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解马鞍列岛海洋特别保护区虾类群落组成特征,于2013年夏季(7月)、秋季(10月)和2014年冬季(3月)、春季(5月)对马鞍列岛海域进行了桁杆虾拖网调查,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度、资源密度及多样性等群落结构特征,探讨了主要优势种密度对虾类总密度的影响。结果全年在马鞍列岛海域采集虾类20种,隶属于2目9科16属。种类数以秋季最多(16种),春季次之(14种),冬季(13种),夏季最少(12种)。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在各个季节皆为优势种,是影响马鞍列岛海域虾类资源密度变化的主要种类。虾类的群落生物量和丰度在夏季达到最高(206.7 kg/km~2和117.4×103ind/km~2),而秋季降至最低(46.9 kg/km~2和28.7×103ind/km~2)。马鞍列岛海域虾类的丰富度指数(D)为1.12~1.55,多样性指数(H')为0.84~1.55,均匀度指数(J')为0.41~0.76,均表现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各季节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2.
岛礁海藻场沉积有机物来源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藻场的沉积有机物(sedimentary organic matter,SOM)是实现海藻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本实验以枸杞岛北部海藻场为研究区域,围绕大型海藻周年生活史的幼苗生长、成熟茂盛和衰退凋亡3个阶段,于2014年7月凋亡期、2014年10月生长期和2015年5月茂盛期对海藻场的SOM进行样品采集,并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以C/N、δ~(13)C和δ~(15)N为指标分析了SOM的来源及变化。结果显示,1)7月、10月和翌年5月的SOM C/N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9~6.6、6.0~6.9和5.4~6.2,可判定海藻场SOM是典型的海源性来源;2)7月不同水深的SOMδ~(13)C值空间变化明显,介于–20.3‰~–17.6‰,而10月和翌年5月都不显著,分别介于–22.3‰~–21.7‰和–21.4‰~–21.0‰;3)SOM的δ~(13)C值存在时间变化,而7月δ~(13)C值存在不同水深的空间变化;4)δ~(13)C、δ~(15)N和C/N之间的关系表明,7月SOM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和大型海藻的混合贡献,而10月和翌年5月SOM则主要来源于浮游植物贡献;5)根据碳稳定同位素质量平衡混合模型计算得到,7月大型海藻对该海藻场SOM的平均贡献率最高可达53.71%;6)大型海藻产生的碎屑在SOM占比受波浪等海域动力环境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3.
砗磲是珊瑚岛礁的构成物种,对维护珊瑚礁生态系统平衡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由于非法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影响,对我国西沙砗磲资源造成严重威胁。为掌握西沙海域砗磲资源现状,笔者于2017年6—7月采用截线样带法,对西沙主要岛礁海域砗磲的种类、分布及其与环境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调查海域共发现4 种砗磲:鳞砗磲(Tridacna squamosa)、长砗磲(T. maxima)、番红砗磲(T. crocea)和砗蚝(Hippopus hippopus),分别占总数的71.9%、15.6%、9.4%和3.1%。西沙不同岛礁海域砗磲密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存在显著差异,砗磲平均密度为0.026个·m?2。砗磲密度与珊瑚覆盖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R2=0.7065),表明珊瑚覆盖率是影响砗磲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