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水平铜源对奶牛生产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铜代谢的影响,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包括2种铜源(硫酸铜、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铜源的不同添加水平分别为0、3.5和7.0mg/kg,2种铜源共用对照组,添加量均以铜元素计。选择80头胎次、泌乳天数和产奶量相近的健康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5组,每组16头,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每2周测定干物质采食量(DMI),每周测定产奶量和乳成分,每4周测定血清抗氧化指标,试验期最后3d进行铜代谢试验。结果表明: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DMI和产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间DMI和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2种铜源间DMI和产奶量无显著差异(P0.05);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乳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水平铜源对乳蛋白率、乳糖率和总固形物无显著影响(P0.05);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铜蓝蛋白(CER)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mg/kg组CE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3.5mg/kg组(P0.05),2种铜源间CER和SOD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铜水平为3.5和7.0mg/kg组粪铜和铜沉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铜水平为7.0mg/kg组粪铜和铜沉积率显著高于3.5mg/kg组(P0.05),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组铜沉积率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综上所述,饲粮中添加铜可以提高奶牛产奶量和抗氧化能力,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相较于硫酸铜具有更高的铜沉积率,从生产性能和环境保护角度看,添加3.5mg/kg的赖氨酸铜和谷氨酸铜的1∶1络合物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旨在探讨非常规粗饲料(玉米芯、毛豆荚壳)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在奶牛瘤胃中的降解规律,试验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4种粗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的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苜蓿干草和毛豆荚壳的CP含量分别为17.55%和11.10%,且苜蓿干草显著高于毛豆荚壳(P<0.05);玉米芯和玉米青贮的CP含量分别为2.97%和8.41%,且玉米芯显著低于玉米青贮(P<0.05);玉米芯的NDF和ADF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粗饲料(P<0.05),达到79.98%和43.35%。2)苜蓿干草的DM有效降解率最高(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毛豆荚壳、玉米青贮和玉米芯。毛豆荚壳的CP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其他3种粗饲料(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毛豆荚壳、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玉米芯。苜蓿干草的NDF有效降解率显著高于毛豆荚壳(P<0.05),玉米青贮和毛豆荚壳无显著差异(P>0.05);玉米芯的ADF有效降解率最高(P<0.05),苜蓿干草、玉米青贮和毛豆荚壳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玉米芯和毛豆荚壳可作为非常规粗饲料资源加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旨在研究构树不同部位(构树叶、构树枝叶、构树枝)与奶牛常用粗饲料(苜蓿干草、燕麦草)的瘤胃降解特性。选用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中国荷斯坦奶牛,采用尼龙袋法测定5种饲料的干物质(DM)、粗蛋白质(CP)、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瘤胃降解规律。结果表明:1)构树叶的CP含量显著高于苜蓿干草(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叶的CP含量与苜蓿干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低于苜蓿干草(P<0.05);构树枝的CP含量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NDF含量显著高于燕麦草(P<0.05)。2)5种饲料的DM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构树枝叶、苜蓿干草、燕麦草和构树枝。5种饲料的CP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苜蓿干草、构树叶、构树枝叶、燕麦草和构树枝。构树叶的NDF有效降解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种饲料(P<0.05),其中构树枝叶与燕麦草差异不显著(P>0.05)。5种饲料的ADF有效降解率差异显著(P<0.05),由高到低依次为构树叶、燕麦草、苜蓿干草、构树枝叶和构树枝。综上所述,构树不同部位具有作为奶牛非常规饲料资源的潜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