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1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为筛选高效、安全的防治炭疽病新药剂,通过田间试验进行新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在药后的7天和14天,苯甲.嘧菌酯对苦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与之相比较,在草莓和黄瓜上的防效也较为理想。研究表明,苯甲.嘧菌酯防治炭疽病效果良好、持效期长,是防治草莓、苦瓜、黄瓜炭疽病的理想药剂,同时,还能防治草莓病害、提高产量、改善草莓品质。生产上建议的使用剂量为450~600ml.hm-2。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哈尔滨市方正县会发乡某鸡场发生一起肉雏鸡传染性法氏囊并发大肠杆菌病例。依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综合诊断与防治,现将诊疗过程叙述如下。 1 发病情况2010年6月,哈尔滨市方正县会发乡某养鸡场共同养肉雏鸡3000余只,至发病送检时26日龄。肉雏鸡发生以排白色、浅绿色稀粪,羽毛蓬松、精神萎靡不振,颈部、躯干震颤,步态不稳,头下垂,眼睑闭合、脱水,眼窝凹陷,衰弱死亡为特征的传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4.
为加深对柑橘黄龙病抗性机理的了解和为黄龙病抗性基因的克隆提供依据,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NBS-LRR保守结构域设计简并引物,以柑橘黄龙病抗性品种"晚熟温州蜜柑"为供试材料,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克隆和序列测定,结果共获得17条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sistance gene analogs,RGAs),其在NCBI中的登录号为KJ019189~KJ019199,KR815564~KR815569。序列分析表明,这17个RGAs与甜橙、柚等柑橘属中推测的一些抗病蛋白基因或其他相关蛋白基因具有显著高的同源性。其中一些RGAs与拟南芥抗霜霉病RPP13基因、柑橘抗衰退病毒基因Ctv或烟草抗TMV基因N具有51.7%~79.0%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依据论文结果,笔者认为,晚熟温州蜜柑中存在较丰富的NBS-LRR类抗病基因,但具体哪些病基因与抗黄龙病相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养鸡户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减少损失,必须提早发现疾病。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快速的疾病诊治十分重要。笔者在多年实践工作中,积累了一些诊治经验,并将这些经验进行了整理,供养鸡户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主题,打造生态、艺术的城市绿化空间,成为了我们研究的热点话题,尤其加之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生活环境的质量越来越关注,为人们创造生态、和谐的生活空间,实现艺术与环保的和谐统一,合理配置植物显得至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江西奉新县猕猴桃一种新的真菌性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对采集的病叶样品进行了真菌分离,对分离菌株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作了致病性测定。共分离得到32个真菌菌株,其在人工接种实验中均具有致病性。各菌株的培养特征、分生孢子形态大小相同,均符合文献中对多主棒孢的描述。随机选取3个菌株,测定了其r DNA-ITS序列,3个菌株的序列相同,且与Gen Bank中的多主棒孢的对应序列具有100%的同源性。据此认为,奉新猕猴桃叶斑病的病原菌种类为半知菌类棒孢属中的多主棒孢(Corynespora cassiicola)。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特征。牛环形泰勒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病。多呈急性过程,发病率高,死亡率大。近年来,二者混合感染的病例有很多报导,给养牛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基于储粮通风传热传质模型模拟数据,建立就仓干燥通风时长的BP神经网络预模型,并在MATLAB进行仿真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用于就仓干燥通风时长预测,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双低甘蓝型油菜浙大622超稀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研究了浙大622在超稀植密度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3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实际产量比对照下降了20.93%,表明超稀植密度过低虽然增加了个体生产潜力,但群体优势减弱,不利于增产。而在6万株/hm2超稀植密度下,个体和群体综合优势明显优于常规密植条件,实际产量比对照提高了18.82%,说明超稀植对油菜增产确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两种超稀植密度比对也表明,超稀植并非密度越稀越好,不同品种类型的个体发育特征不同,应当根据品种特点,合理选择超稀植的最佳定植密度,以充分发挥个体和群体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