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通过试验研究凋亡因子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并探讨其生理意义.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Caspase-9在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中的表达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Caspase-9只在细胞质中表达,其在卵巢中主要分布于原始卵泡、初级卵泡及颗粒性黄体细胞,而卵泡膜性黄体细胞中未见表达;黄体期,主要表达于子宫的浅层腺体腺上皮细胞、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子宫颈黏膜固有层的淋巴小结、输卵管黏膜上皮分泌细胞和纤毛细胞、峡部的浆液性腺的腺上皮细胞;卵泡期,子宫和输卵管各个部位阳性反应不明显.在正常生理情况下,Caspase-9参与了肉用绵羊主要生殖器官周期性变化的调控和子宫黏膜免疫,对生殖器官功能的稳定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4.
杂花苜蓿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新疆塔城杂花苜蓿品种下胚轴再生植株的系统研究,经筛选获得种子萌发培养基为:1/2MS无糖培养基;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4-D2mg/L+6-BA0.5mg/L+蔗糖3%。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为100%;胚状体诱导培养基:SH+2,4-DZing/L+6-BA0.5mg/L+CH250mg/L+蔗糖1%,胚状体诱导率为86.96%;胚状体萌发培养基:SH+GA30.5mg/L+CH250mg/L+蔗糖1%,胚状体萌发率为90%-95%;生根培养基:1/2MS+IBA0.5rag/L+蔗糖1%。生根率为100%。完成再生时间120d左右。 相似文献
5.
6.
7.
咽扁桃体(pharyngeal tonsil,Pha T)属于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在呼吸道的粘膜免疫中起重要作用,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和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是粘膜免疫的两个重要效应分子,具有广泛的免疫学功能。为了研究牦牛(Bos grunniens)咽扁桃体发育过程中组织学结构的变化,以及IgA与IgG抗体分泌细胞(antibody secreting cells,ASCs)在其内部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本研究采用组织学方法对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的组织学结构进行观察比较;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IgA和IgG在新生与成年牦牛咽扁桃体内的表达情况。组织学结果显示,牦牛咽扁桃体上皮由非网状上皮和网状上皮构成,实质由淋巴滤泡和弥散淋巴组织组成,弥散淋巴组织中分布有大量的高内皮静脉和淋巴管。新生牦牛咽扁桃体内仅观察到少数的初级淋巴滤泡,而成年牦牛咽扁桃内以次级淋巴滤泡为主,且成年组淋巴滤泡数量远高于新生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个年龄段IgA和IgG ASCs在非网状上皮下区域、网状上皮区域、滤泡间区、淋巴滤泡和腺体间均有分布,且均在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分布最高;单位面积内,两个年龄段IgG ASCs的平均数目均高于IgA ASCs,且成年组两者之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新生组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牦牛咽扁桃体在新生阶段已形成初级淋巴滤泡;IgA和IgGASCs主要通过非网状上皮下区域到达粘膜外表面发挥免疫保护作用;两年龄段IgG ASCs在数量上均占优势,说明IgG可能在牦牛咽扁桃体免疫防御作用中处于主导地位。本研究为牛呼吸道粘膜免疫及相关疫病的发病机理提供了形态学和免疫学资料。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高原牦牛肺脏的组织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研究牦牛肺脏对高原低氧的适应性过程的结构基础,通过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对1日龄、5月龄和成年牦牛肺脏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牦牛肺动脉中膜肌层所占管径的比例(MT%)均较高,分别为10.71%、12.53%和11.18%;1日龄牦牛细支气管管壁已形成一层完整的平滑肌层。牦牛呼吸道杯状细胞的分泌颗粒电子密度高,在颗粒中心有低电子密度的区域;Clara细胞的分泌物是有膜包裹的致密分泌颗粒、少量致密分泌颗粒和灰白色物质混合的分泌滴。1日龄、5月龄牦牛肺动脉受低氧的影响较大,内皮细胞增殖明显,呈立方状,突入管腔呈栅状排列;平滑肌细胞肥大呈立方状、细胞器显著增多;各年龄组牦牛血-气屏障厚度均很薄,与低海拔地区大鼠接近,1日龄、5月龄和成年组厚度分别为0.445、0.506和0.423μm。以上结果表明,低氧对肺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细支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在5月龄牦牛表现最为显著,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低氧对牦牛肺脏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这种结构与年龄相关的变化表明牦牛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肺脏逐渐适应了高原低氧的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茶文化在中国可谓有着悠久的历史,自清代至今其种类数量以及产地都有着惊人的变化,由于其发展的速度之快,让人们对茶文化流连忘返,由此产生了影响了大半个中国的一种民间艺术:采茶戏。它的出现标志着又一种音乐体系的产生,在这美妙音符的传播下,让人们更多的认识到了中国古老的茶文化历史,虽然历时不久但足以达到让人惊叹的地位与高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