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林业   4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炭疽病不同病级对山茱萸鲜果重、萸肉重、萸肉占鲜果重的百分比有不同的影响,经分析测定,建立了各病级与山茱萸鲜果重、萸肉重、萸肉重占鲜果重百分比的回归方程,得出了各病级对产量损失的估算公式和感病单株产量损失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进入90年代,国家对农业节水灌溉较为重视,投入相对增加,各地纷纷建立了设施农业的示范点,促进了滴灌和微喷灌节水技术在我国的应用.但就农田灌溉系统在节能方面的考虑,设置既节水又节能高效一体化的全方位全功能的自动化系统还相应缺乏.节约能源,不可小视,从农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上考虑,必须在节水的同时还应考虑节能,以利于实现高效,以便于加快自动化的进程,有利于经济性的提高,有助于实现农业发展的自动化和电气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种根采用根接,苗木采用皮接的方法,进行了泡桐丛枝病病原物诱导抗性试验,结果表明,根据后的当年苗木和皮接后第2年的苗木丛枝病发病率明显提高。其中根接当年苗木发病率为4.28%-13.0%,皮接第2年苗木发病率为5.34%-11.76%,对照为0.83%-1.45%和1.14%。用经过根接和皮接诱导后的苗木造林,泡桐幼树丛枝病发病率显著降低。经根接处理后,幼树4a生丛枝病发病率均为零,皮接1次诱  相似文献   
4.
泡桐一年生苗和平茬苗出圃造林后,当年发生丛枝病的植株,可达50—70%。在9月份苗木高生长停止期,对外观健壮的桐苗,用研制的1号药液和2号药液,注入苗干髓心内,每株注药20—25毫升,则可预防苗木及其种根发生丛枝病;注药的苗木造林后防病效果达93—100%,其种根育苗后防病效果达88—100%。因此苗木注药预防丛枝病的措施,将为今后建立无病种根和苗木基地,提供了新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5.
河南锈菌新记录(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河南省各地区采集的各种植物上的锈菌标本约150余份,经初步鉴定,共有锈菌20个属,118种,寄生于130种植物上。其中省内新记录属3个:拟三孢锈菌属(TriphragmiopsisNaum.),串孢锈菌属(FrommeaArth.)和夏孢锈菌属(UredoPers.);国内新记录种3种:桑锈孢锈菌构树变种(AecidiummoriBarcl.var.brousonetia),臭椿鞘锈菌(Coleospriumsp.)和扁担木层锈菌(Phakopsorasp.);省内新记录种24种,本文报道13种,即鞘锈菌(Coleosporium)2种,多孢锈菌(Phragmidium)2种,层锈菌(Phakopsora)1种,锈孢锈菌(Aecidium)3种,夏孢锈菌(Uredo)2种,锈孢锈菌变种(Aecidiuvar.),串孢锈菌(Frommea),拟三孢锈菌(Triphragmiopsis)等各1种。并对各新记录种的夏孢子、冬孢子和锈孢子都进行了详细描述和绘图。  相似文献   
6.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始发期决定于5月份降雨早晚,发病程度决定于月降雨量多少,8—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随海拔增高而逐渐减轻;百年老龄树病果率较高;石磙枣较抗病且优质丰产。5—9月每次下雨前后喷药和防治蛀果蛾等害虫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雪松叶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7-1989年连续3年观察了雪松叶枯病的症状特点,分离培养出致病的病原菌,根据其分生孢子形态,鉴定为柳杉拟盘多毛孢菌该菌分生明发适温为25-30℃,相对湿度为98%-100%,pH值为4-6。在10%雪松汁液中萌发率最高。在PDA培养基上生长最好,在查彼氏,麦芽糖上生长较好,在甘露糖,黄豆培养基上生长一般,在乳糖上生长差。  相似文献   
8.
对毛白杨9个品种进行室内和室外人工接种叶锈病菌试验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毛白杨不同品种,对叶锈病的抗病性差异显著。河北毛白杨高抗,感病指数10以下;小叶毛白杨、厚叶毛白杨、截叶毛白杨抗病,感病指数20~30;河南毛白杨;光皮毛白杨和箭杆毛白杨感病,感病指数30~40;大果毛白杨和密孔毛白杨高感,感病指数40以上。  相似文献   
9.
麦冬炭疽病菌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研究结果表明:麦冬炭疽病病原为黑线炭疽菌。该菌的分生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致死温度为60℃;在相对湿度100%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pH值为5.3-8.0;营养液以马铃薯蔗糖液和查彼培养液为好;单糖、双糖和多糖作为碳源都能很好地被病菌利用,以甘露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生长最好;黑光灯照射对分生孢子萌发有一定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枣黑腐病药剂防治试验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室内用生长率测定法,进行了50%毒菌威可湿性粉剂等11种药剂对枣黑腐病菌的毒力测定和联合作用测定并调查了田间防效,结果表明:50%毒菌威wp、70%代森锰锌wp、1.5%多氧霉素、70%代在锰锌和50%退菌特wp、70%代森锰锌wp和50%扑海因wp混配,抑菌率最高。70%百菌清wp、50%甲基托布津wp和70%DTM抑菌效果差。毒菌威田间防治效果达73%-90.5%,高于常规药剂胶悬铜和波尔多液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