相较于F-1而言,F-2、F-3、F-4和F-5处理水稻分别增产2.1%、2.9%、2.3%和6.7%;对平湖试验点,相较于F-1而言,F-2、F-4和F-5处理分别增产1.7%、13.3%和5.2%。相较于肥料而言,稻米品质受产地环境因素影响更为显著,平湖试验点稻米加工、外观和食味品质均优于桐庐试验点。根据隶属函数评价结果,平湖试验点不同处理稻米综合品质由高到低排序为CK>F-4>F-5>F-2>F-3>F-1,桐庐试验排序为F-4>F-3>F-2>F-5>F-1>CK。综上,相较于常规化肥,施用缓释掺混肥、生物有机肥和普通有机肥均能有效增加水稻产量并提高水稻品质,其中,施用有机肥增产最大,而生物有机肥在提高稻米品质方面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针对镉(Cd)污染蔬菜地,通过施用不同梯度调理剂、有机肥和叶面阻控剂,探究镉污染菜地生菜安全种植过程中调理剂、有机肥最佳施用量,为污染菜地蔬菜安全种植技术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试验结果表明,单施调理剂1 500 kg·hm-2以上,可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但施量增至6 000 kg·hm-2时,其效果与3 750 kg·hm-2无显著差异;单施有机肥1 500 kg·hm-2以下对Cd向生菜可食部分的迁移无明显抑制作用,但施用量在3 750 kg·hm-2以上,则随着有机肥施入量增加而有效降低生菜可食部分Cd含量,且效果优于单施调理剂;调理剂和有机肥同时施用,且施用量大于3 750 kg·hm-2时对生菜可食部分降Cd效果产生负面影响;响应曲面分析结果显示,单施6 000 kg·hm-2有机肥即可达到理想的安全利用效果,若能配套叶面阻控剂的喷施,则能更有效阻控Cd在生菜可食部分的积累。  相似文献   
6.
通过盆栽试验在不同镉污染浓度条件下,探讨叶菜类、茄果类、根茎类9个蔬菜品种对土壤Cd的吸附规律,根据重金属低积累蔬菜的判定标准,筛选出污染地区可以种植的Cd低积累蔬菜品种。试验结果表明,1)对土壤Cd积累由低到高排序为根茎类<叶菜类(菠菜除外)<茄果类,其中速生虎耳菠菜最易吸收富集土壤Cd。2)叶菜类蔬菜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Cd更多的由可食部分向非可食部分迁移;根茎类蔬菜则随土壤Cd污染程度增加更多的富集在可食部分;而茄果类蔬菜在轻中度污染土壤中,吸收的Cd更多富集于非可食部分,在重度污染土壤中,则更多的向可食部分迁移。3)菠菜和辣椒不能够在轻度镉污染土壤中种植,可考虑种植春不老萝卜、冬青和六月慢等蔬菜;春不老萝卜种植在中重度污染地区时,可食部分的Cd含量未超过国家安全标准。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及环境影响,以小青菜和黑麦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活性污泥复混肥料不同施用量下,作物产量、农艺性状及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变化,评估活性污泥复混肥料的肥效和对土壤环境的污染风险。结果表明,复混肥可以显著增加黑麦草株高,提高小青菜产量,实现改善作物性状与增产的目的;但环境风险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复混肥施用仍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施用时需对其用量或施用次数进行限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