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7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7篇
  4篇
综合类   29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16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使用5个转Bt基因水稻恢复系作为父本,以12个不育系作为母本,根据5×12(NCII)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60个组合,分析了这些组合的9个稻米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参数.结果表明:精米率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的影响,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碱消值、胶稠度主要受基因非加性效应互作的影响;除精米率主要受母本影响外,其余8个性状均受双亲交互作用的影响;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后代遗传中主要受基因遗传作用的影响,可以在早代直接选择.配合力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垩白度及碱消值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昌恢891T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父本,华1165S为一般配合力较好的母本;原香39A/昌恢891T、泰乡1209A/昌恢T025T、昌盛843A/昌恢T025T为较优的组合,其中原香39A/昌恢891T的特殊配合力的综合评价最好.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测定麻阳白鹅摄入意大利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田间杂草饲料的食物消化率、食物摄入量以及饲料转化率,以期确立西南喀斯特山区草食性禽类的最优牧草利用模式。分别选取抽穗期的意大利黑麦草和田间杂草(看麦娘+空心莲子草+禺毛莨)为纤维原材料,将其在抽穗期收获、晾晒、烘干、粉碎,制成颗粒饲料,其中黑麦草和田间杂草的含量分别为0%、15%黑麦草、20%黑麦草、15%田间杂草、20%田间杂草。饲喂20日龄的麻阳白鹅20d,测定麻阳白鹅的食物摄入量、CF、NDF、ADF消化率、日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结果表明,饲喂黑麦草颗粒饲料的麻阳白鹅较饲喂田间杂草颗粒饲料的麻阳白鹅日增重、食物摄入量以及饲料转化率均高于饲喂田间杂草的麻阳白鹅。同时,麻阳白鹅对15%黑麦草的CF、NDF、ADF消化率较其他处理组都高。因此,黑麦草可作为西南地区冬春季节麻阳白鹅的青绿饲料,麻阳白鹅饲料中黑麦草的最佳含量为15%。  相似文献   
3.
巍峨的雀儿山,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一分为二,切割成东北、西南两大部分,东北部高,河谷宽阔平坦;西南部低,河谷深切,地势高差悬殊较大,属于高山峡谷地貌.众多的河流,在这里以雪山为界,分别流入金沙江和雅砻江,这种原始、完整的生态环境,造就了众多自然生态景观群,其中尤以多瀑沟和新路海最为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水旱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粮食产量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气象灾害呈明显上升趋势,极端干旱事件频繁发生,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水旱灾害是对农业生产产生影响最直接、最经常性的灾害类型,其与农业产量关系的研究可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粮食安全评估等提供基础的科学依据.文中以我国西北甘肃省为例,根据1985-2007年全省水旱灾害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粮食产量数据,...  相似文献   
5.
以黄淮海平原潮土区的砂壤土和黏壤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培养试验研究了干湿交替(干湿频率分别为0、2、6、12次)和外源氮(2种土壤中添加氮累计量均为220 mg N·100g~(-1)干土)下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释放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湿交替和外加氮源显著激发了砂壤土和黏壤土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干燥期越长,外加N源对土壤CO_2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干燥期越短,外加N源对土壤N_2O释放速率的激发效应越强。两种土壤的CO_2和N_2O的释放速率对干湿交替的响应模式一致,砂壤土的碳氮矿化速率对干湿交替响应更为强烈,砂壤土的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NO-3和NH+4)含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速率均高于黏壤土。在外加氮源的条件下,干湿交替显著提高了砂壤土和黏壤土中可溶性有机碳和无机氮的含量,增大了实际生产中农田土壤无机氮淋失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不同水氮供应对冬小麦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品种矮抗58为材料,设3种水分处理(低水W0、中水W1、高水W2)和4个施氮水平(无氮N0、低氮N1、中氮N2、高氮N3),研究了不同水氮供应下灌浆期籽粒蔗糖代谢、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水分胁迫能增加籽粒的蔗糖积累速率,缩短灌浆进程,促进小麦早熟;降低了籽粒中腺苷二膦酸葡萄糖磷酸化酶(ADPG-PPase)、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束缚态淀粉合成酶(GBSS)和淀粉分支酶(SBE)活性。适当增施氮肥能够促进籽粒中蔗糖向淀粉转化,增加4种淀粉合成相关酶活性,其中W1N2处理的ADPG-PPase、SSS、GBSS和SBE活性峰值最高, 较W1N3、W1N1和W1N0处理分别增加了1.5%、7.9%、11.9%、5.8%和9.6%、4.5%、4.7%、5.2%和13.6%、7.6%、20.9%、10.5%,氮肥过量会对以上4种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适当提高氮肥水平能增加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最终极显著地提高小麦产量,W1N2处理较W0N0和W2N3处理分别增产164.6%、3.0%。在小麦灌浆期间控制土壤田间持水量为60%~65%、配施氮肥240 kg·hm-2能协同提高小麦籽粒蔗糖含量,保证源器官有足够供应能力,提高淀粉合成酶活性,促进小麦体内碳氮代谢,最终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7.
