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3篇
畜牧兽医   8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西藏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提出调整产业结构的对策,即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线,促进西藏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不同生物埂生态效益的模糊对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3.
不同生物埂生态效益的模糊对比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几种生物埂生态效益的模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紫穗槐,黄花菜,柠各埂的生态效益相对较好,尤其是紫穗槐埂为最优,而海棠埂则稍差一些。  相似文献   
4.
生物炭去灰分对萘和1-萘酚的吸附动力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探究生物炭矿物组分对有机污染物吸附过程的影响机制,考察(非)极性有机污染物萘和1-萘酚在不同温度(300、400、500℃)下制得的小麦秸秆原始生物炭以及去灰分后生物炭上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拟二级和双室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精确地描述目标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过程。去灰分处理增加生物炭芳香碳含量,增强其与萘和1-萘酚间的p-p和疏水作用;同时降低生物炭表面极性,特别是减少表面烷氧基官能团的分布,提高疏水碳吸附域(主要是芳香碳)的可达性,导致平衡吸附量(Qe)增大。除灰后极性官能团在生物炭表面的暴露减少,促进萘分子向表面疏水吸附位点扩散,使得萘在生物炭上快吸附单元的吸附速率常数(kfast)升高;而极性1-萘酚结构中的—OH能通过氢键与生物炭表面极性官能团或矿物含氧表面相互作用,对快吸附有重要贡献,去灰分削弱氢键,造成其kfast下降。致密的芳香碳组分和纳米级孔隙结构主要对萘和1-萘酚在生物炭上的慢吸附起作用,去灰分提高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和孔隙度,使慢吸附对总吸附的贡献(kslow)增大;同时使得化合物分子较难扩散进入更致密的生物炭内部。另外表面积和孔隙度的增大延长吸附平衡时间,两种化合物的慢吸附速率常数(kslow)均降低。研究表明,生物炭的矿物组分、化学组成和极性官能团的空间分布显著影响有机污染物的动力学吸附过程,从而影响生物炭在有机污染控制中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如何合理考核和评价农村党员,首先要明确考核内容,其次要强化考核手段,并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加强党员教育。  相似文献   
6.
<正> 水貂的繁殖周期和换毛周期是与光周期紧密相关的。水貂原产于北纬45°以上的高纬度地区,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下,形成了以自然界诸因素中最为稳定的光周期为条件,实现其季节性繁殖和季节性换毛的遗传特点。生产实践证明,根据光周期变化与水貂换毛相关的规律,采用控光的方法,人为改变水貂的换毛季节,能促使冬毛早熟,达到缩短皮貂饲养的时间,节约饲料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坪地山模式﹄发展村级经济的好机制新田镇坪地山村干部领办集体林场的调查●王喜龙江西省信丰县新田镇坪地山村位于镇南面5公里,全村906人,210户,10个村民小组,13名党员,890亩耕地,13515万亩林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少、田少、山(林地)多的...  相似文献   
8.
车型识别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特定类车辆脸部特征相近,提取车头特征易导致模型辨别力差、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侧面特征的车型识别方法。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对不同类型车辆的检测,使用统计模型计算目标车辆的横向位置。建立双相机(触发相机和抓拍相机)协同跟踪模型,利用感知哈希算法,对目标车辆实现判别式跟踪。最后抓拍相机完成车辆正面抓拍,完成目标车辆的车牌识别。最终的检测实验结果取得了81.94%的平均正确均值(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  相似文献   
9.
珍稀濒危兰科植物移植保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兰科植物为例,从移植的定义出发,运用部分文献结果,分析和总结了移植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未来移植中需要注意的要点等,为今后珍稀濒危植物的移植和保护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藏东南是喜马拉雅地区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的重要组成单元,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兰科植物是被子植物的第二大科,但对该科植物在藏东南地区的物种数量及分布规律仍然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通过野外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确定了藏东南地区的兰科植物种类及其生活型;并将研究区域按500 m划分为9个海拔梯度,结合系统发育分析了兰科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共发现野生兰科植物89属336种(变种),其中地生兰187种、附生兰136种、菌类寄生兰13种。整体来看,兰科植物主要集中分布在1 500~3 500 m海拔段,尤其在海拔2 000~2 500 m分布最多。研究结果表明,藏东南兰科植物呈"中间高度膨胀型"海拔分布趋势,其生活型也有同样的趋势。相邻海拔梯度的兰科植物相似性系数较高,随着海拔差距增大,相似性系数也随之降低。兰科植物区系成分中热带亚洲成分最高(32.8%),其次为中国-喜马拉雅成分(26.2%)和中国特有成分(15.3%)占绝对优势,3者之和占总种数的74.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