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达氏鲟隶属于硬骨鱼纲、鲟形目、鲟科、是一种软骨硬鳞淡水定居性鱼类。又名长江鲟、沙腊子,分布于我国长江干支流及沿江大型湖泊,喜栖息于流速较缓、腐殖质和底栖生物丰富的沙质底河湾或深沱中,常在江河中下层活动。其肉厚骨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产区的渔业中尚占有一定位置。天然产量较小,近年来数量锐减,被列为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处于濒危状态。为了有  相似文献   
2.
正神仙鱼(Pterophyllum scalare),属鲈形目、慈鲷科、叶鳍鱼属,俗称燕子或天使鱼。原产于南美洲的圭亚那、巴西,是一种著名的淡水热带观赏鱼,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近年,随着神仙鱼人工繁殖在全世界迅猛发展,以及各水族爱好者普遍养殖,各种细菌性疾病、寄生虫疾病暴发,给养殖者造成经济损失。本文以研究中心成功治疗的一例神仙鱼患固着类纤毛虫病—累枝虫(Epistylis spp.)病病例进行报道,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高脂饲料中添加胆汁酸对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组织结构及几种脂肪代谢酶活性的影响,以360尾初始体质量为(12.74±0.14)g的健康齐口裂腹鱼幼鱼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实验鱼,分别投喂添加了0、75、150和300mg/kg胆汁酸的4种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显示,胆汁酸浓度从0增大到75 mg/kg时,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显著升高,前肠皱襞宽度显著降低。而当胆汁酸浓度再进一步增大时,实验鱼前肠和中肠管壁厚度及肠绒毛高度则升高不明显,其皱襞宽度也降低不显著。未添加胆汁酸的实验组中齐口裂腹鱼前肠和中肠纹状缘畸形或脱落现象严重,随着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减少至消失。齐口裂腹鱼肠道中脂肪酶(LPS)及肝胰脏中脂蛋白酯酶(LPL)、肝酯酶(HL)和总酯酶(TL)活性均随胆汁酸添加量的增加而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且LPS、LPL活性均在胆汁酸添加量为300 mg/kg时最强(分别为2881.17 U/g和14.43 U/mg prot);HL、TL活性则在胆汁酸添加量为150 mg/kg时活性最强(分别为43.70和58.03 U/mg prot)。但LPS、LPL、HL和TL活性在150与300mg/kg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75~150 mg/kg的外源胆汁酸能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脂肪代谢酶的活性,促进对饲料脂肪的代谢和利用,还能改善齐口裂腹鱼幼鱼肠道结构,保护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评价饲料蛋白水平对台湾泥鳅(Paramisgumus dabryanus ssp)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的影响。选用初始体重为(8.57±0.35)g的台湾泥鳅720尾,随机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60尾鱼,分别投喂蛋白水平为25%、30%、35%和40%的实验饲料,养殖时间为60 d。结果显示,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末重(FW)、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效率(FER)先上升,饲料蛋白水平≥35%后,进入平台期。蛋白质效率(PER)、蛋白质沉积率(PRE)和成活率(SR)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摄食率(FR)则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基于FW、SGR和FER的折线模拟结果表明,台湾泥鳅幼鱼达到最佳生长速度及饲料效率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4.57%~35.37%。通过二次多项式回归分析可知,台湾泥鳅幼鱼蛋白利用率最高时的饲料蛋白水平为33.61%~34.68%。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升高,台湾泥鳅幼鱼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由此得出,适宜的饲料蛋白水平可促进台湾泥鳅幼鱼的生长,提高饲料效率,增强免疫酶活性。在本实验条件下,综合考虑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及免疫酶活性,台湾泥鳅幼鱼饲料最适蛋白水平为34.68%~35.37%。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日本沼虾高磷脂饲料中适宜的能量蛋白比。设计了3个蛋白质水平(36%、40%、44%),2种可消化能水平(11 MJ/kg和12 MJ/kg),制备出6种试验饲料。选取初始体重(0.28±0.06)、健康未抱卵的日本沼虾于24个100 cm×100 cm×100 cm的塑料缸内进行56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水平的增加,日本沼虾的存活率(SR)、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和饲料系数(FCR)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效率(PER)呈现显著下降趋势(P0.05)。随着可消化能水平的提高,日本沼虾的WG、SGR、PER显著提高(P0.01)。可消化能为12 MJ/kg时,每增加1 MJ/kg能量可提高PER 0.0319,高于可消化能为11 MJ/kg时。饲料蛋白质含量36%、能量蛋白比为34.30 MJ/kg时日本沼虾SGR最高,FCR最低,其适宜能量蛋白比还可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6.
