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5篇
综合类   5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优选的空间插值方法、网格单元法、地理加权回归(GWR)与最小二乘法(OLS)等方法的综合运用,系统研究典型干旱区绿洲的浅层地下水特征(埋深、电导率)与表层土壤特征(含水率、电导率)的空间分异与局部空间关系。结果表明:空间拟合方法上,表层土壤电导率与含水率的空间关系回归适用OLS模型,其余指标间空间关系采用GWR模型更优;空间关系上,土壤电导率与含水率的全局相关系数为极显著的0.85,局部相关性上绿洲西部明显高于东部;土壤电导率与地下水电导率的全局相关系数极显著(R=0.602),但局部相关性上同时具有正相关与负相关特征;土壤含水率与埋深、地下水电导率与埋深均呈全局负相关,但在局部出现正相关;地下水埋深由绿洲西北至东南逐渐增加,地下水电导率由西南至东北依次呈现低—高—低的特征,表层土壤电导率与含水率由西至东均呈现低—高—低—次高的特征; GWR较OLS方法能够反映更多的空间异质特征,通常在总体相关水平下,局部可能出现相关性相反或大小不同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SD模型的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在SD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吐鲁番市生态-生产-生活承载力模型,模拟该地区在生态城市相关指标下的生态、资源环境和经济三个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其可持续指标体系引入承载力的评价,在多种参数的调控下,设计四种发展模式,选出最优.结果表明:将2010-2030年吐鲁番绿洲农业、工业增长率分别维持在11%、9%左右,乡村人口、城镇人口增长率分别控制在2.5%、1%,把耕地面积增长率和减少率分别控制在4%、2%,灌溉面积增长率控制在2.1%,地表水、地下水开发率分别降低为2.4%、3.8%,吐鲁番市203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0%,耕地面积达到70074hm2,地表水减少到7.3013亿m3,地下水资源量降到1.59亿m3,水资源承载力、经济承载力、耕地承载力也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生态用地对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性作用,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是促进绿洲绿色健康发展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通道.以艾比湖流域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为例,以2016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础,采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分析的综合结果确定生态源地,再利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结合GIS空间技术,进行绿洲生态用地的识别与安全格局的构建,并以土地覆盖类型、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植被指数(NDVI)、土壤侵蚀度、距河流距离、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为阻力因子,参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等级,最终生成生态核心区、生态缓冲区、生态过渡区、生态脆弱区等4个不同的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结果表明,典型绿洲生态用地核心区的面积为12172.85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8.96%;生态缓冲区的面积为6961.60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8.00%;生态过渡区和生态脆弱区面积分别是3910.93、1817.48 km2.进而确定4种安全水平的生态用地范围、"源"与外部联系的辐射廊道、"源"间相互联系的关键廊道、生态节点等.典型绿洲生态用地安全格局的构建,能够为研究区绿洲生态规划和绿洲空间布局规划等提供科学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土地利用功能测度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调控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三生空间的科学划分是国土空间规划与治理体系的基础,而划分的关键在于定量识别与测度土地利用功能。该研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价值评估方法体系,提出"三生"空间表达模式,并以张家口市为例进行"三生"空间识别与分区调控。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三生"空间共涵盖9种功能组合模式,其中生态-生产-生活均衡空间比例最大,且超过80%的空间存在三重功能;2)张家口市不同功能组合模式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局部集聚,全局分散"特征。生产功能主导空间与生活功能主导空间主要分布在洋河、桑干河和壶流河谷地,而生态功能主导空间则主要分布于东部的燕山余脉和南部太行山脉附近;3)张家口市"三生"空间优化分区可划为5种类型,生产和生活功能为主的空间分区要在强化主导功能的基础上,实现"三生"功能的协调发展,而生态功能为主的空间分区则以生态保育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研究绿洲区域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及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的驱动作用,对全球变化科学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精确空间化的1975年和2015年人口数据与土地利用与覆盖(land use and land cover,LULC)数据,运用网格单元法、线性相关、空间自相关、空间回归模型等方法,兼从全局与局部定量分析克里雅绿洲40a的人口变化与LULC变化的时空动态关系,探讨人口空间变化对LULC变化的驱动作用。结果表明:1)40 a来,克里雅绿洲的扩张表现在:人口显著增加,坤长14.277 7万人并向县、乡、镇中心集聚,建设用地与耕地向南部扩张明显,林地增加但趋于破碎化,草地与水域锐减。2)人口的空间变化是克里雅LULC变化及绿洲扩张的直接驱动力,直接表现为建设用地与耕地向南扩张,间接表现为林地变化、草地变化、水域变化。人口的空间变化对绿洲扩张的内部驱动作用,与绿洲北部恶劣的自然环境、克里雅河自南向北的流向共同作用,导致绿洲向南部扩张。3)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能够反映更多的异质特征。在总体相关结果下,局部区域可能出现方向相反或大小不等的相关结果。研究可为当地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的县域乡村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为了探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与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理论逻辑关系,将土地利用多功能研究应用于宜居生活空间优化实践中。