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3篇
  7篇
综合类   20篇
农作物   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旨在探讨超高产玉米钾肥的最佳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为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高效施用方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通过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氮、磷、钾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探讨钾肥不同施用时期和分配比例,对玉米产量、钾素吸收积累及钾吸收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吉林省东部玉米各处理之间产量基本达到差异性水平,最高产处理的产量为15535.6 kg/hm~2,其中3个处理达到了超高产水平,分别较不施钾处理增产30%以上。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呈线性增长,钾素积累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并在灌浆期达到峰值,分析得出玉米在生育后期干物质积累的同时,钾素并不在植株体内大量储存,而是随时间延长逐渐淋失。产量最优处理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分别为66.9%、1.7 kg/kg和111.0 kg/kg,各指标均高于其他试验处理。即适宜的施钾方式可以有效提高植株各阶段营养器官的钾素吸收积累量,并使得生育后期植株各营养器官钾素分配比例达到最佳,从而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素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在氮、磷、钾施用量一定的条件下(N 300 kg/hm~2、P2O5140 kg/hm~2和K_2O 140 kg/hm~2),吉林省东部超高产玉米钾肥最佳施用方式为:钾肥总量的75%作基肥,25%作大喇叭口期追肥,此时可获得较高的钾素利用效率和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施用量相同的条件下,磷肥不同施用时期及分配比例对吉林省西部超高产玉米产量及磷素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磷方式对玉米产量和磷素吸收积累量有一定影响。施磷量一定的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可有效提高产量,其中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产量达到13 706 kg/hm2,较一次性基施处理高0.82%;不同生育期各器官磷素积累量也相对较高,收获时期植株磷素吸收积累量为126.4 kg/hm2,高于其他各处理。从成熟期玉米植株磷素含量分配比例来看,拔节期和喇叭口期均追肥处理收获时期子粒中磷素含量占植株总磷素含量的68.99%,其他处理均超过70%;除子粒外其余各器官磷素含量所占比例均较高。本试验条件下,在玉米生育后期追施磷肥的施磷方式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但相对于磷肥一次性基施的方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氮钾肥配施对吉林省湿润冷凉区玉米产量及植株钾素吸收积累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磷肥施用量相同(P2O5200 kg/hm2)的条件下,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钾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效果表现为NK;植株钾素积累量随植株生长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氮钾配施处理植株钾素积累量均高于单施氮肥或钾肥处理,其中氮钾配施量为N 300 kg/hm2、K2O 200 kg/hm2时植株钾素积累量最大,为372.4 kg/hm2;适宜的氮钾配施可提高植株生长前期钾素吸收速率和阶段积累量,并使生育后期阶段积累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获得较高的钾肥利用率、钾吸收效率和钾肥偏生产力。综合考虑产量和钾素吸收利用效率等因素,吉林省湿润冷凉区在施P2O5200 kg/hm2条件下,施N 300 kg/hm2,配施K2O 200 kg/hm2,即可获得较高的钾吸收利用效率,也可获得较高的产量,可达12.04 t/hm2。  相似文献   
4.
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开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嫩平原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形成的冲积平原。盐土、碱土及盐碱化草甸土是松嫩平原盐碱地的主要构成土壤,总面积约300万hm2,是该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土壤资源。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稻是本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但这一措施,涉及到许多特殊土壤改良学理论和技术问题。文中从盐碱地种稻是否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种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盐碱土的微域性、盐碱危害、土壤胶体高度分散以及"淡化表层"的建立与肥力培育等方面论述了盐碱地种稻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作物残体培肥土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作物残体还田是土壤有机培肥的重要措施之一,文中从作物残体的还田方式、培肥效果、对作物产量、品质和抗性以及对土壤的养分平衡、理经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及植株、不同器官钾素吸收积累量的影响。[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别施07、51、502、25、300 kg/hm2钾肥。[结果]适量施用钾肥能明显提高春玉米的产量。当施钾225 kg/hm2时玉米产量最高,为15 531.0 kg/hm2,与对照相比增产24.73%;随生育时期的进展,春玉米钾素积累量前期缓慢增长,在灌浆期达到最大值,而后钾素积累量下降;春玉米各器官钾素积累量变化有所不同,叶片、叶鞘和穗部均呈单峰曲线,而茎秆钾素吸收规律呈"N"形曲线。[结论]不同施钾量产量、植株钾素积累量和不同器官钾素积累量均表现为处理③>处理④>处理②>处理①>对照(CK)。  相似文献   
7.
氮、钾不同营养水平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氮、钾不同营养水平对春玉米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氮代谢指标(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谷氨酸脱氢酶)在整个生育时期内呈单峰曲线变化,即从苗期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又呈下降趋势,成熟期最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在抽雄吐丝期达到最高峰,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在大喇叭口时期达到最高。各生育时期,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均表现为随氮、钾营养水平的提高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表明适宜氮、钾肥用量可以增加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及提高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酸脱氢酶活性,过量施用氮、钾肥反而会使其含量或活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有机培肥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影响,采用原状土柱模拟淋溶的方法,对土壤优势流中养分淋失的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经有机培肥后,明显降低了优势流中各种养分的淋失速度,从而使养分的淋失总量减少,为未施秸秆处理的1/3左右.有机培肥土壤对于淋溶液中养分浓度的影响表现为,在淋溶液中养分浓度总体降低的同时,各种养分的浓度降低的幅度又有所不同,其中对水溶性K和铵离子的效果最明显,而对硝态氮(NO-3-N)保持作用则相对差些.上述结果说明,有机培肥对减少土壤优势流造成的土壤养分淋失以及降低地下水污染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保护性耕作措施及其以根茬留田为主要的技术环节,论证了根茬留田的保土肥田效应。垄作少耕、根茬留田可以减轻水土流失,保护黑土层不受侵蚀,特别是干旱春季保墒效果良好,有利于一次播种保全苗,同时发挥着未腐解有机物的培肥效应;增强土壤生物活性,更新土壤中已渐老化的腐殖质,提高土壤保肥供肥性能,保持和增进地力。  相似文献   
10.
于2017—2019年在吉林省农安县设置大田试验,采用双因素裂区设计,主区为秸秆还田J(12000 kg/hm^2)、秸秆不还田W,副区为施镁M3(施纯镁10 kg/hm^2)、不施镁M0,包含JM3(秸秆+镁肥)、JM0(秸秆+无镁肥)、WM3(无秸秆+镁肥)、WM0(常规)4个处理。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土壤交换镁含量逐渐降低,至成熟期,JM3处理土壤交换镁含量比WM3、JM0、WM0分别提高6.59%,8.47%,14.09%。施用镁肥促进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秸秆还田配施镁肥进一步增加了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WM3处理玉米镁素积累量比WM0平均提高12.30%;JM3处理的镁素积累量比WM3、JM0、WM0处理分别提高9.79%,15.99%,23.28%。春玉米干物质积累量随着生育期的进行逐渐增加,施镁肥能提高干物质积累量与春玉米产量,在成熟期WM3(无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分别比WM0(常规)提高5.30%与4.38%,JM3(秸秆+镁肥)的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比WM0(常规)分别提高11.50%与5.52%。综上可以得出,施用镁肥可以显著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养分的吸收,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及提高春玉米产量。秸秆还田配施镁肥不但可以提高土壤交换镁含量,保持土壤镁素在整个玉米生育期的持续有效供应,还进一步促进春玉米植株对镁素的吸收,提高了干物质积累量及春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