正黄鳝(Monopterus albus),又名鳝鱼,长鱼、无鳞公子等,体型似蛇,圆筒状,头粗尾细,体表有一层光滑的黏膜保护,味道鲜美,刺少肉厚,营养价值高,含肉率高达65%以上。黄鳝不仅有重要的食用价值,而且还有良好的药用功能。黄鳝常生活在稻田、小河、小溪、池塘、河渠、湖泊等淤泥质水底层,在中国各地均有分布。近年来,各地广泛开展了黄鳝的人工养殖,获得了较好的效果。随着黄鳝人工  相似文献   
7.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及其多样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长江口九段沙湿地潮沟鱼类组成有着典型的长江口鱼类区系特征,为了解该湿地尤其是湿地潮沟鱼类的组成和多样性,在2009至2010年间对九段沙湿地的上沙、中沙和下沙潮沟进行了5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 637尾,105 158.9 g,42种,分别隶属于11目、22科。其中种类和个体数均以鲈形目居多,有20种,3 433尾,其次是鲤形目7种,49尾和鲱形目5种,33尾;海水、河口、淡水、洄游4种生态类型的种类所占百分比分别为26.19%、40.48%、23.81%、9.52%,而河口性鱼类的个体数和总湿重占绝对优势,分别占总量的94.4%和96.3%。上沙、中沙和下沙的渔获量分别为21种742尾51 025.2 g、30种1 007尾29 427.5 g、20种1 888尾24 696.2 g,均是河口性鱼类占绝对优势;就相对多度、相对重要性指数来看斑尾刺虾虎鱼(Acanthogobius ommaturus)、(Liza haermatochiel)、四指马鲅(Eleutheronema tetradactylu)这3个种类为优势种,尤以斑尾刺虾虎鱼占绝对优势;就多样性来看,上沙的多样性水平较九段沙湿地的整体水平低,鱼类种类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四、各家观点从解剖和病理切片来看,"白便"是从肝胰脏病变开始的,是肝胰脏和肠道病变后脱落的上皮细胞和增生细胞形成的,不是食物消化后形成的粪便。"白便"的主要成分为肝胰脏排出的病变组织、黏液和毒液,肠道脱落的黏膜以及一些正常的粪便成分,而非人们常规认为的虾粪便。众所周知,虾的肝胰腺(中肠腺)具有解毒、消化、免疫调节等功能,是对虾体内最大最重要的内脏器官,对虾大多数疾病都和肝胰腺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黄连生物碱的抑菌活性,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法分离黄连生物碱,K-B法检测其抑菌活性,测其对敏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显示:从黄连中分离出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小檗碱、表小檗碱,提取率分别为44.41%、36.72%、68.54%、18.3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分别为10.00、29.50、21.00和12.50 mm;对无乳链球菌分别为11.40、27.50、14.00和15.50 mm;对粪肠球菌、大肠杆菌O157等均无效;黄连碱、表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136.36、272.73μg/mL;小檗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62.18、136.36μg/mL,对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分别为136.36、272.73μg/mL;掌叶防己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的MIC和MBC均分别为62.18、136.36μg/mL。结果表明:用HSCCC制备生物碱,省时、方便,4种生物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作用明显,对其余试验菌无效。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探索饲料中胆汁酸添加水平对齐口裂腹鱼幼鱼生长性能、形体指标及体成分的影响。以360尾健康、平均体重为(12.74±0.14)g的齐口裂腹鱼幼鱼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4组试验鱼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75、150、300 mg/kg胆汁酸的试验饲料,养殖时间为70 d。结果表明: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蛋白质效率(PER)均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饲料系数(FCR)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WGR、SGR、PE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FC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150 mg/kg时,WGR、SGR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26.63%和1.69%/d;当胆汁酸添加水平为300 mg/kg时,PER达到最大值,为1.64%;FCR则在胆汁酸添加水平为75 mg/kg时有最小值,为1.56。通过二次回归分析可知,WGR、SGR、PER和FCR最佳时的胆汁酸添加水平分别为186.83、192.86、166.67和183.33 mg/kg。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幼鱼的肥满度(CF)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脏体比(VSI)、肝体比(HSI)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各胆汁酸添加组的C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VSI、HSI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胆汁酸添加水平的增加,齐口裂腹鱼全鱼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全鱼、肌肉及肝胰脏中粗脂肪含量则呈先降低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但全鱼及肌肉中水分、粗灰分含量则无显著变化(P0.05)。由此得出,饲料中添加胆汁酸能有效地提高齐口裂腹鱼幼鱼的饲料利用率,促进其生长,改善其形体指标,减少其肌肉及肝脏中脂肪的沉积。综合考虑,齐口裂腹鱼饲料中胆汁酸适宜的添加水平为166.67~192.86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