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分子生物学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昆虫的分类学研究中.笔者概述了核酸序列分析、RFLP技术、RAPD技术、分子杂交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SSCP以及DSCP技术在鞘翅目昆虫分类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分子生物学技术在鞘翅目昆虫研究中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铁甲虫预测预报和防治技术,提出了预测预报的调查方法以及发生期和发生量的预测方法,并提出了有关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飞机草微乳剂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活性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飞机草微乳剂在不同浓度下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的试验结果表明,当药液中飞机草氯仿萃取物含量分别为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μg/mL时,对荔枝蒂蛀虫产卵驱避率分别为71.86%、77.38%、77.38%、81.01%、84.73%、87.09%、88.54%、90.50%、95.26%,说明试验药液中氯仿萃取物含量越多(即浓度越大),驱避效果越好。从经济的角度考虑,建议18%飞机草微乳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浓度以250μg/mL为宜。  相似文献   
4.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 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 a,一般每天可产卵1 500~5 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5.
入侵红火蚁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入侵红火蚁是一种杂食性害虫,它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表现在它的社会性、多型性、群居地栖性、好攻击性、受惊转移和堆尸习性等,大多从卵发育为成虫需要22-38d,每个族群中有单个蚁后或多个蚁后,蚁后寿命最长可达7a,一般每天可产卵1500-5000粒,1个蚁巢可有成蚁5~50万只,盛夏和寒冬整个族群均向蚁巢下部转移,有翅繁殖蚁可四季产生,多在春末夏初飞出蚁巢在空中交配,落地后雌蚁脱翅成为蚁后,并产卵繁殖建立新的族群,主要靠人为传播和自然扩散来扩展入侵地。  相似文献   
6.
抗菌肽是机体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具有抗菌谱广、活性稳定、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点而在食品、饲料、农业、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由于化学合成的成本较高,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高效的生物表达系统成为一个新的途径.综述了抗菌肽在细菌、酵母、植物、动物等表达系统中异源表达的研究进展,为抗菌肽的研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广京 《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110-112,117
对目前水果保鲜剂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概述,并对水果保鲜剂的发展趋势与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新型水果保鲜剂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蚁巢密度为0.70(±0.05)个/100m2,蚁巢密度由大到小为:荒地>花木基地>果园>绿化带>草地>菜地,菜地、草地与荒地的蚁巢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境的蚁巢密度无明显差异;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虫口密度为46.72(±2.78)头/诱饵,虫口密度由大到小为:花木基地>荒地>果园>草地>绿化带>菜地。  相似文献   
9.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以及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形势作了简要论述,并提出了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正>1应激的概念和机理1.1应激的概念“应激”这个词在生物学领域中使用非常广泛,但并没有很明显的定义。与其它疾病不同,应激并没有特定的症状或病理变化,所以凭直觉往往称之为“应激”。1936年加拿大学者塞里(Hans selys)提出应激学说,开始将其应用于医学,认为应激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康复的过程中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