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 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 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 mg·L-1,异养菌总数6 863与19 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 456与25 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 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2.
罗氏沼虾育苗废水处理方法与工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运用物理、化学及生物法对罗氏沼虾育苗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育苗废水经物理法(沉淀、过滤)处理后,水质状况得到改善。浑浊度平均下降68.1%,NH3-Nt、CODMn平均下降24.2%与14.4%;细菌总数、弧菌数下降68.6%和75.4%。24h后二氧化氯3.0mg/L为最佳消毒浓度;24h后溴氯海因3.0mg/L为最佳消毒浓度;48h后百杀迪1.5mg/L为最佳消毒浓度。废水经臭氧消毒14h后对细菌的杀灭率达到92.7%,对弧菌的杀灭率在5h的时候便达到了100%,氧化还原电位提高了约18.6%。消毒剂净化废水的能力依次为臭氧〉百杀迪〉溴氯海因〉二氧化氯。到一定时间当生物膜成熟后,生物滤器对水质净化有良好的效果,系统可较好保持NH3-Nt低值,而保持NO2^--N低值不易。 相似文献
3.
室内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采用150、350、550和850 ind.m-34种布苗密度,通过60 d淡水养殖试验,探讨了密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生长特征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DO由6.65 mg.L-1降至6.18 mg.L-1,pH由8.31降至8.15,TNA由0.313 mg.L-1升至0.538 mg.L-1,CODMn由14.36 mg.L-1升至23.29 mg.L-1,各组上述指标除NO2--N间无差异外(P0.05),其余相应指标间均存极显著(P0.01)或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由90.5%降至24.2%,但第3、4(35.4%、24.2%)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组水质指标基本均在幼虾生长合适范围;第1~第3组增长量(6.07~6.23 cm)、增重量(4.042~4.575 g)与增长率(430.3%~551.1%)无显著差异(P0.05),与第4组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差异(P0.05);养殖产量第3组最高(799.6 g.m-3,为最低的第4组的1.8倍;试验虾体长与养殖天数间具线性相关(L=at+b)(a,0.075 1~1.044 0;b,0.897 9~1.189 3),体重与体长间呈幂函数关系(W=aL3)(a,0.011 6~0.013 9);据养殖综合效果,室内封闭式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可据自身条件,布苗密度可参考350~550 ind.m-3确定。 相似文献
4.
亚硝酸盐和氨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1
本文研究了NO2^-N与NH3-N对罗氏沼虾幼体的毒性作用,分别给出了NO2%--N与NH3-N对罗氏沼虾Z5、Z7与Z9的24h、48h、72h、96h的LC50值,提出NO2^--N对Z5、Z7和Z9的安全浓主工分别为0.64,1.38和1.68mg/l,NH3-Nt(NH3-Nm(的安全浓度分别为2.04(0.287),2.26(0.318)和2.55(0.358)mg/l。Z5与Z7分别经 相似文献
5.
亚硝酸盐和氨对凡纳对虾和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19
研究了NH3-N和NO2^-N对凡纳对虾与日本对虾幼体的毒性作用。获得了NH3-N和NO2^-H对两种幼体的24h,48h,72h,96h和LC50值,以及安全浓度(Cs),NH3-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078和0.047,M:0.077和0.066,P:0.048和0.138mg/L:NO^--N对两种虾幼体的Cs分别为Z:0.56和1.08,M:0.77和0.45,P:2.57和2.06mg/L。 相似文献
6.
当前凡纳滨对虾为我国对虾海淡水养殖的重要品种,为我国某些地区的支柱性产业,研究养殖密度与水质调控技术为当务之急。通过70d生产性养殖实验,探讨了早春温棚高位池养殖密度及其对水质、生长与养殖效果的影响以及简易调控水质措施的作用。结果表明:早春温棚高位池采用高密度(315、375 ind/m2)养殖效果良好,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54 kg/m2与1.32 kg/m2。两种密度水平下,虾生长与养殖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主要水质指标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TAN(0.265~4.224 mg/L),NH3-Nm(0.058 ~0.081mg/L)与NO2-N(0.001~4.290 mg/L)等控制在对虾安全生长范围。实验通过换水量与饵料量控制、增氧机启用等简易调控水质措施均获一定成效,主要水化指标不同程度得以改进,换水量20%使TAN与CODMn显著降低34.7%与29.9%(P<0.05),增氧机启动2 h可增氧11.8~29.4%,关于综合利用简易调控水质措施改进虾池水质技术尚需进一步通过研究与实践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简易过滤装置对罗氏沼虾亲虾越冬池水质的净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4
于1993年3-4月在南汇县东海水产养殖公司罗氏沼虾育苗厂,以自制简易循环过滤装置对罗氏沼虾亲虾池水质进行净化处理。经一个月的试验,试验池水的NH3-N、NO2-N与COD值分别为对照地的32%、33%与63%;此3种指标的去除率分别为44%-62%、58%-69%与16%-19%;碎螺狮壳、沙与石子等滤料的平均净化率为16g/m3·h,活性炭为6g/m3·h。简易过滤装置可有效地净化亲虾池水质,提高亲虾养殖密度与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杭州湾漕泾沿岸水化学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6
报道了 2 0 0 1年 1- 12月杭州湾畔金山漕泾地区用于水产养殖的河口沿岸水化学状况 :总含盐量 (12 .2 4± 1.92 )g/L ,碱度 (2 .12± 0 .2 7)mmol/L ,pH值为 7.99± 0 .11,阴阳离子中含量最高者分别为Cl-(6 .6 4± 1.0 4)g/L与Na+ +K+ (3.76± 0 .6 0 )g/L ,属典型河口区水质特点 ,系海水水质类型 (ClNaⅢ)。常规水质指标如下 :Nt为 (1.32± 0 .44 )mg/L ,其中NH3 Nt占 19.7%,NO-3 N占 78.8%,NO-2 N占 1.6 %,活性磷PO3 -4 P含量为 (2 .0 4± 1.5 7) μg/L ,氮磷比 (N/P)为 6 47(原子比 ) ;化学需氧量 (CODMn)为 (6 .89± 1.76 )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为 (2 .5 6± 0 .5 2 )mg/L ;溶解氧 (DO)为 (7.95± 0 .5 6 )mg/L。 相似文献
9.
氨和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3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和出肉率高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范围较广。本文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同时探讨了较高浓度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10.
兼用塘内微泡增氧机与净水网,以间歇运转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罗氏沼虾生产性养殖废水,研究间歇运转湿地调控虾塘水质效果与虾生长特征。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82.2 m2)水力负荷1.03 m/d,含斜坡区、挺水植物区与蓄水池。养殖周期内(117 d)无换水与用药,31 d后间歇运转湿地循环处理虾塘水,NO3--N与CODMn去除率分别为66.4%、39.6%(P≤0.01),TAN显著去除(45.0%,P≤0.05),NO2--N去除率为33.3%,维持极低浓度[(0.006±0.005)mg/L]。试验塘主要水化指标处于罗氏沼虾生长适宜与安全范围,蓝绿藻得以有效抑制。对照塘遭受蓝绿藻毒性作用,收获虾规格与产量(8.70 g,0.32 kg/m2)均低于试验塘(9.51~10.72 g,0.38~0.41 kg/m2)。试验建立了表征罗氏沼虾体重与体长、体重和体长分别与养殖时间的3组生长方程,可为制定罗氏沼虾养殖生产计划、调整生产措施以及预估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用药与换水条件下,兼用塘内简易设施,间歇运转人工湿地可节省能源,有效调控虾塘水质,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