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4篇
水产渔业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洋酸化对海水青鳉性别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海水青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海洋酸化对其性别分化的影响。将刚受精的受精卵置于对照组(CO_2浓度为480×10~(-6))和2个处理组(CO_2浓度分别为1 000×10~(-6)和2 000×10~(-6))的水体中,直到孵化出膜。将出膜后仔鱼饲养在对照组水体中至性成熟,然后通过形态学、组织学和遗传学方法,对每一尾实验鱼进行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性别鉴定。经形态学判断,发现酸化处理组的雄雌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经形态学观察其第二性征和遗传学性别判断,对照组的青鳉从孵化到性成熟的个体中并未出现基因型和表现型性别不一致的个体,而在2个酸化处理组中,均有基因型为XX而表现型为雄性的个体,即性逆转雄性,性逆转率分别为38.4%和47.5%。  相似文献   
2.
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水下噪声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清洁能源利用的逐步重视,我国海上风电产业发展迅猛。人为活动所产生的水下噪声是近几年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而我国对海上风电场水下噪声的相关科学研究却几乎一片空白,因此实验对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电场运行期噪声进行了实地调查采样,并进行数据分析。分别研究了不同单机容量风电机的噪声特性,并对风电场内单个风机分不同深度进行了噪声特性研究,还对不同噪音测量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风电机噪音具有低频及低能级水平的特点,主要频率在400 Hz以内,声压级在81~101 d B之间。海水流速一定时,不同深度风电机水下噪声频谱特性基本一致;当海水流速增大,会导致频谱部分主频峰值的丢失或偏移。噪声记录使用的抛锚定点测量法空间自由度高,但测量时间较被动;漂流法测量路线单一,但测量时间自由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通过阿利新蓝染色、石蜡切片和扫描电镜,对点纹斑竹鲨晚期胚胎侧线系统的分布、形态和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与多数软骨鱼板鳃类相一致,包括有机械感受功能的侧线管和陷器,以及有电感受功能的罗伦氏壶腹器。侧线管分布呈典型的“七管模式”,其内的管道神经丘位于侧线管内远离体表的一侧,由覆盖细胞、支持细胞和感觉细胞组成。陷器分布于背部两体侧线管之间,单个陷器位于两盾鳞间,深陷在真皮中,由1短管通向表面,管壁不规则,上段由表皮细胞组成,管深40~60 μm。罗伦氏壶腹器由管孔、罗伦管和罗伦瓮3部分组成,呈长颈瓶状,很多罗伦管都较长,从1 mm~50 mm 不等,管壁规则;罗伦瓮由7个罗伦小囊组成,每个小囊直径约50 μm。通过与其他软骨鱼类进行比较,点纹斑竹鲨的侧线系统分布和感受器结构不但印证了软骨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同时也与其生活习性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鱼类侧线系统源自胚胎期的侧线基板,侧线基板的特化受到多种信号的综合作用。利用转基因斑马鱼hsp:wnt8a-egfp和hsp:dkk1-egfp,增强或抑制Wnt信号,通过YO-PRO-1染色和毛细胞计数,研究斑马鱼中Wnt信号对侧线系统发育的影响。热激诱导Dkk1过表达后,斑马鱼侧线系统的神经丘不能形成。碱性磷酸酶染色和整体原位杂交结果表明:Wnt信号是神经丘毛细胞前体细胞以及侧线基板标记基因Eya1和Six2b表达所必需的。综上结果:Wnt信号可能通过调控侧线基板形成影响斑马鱼的侧线发育。  相似文献   
5.
