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4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茶向来是一些文人墨客钟爱之物,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也对茶产生了喜爱之意。但是现在的环境污染较为严重,一些茶农在种植茶时,也使用大量的农药与化肥,这就使茶叶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无公害的茶叶已经成为现在买茶人的首选,无公害茶叶的供不应求使消费面临一定的挑战。所以,对于无公害茶园的规划与建设已经成为现在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本文将会对村镇无公害茶园的规划与建设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2.
广西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区域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的耦合协调状态,为更精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修复和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度指数、耦合度指数和关联度指数为基础构建评价分析框架。基于PSR模型,从“山、水、林、田、湖”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广西壮族自治区2005—2017年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 ①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综合评价指数由2005年的0.918上升至2017年的0.931,具体表现为:水系统 > 田系统 > 林系统 > 湖系统 > 山系统。②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耦合协调度由2005年的0.909下降至2017年的0.861,虽然为良好耦合协调状态,但有下降态势。两要素间耦合协调度较高的为“水—田”,3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4要素间较高的为“水—林—田—湖”。③影响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水要素,灰色关联度为0.723,具体指标因子为水土流失治理。[结论] 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是一个开放性的“山水林田湖+”的概念范畴,可依据各要素的典型性进行耦合叠加重组,其中水要素是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各要素耦合关联的核心,水土流失治理是关键因素。广西区内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综合水平虽然有所改善,但耦合协调情况不容乐观,应以水土流失治理为出发点,串联山水林田湖各要素,进行统筹规划与生态整治,搭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监测与质量管理体系,提高耦合协调状态,实现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防止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引起湖泊生态系统失衡特别是水环境恶化等问题,采用地域分异规律,运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构建了梁子湖生态屏障区四种土地利用模式,并对其土地利用布局调整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调整后屏障区的土地利用斑块数减少了67.3%,土地利用破碎度显著降低,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耕地、林地、坑塘水面等用地类型的布局更趋合理;经过土地利用布局调整后的屏障区形成梁子湖外围封闭的环状缓冲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阻隔外部因素对梁子湖产生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土地利用-碳减排-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并进行实证分析,为广东省在“十四五”期间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碳排放系数法,测算广东省2003—2018年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借助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脱钩模型,评估了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情况。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脱钩情况的主要因素。[结果](1)广东省土地利用碳排放量由2003年的2.39×10~8 t增加到2018年的6.72×10~8 t,碳排放总量增加4.33×10~8 t,年平均增长率达7.2%;(2)土地利用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指数总体变化为2003—2008年由0.948 3下降至0.296 9,2009—2015年由0.941 8先增至1.123 6再降至0.257 2,2016—2018年由0.471 9下降至0.416 8。脱钩关系大体经历了“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绝对挂钩—相对脱钩Ⅰ—相对脱钩Ⅳ—相对脱钩Ⅱ”发展过程,尚未形成稳定的脱钩状态;(3)从碳排放视角来看,产业结构和煤炭消费比例与脱钩关系的关联度为0.748,0.741,是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视角来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之间的耦合情况,以2007—2017年具有“老、少、边、山、穷”特点的广西、云南、贵州三个省份为研究对象,从“人、土、经、社”和“山、水、林、田、环”构建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探究区域城镇化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耦合协调时空分异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老、少、边、山、穷”整体区域的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水平2007—2015年高于城镇化水平,2015—2017年低于城镇化水平,且二者之间的差距呈扩大趋势。区内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的整体差异程度趋于扩大,且后者内部差异程度高于前者。城镇化系统与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由轻度失调转变为初级耦合协调,区域整体耦合协调水平高于各省份,虽然耦合协调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相对偏低,未形成良性互动机制。两系统各因素之间的关联度较高,且开展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对促进城镇化发展的驱动力较高。研究表明,“老、少、边、山、穷”区域应统筹规划,基于边际分析理论,可将城镇化提高程度视为边际收益,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成本提升程度视为边际成本,以耦合协调度为约束,形成互为驱动的良性机制,实现二者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科学测算土地整治工程过程碳排放,为实施低碳土地整治,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参照国际建筑领域的PAS2050规范,梳理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过程碳排放机理。以碳排放系数法为基础,将土地整治工程预算定额转换为碳排放定额,并按照建筑工程概预算的计算思路,测算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的总碳排放量。[结果] ①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定额是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中给定的相关预算定额为基础,运用碳排放系数法计算各个预算定额中所含一定量人力、材料、机械的碳排放量,继而将预算定额转变成碳排放定额,从而实现碳排放总量的计算; ②依据PAS2050规范,土地整治工程碳排放的时空边界清晰,其对象边界、要素边界和碳源类型明确,并据此测算出案例项目碳排放总量为194 225.95 kg。[结论] 碳排放定额法在系统、全面、准确测算建筑施工过程碳排放方面具有较强应用前景,通过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碳排放定额》标准、开发“土地整治项目碳排放”软件和优化调整定额等方式,把碳排放定额法应用在土地整治实践之中,将有利于促进国土综合整治的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7.
刘孝蓉  胡明扬  劳燕玲  姚益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3):19003-19005,19024
对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进行了分类,分为2个大类、5个亚类、17个类型。在此基础上对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进行了定性评价,并提出了关于贵州三叠纪地质遗迹资源旅游开发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广西土地利用多功能性及其相互间的耦合情况,以系统论为核心指导,从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和土地利用规划分区两个维度,推演土地利用多功能机理并据此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广西及其各市2008—2017年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 2008—2017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的综合评价指数由0.270 9上升到0.781 2,各功能均得到了长足发展与进步。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综合水平的排名为文化性功能 > 经济性功能 > 社会性功能 > 生态性功能,土地利用过程中的生态性功能尚有较大提升空间。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耦合协调类型经历了“中度失调-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的演变过程,在14个地级市中,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最优。广西土地利用各功能总体呈向好发展态势,各市土地利用的生态性、经济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功能的耦合协调度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区内土地利用各功能间尚未形成稳定、高效的协调发展机制。为提高土地利用多功能水平,广西应以桂林、柳州和南宁为核心节点,以点带面,走以文化性功能为引领、以生态性功能提升为关键、统筹社会性和经济性功能的协调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