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完全免费   1篇
  综合类   4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随机交配群体隐性致死纯合基因型出现的平方Logistic模型   总被引:4,自引:4,他引:6  
从玉米的随机交配特点出发,借助数学理论分析杂种优势和白化苗之间的关系,推导出隐性纯合致死基因型出现的平方Logistic模型。该模型显示,杂种优势能确定群体的遗传结构及比例;认为突变产生的致死基因a,只要Aa存在杂种优势,aa在各代玉米苗期的比例呈现一个类似Logistic曲线的增长过程,直至平衡。aa在平衡状态的比例由AA与Aa的适合度之比决定。杂种优势能使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得以长久保持。  相似文献
2.
根系分泌物及其对土壤污染物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系作为植物和土壤的重要界面,是强大的分泌器官.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的变化是植物响应环境胁迫最直接、最明显的反应,这对实现污染根际的生物修复及植物受毒害症状的减轻和恢复均具有积极的意义.就根系分泌物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的作用在近年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评述,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破伤风6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从普遍推行新法接生后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已大为降低 ,但近年来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 ,自行接生 (旧法接生 )的比例增高 ,新生儿破伤风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现将我科 1988年 7月~ 1998年 8月收治的 6 3例新生儿破伤风病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6 3例均为住院新生儿 ,男 2 9例 ,女 34例。潜伏期 <7d42例 ,≥ 7d2 1例。全部病例均用未经消毒的剪刀断脐 ,且断脐后脐部无作特殊消毒处理。6 3例均有早期不能吮乳 ,烦躁不安 ,啼哭不止 ,均有苦笑面容及全身痉挛。其中 13例出现全身紫绀 ,呼吸困难 ,超高热 ,痉挛持续 6~ 12 h。…  相似文献
4.
帝王菜特征特性及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概况 帝王菜是一种新型的营养蔬菜,又称麻叶菜、菜用黄麻、埃及野麻婴等,英文名Jew's Mullow,阿拉伯语称之为“Molukhyia”,意思是“帝王的蔬  相似文献
5.
特大型无花果高产栽培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
从海洋双RNA病毒(MABV)基因组中克隆到VP5基因,将其连接到6×His融合表达载体pET-28a(+)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8℃、IPTG浓度为0.1 mmol·L-1时,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最高,占细菌总蛋白的7.3%.  相似文献
7.
通过高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均相N-酰化反应,控制摩尔比制备一系列具有不同乙酰度而分子量相近的乙酰化壳聚糖,应用凝胶渗透色谱和光散射联用、电位滴定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手段表征产物的结构,并测试不同乙酰度壳聚糖的抗植物病原真茵活性,且制备一系列较高乙酰度而重均分子量(Mw)不同的水溶性壳聚糖,考察分子量对其抗茵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0 g·L-1的酰化壳聚糖对葡萄灰霉病病菌、小麦颖枯病病茵、黄色镰刀茵和立枯丝核菌 4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明显抗茵性,抗菌性随着乙酰基团的增加而增强,酰化壳聚糖和壳聚糖对葡萄灰霉病病菌和小麦颖枯病病菌的最低抑茵浓度(MIC)分别为0.5 g·L-1和1.0 g·L-1.较高乙酰度的水溶性壳聚糖具有抗茵性,随着重均分子量的下降,对黄色镰刀茵的抗茵性增强,而对其他3种菌的抗性下降.  相似文献
8.
海洋双RNA病毒(MABV)可引起多种海洋生物的腹水病等病症.从MABV基因组中克隆到VP3基因,将其连接到GST融合表达载体pGEX-4T-2上,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并对其表达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温度为30℃、IPTG浓度为0.8mmol·L-1时.表达的融合蛋白相对最高,占细菌总蛋白的20.7%.试验结果为该病毒结构蛋白和MABV病毒疫苗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陈波  林建国  陈清  邵晓龙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6):7617-7619
根际环境是重要的环境界面,在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成为当前土壤与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根际由于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活动,形成了一个不同于非根际土壤的微生态系统,从而影响到土壤污染物的存在形态、分布、迁移和生物有效性,使得污染物在根际环境中表现出一些特殊的化学行为。文章就近年来根际环境对土壤中主要污染物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评述,并指出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从群体遗传的角度将杂种优势与近交衰退的定义进行类比,认为杂种优势应该用适合度来综合衡量。建立数学模型,推导出随机交配群体3种基因型RR、Rr、rr在不同适合度下的平衡状态,揭示杂种优势是群体中复等位基因存在的先决条件。发现杂种优势通过提高杂合个体的适合度,避免淘汰不同类型的基因,从而保护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使群体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进化潜力;让个体意义上的适应与群体层次的适应协调一致,深化了达尔文的个体选择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