胡杨miR1444b在拟南芥中正调控植物抗旱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miR1444b是木本植物特异miR1444家族中的一员,能够参与植物对金属胁迫的响应,但在干旱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方法本实验克隆得到了胡杨MIR1444b基因(peu-MIR1444b)及其启动子(pro-peu-MIR1444b),将peu-MIR1444b基因在模式植株拟南芥中过表达,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正常浇水、甘露醇模拟干旱和自然干旱条件处理,研究peu-MIR1444b的功能。结果克隆得到的pro-peu-MIR1444b和peu-MIR1444b与Phytozome数据库收录的毛果杨基因组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9.61%和98.82%。利用PlantCARE数据库分析发现,pro-peu-MIR1444b序列中包含逆境相关的TC-rich repeats元件和受干旱诱导的MYB结合位点MBS。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miR1444b在转基因拟南芥中表达量显著高于野生型,预测的靶基因葡聚糖合成酶Ⅳ(AT3G14570.2)表达量明显下调,初步确定葡聚糖合成酶Ⅳ在拟南芥中被peu-miR1444b负调控。在250 mmol/L甘露醇模拟的干旱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株系TG-2和TG-5萌发率分别显著高于野生型20.83%和26.67%,根长分别显著高于野生型56.83%和52.60%(P < 0.05)。土壤自然干旱8 d测得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水分利用效率、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P < 0.05)。结论胡杨miR1444b可以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植物的吸水能力,负调控葡聚糖合成酶Ⅳ提高植物的渗透调节能力,维持植物在水分亏缺条件下的光合效率,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在拟南芥中正调控植物抗旱性。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省的农产品绿色营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从加强农民意识、政府管控及产品包装等方面提出一些关于农产品绿色营销策略的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揭示施氮量对滴灌夏棉冠层指标的调控作用。[方法]设置3个灌水水平(滴灌,灌水定额30、22.5、15mm,分别记为I1、I2、I3)和5个氮素水平(0、60、120、180、240kg/hm2,分别记为N0、N1、N2、N3、N4),研究了不同灌水条件下施氮量对株高、叶面积指数、叶片含氮量和比叶重的影响。[结果]I2条件下,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施氮量增加呈不断增加趋势,施氮量为240kg/hm2时达到最大。I1和I3条件下,增加施氮量,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先增加后减小,在施氮量为60或120kg/hm2的处理达到最大。夏棉比叶重和叶片含氮量随着生育期推进分别呈不断上升和不断下降趋势,5个施氮水平下夏棉叶片比叶重均表现为I1相似文献   
10.
李双  陈硕  张家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534-2537,2576
对红碱淖湖泊短钻岩芯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碳酸盐以及有机质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分析,恢复了红碱淖近五十年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依据红碱淖湖泊沉积记录,可以将红碱淖过去五十年的环境变化大致划分为2大阶段:第一阶段(A阶段,1957~1996年),湖泊环境变化的影响因素以自然因素为主,经历了迅速扩张(1957~1969年)、基本稳定(1969~1990年)和渐趋萎缩(1990~1996年)三个亚阶段;第二阶段(B阶段,1996~2005年),湖泊面积缩小,但指标中碳酸盐含量减少,有机质含量快速增加,指示湖泊沉积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碳酸盐保存条件发生改变,碳酸盐含量在这种情况下已不能指示湖泊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