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区域差异,为区域性土壤生产力培育提供技术参考;为区域性农田土壤碳收集技术选择和配套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我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研究不同用地方式下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状况。【结果】农田耕层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81~12.68 kg•m-2,平均为3.15 kg•m-2,其中西南区最高,平均达3.63 kg•m-2;华北区最低,平均为3.00 kg•m-2。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的变异系数为57%,显著比非农业土壤的变异系数低35个百分点。不同用地方式下,水田耕层有机碳密度比旱地的平均高13个百分点,但水田有机碳密度的区域变异显著低于旱地。另外,农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显著低于非农业土壤,农田中水田土壤有机碳密度与降水和气温的相关性又显著小于旱地。【结论】农田尤其是水田土壤有机碳密度可能更多的是受人为因素影响,人为调控潜力大。 相似文献
2.
3.
武汉东湖是有代表性的城市浅水型湖泊。于春、夏两季对东湖庙湖湖区的上覆水和沉积物柱状样品进行了磷的形态分析,研究了各种磷形态在上覆水及沉积物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夏两季东湖上覆水总磷(TP)含量分别为1.11和1.25mg·L-1,超过国家标准近6倍,富营养化程度严重。春季湖水中磷主要以颗粒态形式存在,夏季主要以溶解态形式存在。春季湖区沉积物中铁结合磷(Fe-P)比例最大,占沉积物TP的44.3%,夏季闭蓄磷(OcP)比例最大,占TP的36.3%,高比例的Fe-P从沉积物角度说明了庙湖湖区的污染程度严重。沉积物中不同磷形态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变化规律复杂,其中TP、不稳态磷(LP)、铝结合磷(Al-P)和Fe-P含量随深度增加而降低,在表层0~10cm有富积现象。沉积物中TP含量与释放潜力较大的3种磷形态Al-P(r2=0.83)、LP(r2=0.84)和Fe-P(r2=0.59)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001),说明目前湖底沉积物中相当一部分磷是活性较大的磷,它可能成为水体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造成持续的湖泊富营养化问题。 相似文献
4.
己烯雌酚在UV-Vis/Fe(Ⅲ)/H2O2体系中的光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50W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中己烯雌酚(DES)在UV-Vis/Fe(Ⅲ)/H2O2体系中的光降解和矿化情况,考查了初始pH值、H2O2初始浓度、DES初始浓度对DES光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UV-Vis/Fe(Ⅲ)/H2O2体系能有效光降解和矿化DES。在pH3.0~7.0范围内,pH初始值越小,DES降解率越大;在1000~4000"mol·L-1范围内,H2O2初始浓度越大,DES降解率越大;DES初始浓度越低,其降解率越高。当Fe(Ⅲ)浓度为10.0"mol·L-1,H2O2浓度为1000"mol·L-1,pH3.0条件下,光照80min时,10.0mg·L-1的DES的降解率可达100%,光照120min时,10.0mg·L-1的DES的矿化率可达95.0%。 相似文献
5.
6.
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从藻的生长,藻的叶绿素a、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这四个方面研究了藻类对水体中17β-雌二醇的光降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光降解前17β-雌二醇对普通小球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也会引起光合色素浓度的降低;光降解后其抑制作用有所减缓。此结论表明光降解对减弱17β-雌二醇的生物毒性是有效的,但光降解过程还需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7.
在气体流量为120mL·min-1、气相臭氧浓度为3.38mg·L-1的条件下,对蒽含量为100mg·kg-1的污染土壤进行臭氧化处理。土柱实验表明,土壤中蒽的去除率随通气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同一时间内蒽在土柱中的分布较为均匀。当通气时间达到40min时,蒽的平均去除率可达到80.4%。以呼吸强度为指标,用密闭滴定法研究了反应前后污染物及其降解产物对微生物的影响。与处理前相比,经臭氧氧化后,微生物的呼吸强度明显增强,表明土壤中的蒽经臭氧氧化后更易于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
8.
富硒芽苗菜的培育及几种大众蔬菜硒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微波消解系统和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南京市场12种常见蔬菜硒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种常见大众蔬菜中平均硒干重含量为0.295 μg/g,其中菜豆硒含量最高,为1.142 μg/g.比较研究了不同浓度亚硒酸钠溶液浸种处理对绿豆芽伸长生长和硒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37.5 μmol/L亚硒酸钠溶液对绿豆浸种12 h,对绿豆芽的伸长生长有促进作用,收获的绿豆芽硒干重含量为4.43 μg/g,达到了富硒效果.人体每天在摄入其余膳食结构食品足量的情况下,食用该浓度亚硒酸钠处理的绿豆芽120 g即可满足人体每天硒要求量. 相似文献
9.
10.
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黄山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