采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β-actin基因cDNA全长, 序列分析表明西伯利亚鲟β-actin基因cDNA全长1 322 bp, 其包括的137 bp5¢端非翻译区, 57 bp3¢端非翻译区和编码375个氨基酸残基的1 128 bp开放阅读框。与其他物种比对, 该基因具极高的保守性。同时也利用同源克隆技术获得了西伯利亚鲟Sox2基因的同源保守区, 该序列长768 bp, 编码256个氨基酸, 也具较高的保守性, 与其他物种的相似性在70%以上。以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 Sox2基因在西伯利亚鲟成鱼各组织及胚胎发育各时期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 发现Sox2基因在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 在肝、胰、肾、脑4个组织中表达量差距不大, 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 在肌肉组织中表达量最高, 达到了肝脏的10.4倍。同时Sox2基因虽在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各时期均有表达, 但表达也具明显的时间差异性。在受精卵期、囊胚期Sox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较低, 在原肠期、神经胚期、视泡形成期和心脏形成期Sox2基因相对表达量较高, 且在心脏形成期达到最高点。本研究为量化西伯利亚鲟发育分化过程中相关基因提供了坚实的参照工具, 增加了后续试验的可信度, 同时可为今后深入研究西伯利亚鲟Sox2在侧线神经节分化发育、细胞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炜  宋佳坤  范纯新  张涛  王斌 《水产学报》2010,34(5):777-785
西伯利亚鲟是重要的经济鱼类和进化发育研究材料。对全人工繁殖西伯利亚鲟的早期胚胎发育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成熟西伯利亚鲟卵呈球形、黑色、不透明、平均卵径为2.9mm;在水温15.5~18.0℃下,受精卵历时133h开始孵出,所需总积温为2173~2369℃·h;根据对西伯利亚鲟胚胎发育外部形态及典型特征的观察与分析,将其胚胎发育过程划分为合子、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共34个发育时期,并对胚胎发育各期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鲭科鱼类颅顶松果体窗的结构和其与生活习性、鱼类系统进化的关系、利用光镜、X射线同步辐射技术以及组织石蜡切片技术观察了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和日本鲐鱼渊(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松果体窗的组织学结构。此外,通过随机取样分属9目17科的20种鱼类标本,检测松果体窗形态结构,分析松果体窗与鱼类进化发育的关系,并探讨其在鱼体可能发挥的生理功能。研究结果表明,具松果体窗的鱼类大都居于近海或淡水水域的底层,松果体窗的产生与它们的生存环境有一定关系,这种特殊的生理结构可以使鱼类在弱光环境中尽可能多地接受光线,让光线到达大脑并调节生理功能。同时,具有洄游特性的海洋鱼类也具有松果体窗结构,这种结构有利于鱼类通过感知光线的变换来确定洄游路线。  相似文献   
8.
长蛸平衡囊的形态结构和神经支配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同步辐射等方法对长蛸平衡囊的形态和神经支配进行了研究。平衡囊位于长蛸头后部两侧的软骨腔中,表面是近似椭圆形的膜质结构。平衡囊表面缠绕的大量纤维丝,与软骨壁粘联后使囊悬浮于腔内的淋巴液中。平衡囊中的感觉毛细胞分为感觉斑(macula)和感觉脊(crista)两个区域,其中感觉斑毛细胞区被包裹着胶质粘液层的耳石覆盖,毛细胞动纤毛顶端嵌入耳石底层钙质微晶体间隙中;感觉脊区毛细胞呈带状螺旋型排列,共分九节,其毛细胞均由胶质顶(cupula)覆盖。毛细胞仅含等长、9+2微管型动纤毛,无静纤毛,其周围细胞含微绒毛。平衡囊内的一软骨凸起结构,相对感觉脊(anticrista),其表面无感觉毛细胞。同步辐射结果表明:支配感觉斑区的神经仅一条,而感觉脊区却由两条神经束从脑部经囊表后分支进入各自支配的毛细胞节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褐菖鲉发声系统的研究,尤其是发声肌形态、小清蛋白含量和肌纤维超微结构等特征,发现褐菖鲉发声肌和白色肌肉中小清蛋白分子量均为10~14 ku。在白色肌肉肌纤维显微结构中,三联体(一个T小管+两个肌质网终池)仅处于Z膜,而在发声肌纤维中,三联体不仅在Z膜处,也在A带与I带交联处。与白色肌相比,发声肌超微结构中的肌质网更宽,肌膜更发达。在发声肌细胞中,线粒体多且聚集;而白肌细胞中,线粒体相对少且分散。结果显示:在褐菖鲉发声肌的快速收缩中,小清蛋白可能没有起重要作用,而是发达的肌膜、三联体和肌质网结构确保了该特殊肌肉快速收缩和放松的发声功能与行为,同时,大量聚集的线粒体保证其发声肌的持续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揭示斑马鱼下颌再生中神经和肌肉的关系。通过HE染色技术、免疫荧光组织化学等实验技术分别观察斑马鱼下颌神经和肌肉的再生过程,考察神经和肌肉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截面附近的神经纤维在剪切后5 h降解,剪切后2 d时完全消失。剪切后3 d,整个芽基所在位置已出现新生的神经纤维。剪切5 d时,芽基上布满大量的神经纤维。肌纤维在剪切后12 h已发生断裂,剪切后5 d形成芽基细胞并分化成各种前体细胞如肌肉前体细胞,剪切后9 d出现新生的肌细胞,剪切后14 d新生的肌细胞与新生的神经纤维建立神经肌肉接头联系,30 d后成为成熟的肌肉组织。结果表明:如果斑马鱼1/3的下颌被人为切除,下颌肌肉可以实现功能性再生,同时神经极可能在肌肉再生中发挥作用。但是如果切除部分超过1/3,则下颌无法再生复原,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