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1.
新疆春小麦产量性状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分析对新疆新近选育的春小麦品种 (系 )的 8个产量性状及其性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 ,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粒重 ,其次是千粒重 ,第三为收获穗数 ;相关分析表明 ,与产量密切相关的性状是穗粒重 ,其次是千粒重 ,第三为穗粒数。因此 ,作者认为本地区春小麦高产育种主攻目标在保证收获穗数的基础上 ,增加千粒重 ,兼顾穗粒数的提高 ,从而选育出适合本地区推广种植的重穗型春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2.
矮沙冬青种子的超干保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硅胶干燥法对矮沙冬青种子进行超干保存的研究,结果表明将种子含水量降至5%以下,能显著提高抗老化能力。在同等老化处理条件下,对照种子发芽率和活力指数已大幅下降,而超干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所受影响较小。对超干种子的电导率、脱氢酶活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含水量为3.35%的超干种子细胞膜通透性较低,脱氢酶活性较高。回湿处理是保证超干种子活力的关键因素,采用室内回湿24 h+饱和水蒸气回湿24 h可以显著提高矮沙冬青超干种子的活力。说明利用超干技术保存矮沙冬青种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4.
养殖废水污灌易引发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为探索植物修复下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和抗生素变化对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利用锌镉超富集植物伴矿景天(Sedum plumbizincicola)修复贵阳市某复合污染菜地土壤,研究植物修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复合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结果表明:伴矿景天修复后,土壤中重金属Zn、Cd和Pb总量分别降低13.2%、17.8%和12.2%;四环素、土霉素和强力霉素分别下降70.5%、57.4%和76.0%;磺胺甲恶唑、磺胺间甲氧嘧啶、磺胺对甲氧嘧啶以及喹诺酮类氧氟沙星和恩诺沙星下降幅度为35.8%~62.3%;土壤细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了18.8%和73.1%;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的活性分别提高了16.5%、65.4%和20.5%。常规种植芹菜(Apium graveolens L.)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抗生素含量也呈降低趋势,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相应提高,但变化幅度小于伴矿景天修复土壤。在植物修复下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抗生素生物降解作用增强,污染物下降后,其对土壤微生物及酶的抑制减弱,可提高土壤生物活性,改善土壤微环境。 相似文献
5.
构树不同无性系间叶片营养成分及叶形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3个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Vent.)无性系的叶片为试验材料,对其营养成分和叶片形态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揭示了其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花皮构树(构树1号)的粗蛋白质量分数最高,与红皮构树(构树2号)和白皮构树(构树3号)差异显著;粗纤维、粗灰分和钙的质量分数最低,钙、磷比也最低。3个构树无性系叶片中均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花皮构树的氨基酸总量最大。构树不同无性系间叶片的面积、长度、宽度和叶柄长度无显著差异。粗蛋白质量分数、磷质量分数和氨基酸质量分数与叶面积、叶片长度呈正相关,而与叶柄长度呈负相关;粗纤维质量分数、钙质量分数和粗灰分质量分数与叶柄长度呈正相关。可见,花皮构树的叶片营养价值较好,其叶片更适合做畜禽饲料。 相似文献
6.
科学全面地评价大熊猫栖息地对掌握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状况,提出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收集、整理与大熊猫栖息地评价相关中英文文献共计119篇,阐述了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价指标和评价指标整合分析方法,评价指标主要体现为非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干扰和其他因素;评价指标整合分析方法主要体现在栖息地因子、植物群落多样性、景观格局及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目前大熊猫栖息地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为今后更规范、更合理地开展大熊猫栖息地质量评估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7.
8.
分析比较患病与健康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菌群的PCR-DGGE指纹图谱,并通过切胶、克隆测序等步骤分析患病虾夷马粪海胆体腔液中的特异菌群。结果显示,健康海胆体腔液中菌群的PCR-DGGE指纹图谱具7个条带,其中有5个与患病海胆相同,2个为不同条带,表明健康海胆体腔液中至少含7种细菌,其中2种以上细菌随机体环境变化而消亡;患病海胆具11个条带,其中包括6条特异条带并分别对应单一细菌,包括1个鞘氨醇单胞菌属菌株和3个弧菌属菌株,另外两个带种属不明;3株弧菌分别与灿烂弧菌(Vibro Splendidus)、塔斯马尼亚弧菌(V. tasmaniensis)和V. cyclitrophicus相近,很可能为海胆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50%丙溴磷·炔螨特乳油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趋势。样品采用甲醇提取,石油醚液液分配萃取,弗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测定了丙溴磷在柑桔和土壤中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丙溴磷在柑桔和土壤中半衰期分别为4.3~7.2天、5.5~8.1天。施药剂量333mg/kg,施药2次,药后21天,柑桔全果中丙溴磷最终残留量<0.01~0.04mg/kg,柑桔果肉中丙溴磷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均低于中国规定的丙溴磷在柑桔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0.2mg/kg,果皮中的残留量为0.03~0.30mg/kg,可知,施用后的丙溴磷大部分残留于柑桔果皮中。按照推荐施药剂量333mg/kg,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不会对柑桔和土壤造成残留污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