该文从土地利用供给人类所需产品和服务的视角,探讨了两者的理论逻辑关系,并基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构建了生活空间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基于GIS和RS技术的指标空间化方法,并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综合集成遥感、调查、统计等多源数据,定量研究了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张北县生活空间宜居性呈现以张北镇为高值中心、二台-沙沟镇为副中心的空间分布态势,较强以上等级宜居性生活空间面积仅占全县面积的2.42%。其中,生活承载功能呈现以张北县为高值中心,以主要交通干线为高值轴线的网状分布态势;生活保障功能呈现出张北镇、油篓沟乡北部和二台镇-沙沟镇2个组团式高值中心的分布态势;精神净化功能高值中心主要分布在张北镇,在沿张北镇西南方向至大河乡以及二台-沙沟镇两区域出现副高值中心。城镇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强及以上,主要分布在张北镇、沙沟镇、油娄沟乡、二台镇;乡村区域宜居性等级多为较弱及以下,主要分布在海图流乡、二泉井乡、大河乡、单晶河乡、两面井乡等,这些乡镇的乡村区域是"振兴乡村"战略推进过程中首要关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特定区域由点至面的预测,进而研究典型干旱区绿洲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的空间分布变化规律及两者相互影响,对干旱区水土关系的科学认识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最优的空间插值预测方法对克里雅绿洲整体的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地下水埋深、电导率、水温,表层土壤含水率、电导率、土温)进行预测,并在全局尺度上对以上的水土指标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克里雅绿洲区域地下水埋深主要在3 m以下,地下水电导率主要在5 mS/cm以下,地下水温度主要在15℃以下,表层土壤含水量主要在50%以下,表层土壤电导率主要在2.5 mS/cm以下,表层土壤温度主要在13℃以下,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的空间分布均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2)浅层地下水特征与表层土壤特征间均具有空间与统计相关性,地下水电导率与表层土壤盐分的线性回归拟合结果最好(R~2=0.721 8),回归方程为y=0.144x+0.172 1,可以作为实际预测中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源涵养功能是林地最重要的生态功能之一,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脆弱山区,对维持区域生态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进行林地与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及其耦合关系研究可为林地规划和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该研究以河北省张家口市为例,基于遥感影像数据、气象数据、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等,运用GIS技术、InVEST模型和SPSS模型系统分析了张家口市林地和水源涵养功能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张家口市林地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期内林地面积持续增加。阔叶林所占面积最大,灌木增速最快,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小且增速最慢。2)1990—2020年研究区水源涵养功能呈东部及南部高,中部及西部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平均水源涵养量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3)研究期内张家口市林地面积与水源涵养功能的空间分布具有一致性。随林地面积增加,水源涵养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当林地面积达到区域总面积的1/2时,水源涵养量达到峰值。不同树种结构的水源涵养量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阔叶林、针叶林、灌木。4)未来张家口市应合理规划经济林与其他树种的种植面积及格局分布,同时注重混交林与原生林的种植,丰富树种多样性,从而充分发挥林地的水源涵养功能,促进张家口市生态建设和保护。  相似文献   
9.
"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评价是认识国土空间发展现状的科学依据,对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全面了解"三生"功能评价的研究现状,以""三生"功能"与""三生"空间"为关键词,搜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0—2020年发表的文献,并通过文献调研法、对比法与归纳法对373篇相关文献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三生"功能的内涵、承载主体、发展目标、分类与评价方法。分析发现:已有研究对"三生"功能内涵的认识基本一致,但尚未形成统一的"三生"功能分类体系;"三生"功能评价的研究框架与指标设置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应加强"三生"功能内涵、形成机制与相互关系研究,完善"三生"功能分类,建立科学的、差异化的"三生"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创新"三生"功能评价方法,提高"三生"功能评价结果的实践应用,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三生"功能优化,指导产业发展与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相似文献   
10.
为全面掌握“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三生”空间的相关概念与基础理论,以“三生”空间与“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为关键词检索CNKI数据库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2012—202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在对其中403篇文献进行查阅、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人地关系理论与土地利用多功能性理论系统总结、归纳“三生”空间的概念、演化机制、分类体系、相互作用关系与发展目标。研究发现:“三生”空间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空间实体,并以可持续、碳中和、协调为整体的发展目标;生产、生活与生态空间也分别具有不同的发展目标,并分别包含不同子空间;“三生”空间及其子空间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与负向作用。未来应加强“三生”空间形成机制、内涵、相互作用、发展目标等基础理论的研究,深入分析“三生”空间内部各类子空间的布局特征与演化机制,建立定量测度“三生”空间相互作用强度的理论与方法体系,丰富完善“三生”空间发展目标和优化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内容,推动“三生”空间与“三生”功能研究的并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