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模式Ⅰ(臭氧机、增氧机、净水网与复合微生物制剂等)与模式Ⅱ(增氧机、净水网、复合微生物制剂与漂白粉精等)开展室内凡纳滨对虾封闭式养殖试验,探讨了养殖池水质变化规律及氮收支状况.结果表明,在80d养殖过程中,两模式所调控的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其中以模式Ⅰ与模式Ⅱ分别调控水质的1号与3号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平均值为:pH分别为7.92与7.96,DO分别为6.43与6.37 mg·L-1,TAN分别为0.517与0.558 mg·L-1,NO2-N分别为0.396与0.318 mg·L-1,异养菌总数6 863与19 cfu·mL-1,弧菌数分别为13 456与25 cfu·mL-1.两池单位水体产量分别为1.18和1.02 kg·m-3.两试验池氮收支估算结果为:投入饲料氮分别占氮总输入94.6%与95.3%,水层与虾苗含氮共占5.4%与4.7%;水层氮(含排污水)占氮总输出50.7%与58.3%,其近似于通常泥底养虾塘水层与底泥含氮之和占氮总输出的比例,其次是收获对虾占氮总输出31.9%与25.3%,池水渗漏等损失输出氮量占氮总输出17.4%与16.4%. 相似文献
2.
室内凡纳滨对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室内不用药、不换水条件下,采用150、350、550和850 ind.m-34种布苗密度,通过60 d淡水养殖试验,探讨了密度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生长特征与水质的影响以及养殖的合适密度。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水质逐步下降,如DO由6.65 mg.L-1降至6.18 mg.L-1,pH由8.31降至8.15,TNA由0.313 mg.L-1升至0.538 mg.L-1,CODMn由14.36 mg.L-1升至23.29 mg.L-1,各组上述指标除NO2--N间无差异外(P0.05),其余相应指标间均存极显著(P0.01)或显著差异(P0.05);成活率随密度增加而下降,由90.5%降至24.2%,但第3、4(35.4%、24.2%)无显著差异(P0.05),其余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但各组水质指标基本均在幼虾生长合适范围;第1~第3组增长量(6.07~6.23 cm)、增重量(4.042~4.575 g)与增长率(430.3%~551.1%)无显著差异(P0.05),与第4组存在极显著(P0.01)或显著差异(P0.05);养殖产量第3组最高(799.6 g.m-3,为最低的第4组的1.8倍;试验虾体长与养殖天数间具线性相关(L=at+b)(a,0.075 1~1.044 0;b,0.897 9~1.189 3),体重与体长间呈幂函数关系(W=aL3)(a,0.011 6~0.013 9);据养殖综合效果,室内封闭式淡水养殖凡纳滨对虾可据自身条件,布苗密度可参考350~550 ind.m-3确定。 相似文献
3.
杭州湾漕泾沿岸水化学状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6
报道了 2 0 0 1年 1- 12月杭州湾畔金山漕泾地区用于水产养殖的河口沿岸水化学状况 :总含盐量 (12 .2 4± 1.92 )g/L ,碱度 (2 .12± 0 .2 7)mmol/L ,pH值为 7.99± 0 .11,阴阳离子中含量最高者分别为Cl-(6 .6 4± 1.0 4)g/L与Na+ +K+ (3.76± 0 .6 0 )g/L ,属典型河口区水质特点 ,系海水水质类型 (ClNaⅢ)。常规水质指标如下 :Nt为 (1.32± 0 .44 )mg/L ,其中NH3 Nt占 19.7%,NO-3 N占 78.8%,NO-2 N占 1.6 %,活性磷PO3 -4 P含量为 (2 .0 4± 1.5 7) μg/L ,氮磷比 (N/P)为 6 47(原子比 ) ;化学需氧量 (CODMn)为 (6 .89± 1.76 )mg/L ;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为 (2 .5 6± 0 .5 2 )mg/L ;溶解氧 (DO)为 (7.95± 0 .5 6 )mg/L。 相似文献
4.
氨和亚硝酸盐对凡纳滨对虾幼虾的毒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3
凡纳滨对虾(Penaeusvannamei),俗称南美白对虾,因其生长迅速、抗病力强、肉味鲜美和出肉率高而成为目前国内外广泛养殖的优良品种之一,在我国沿海地区养殖范围较广。本文研究了养殖水体中氨、亚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幼虾的毒性作用,同时探讨了较高浓度硝酸盐对南美白对虾生长 相似文献
5.
兼用塘内微泡增氧机与净水网,以间歇运转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循环处理罗氏沼虾生产性养殖废水,研究间歇运转湿地调控虾塘水质效果与虾生长特征。由表面流与水平潜流组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生态系统(582.2 m2)水力负荷1.03 m/d,含斜坡区、挺水植物区与蓄水池。养殖周期内(117 d)无换水与用药,31 d后间歇运转湿地循环处理虾塘水,NO3--N与CODMn去除率分别为66.4%、39.6%(P≤0.01),TAN显著去除(45.0%,P≤0.05),NO2--N去除率为33.3%,维持极低浓度[(0.006±0.005)mg/L]。试验塘主要水化指标处于罗氏沼虾生长适宜与安全范围,蓝绿藻得以有效抑制。对照塘遭受蓝绿藻毒性作用,收获虾规格与产量(8.70 g,0.32 kg/m2)均低于试验塘(9.51~10.72 g,0.38~0.41 kg/m2)。试验建立了表征罗氏沼虾体重与体长、体重和体长分别与养殖时间的3组生长方程,可为制定罗氏沼虾养殖生产计划、调整生产措施以及预估产量提供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在未用药与换水条件下,兼用塘内简易设施,间歇运转人工湿地可节省能源,有效调控虾塘水质,确保养殖成功。 相似文献
6.
采用海水、河口水与淡水及简易设施开展室内封闭式高密度对虾养殖试验,探讨了盐度对虾生长与氮磷收支的影响。结果表明,100 d养殖试验中,未曾换水与用药,养殖试验池主要水质指标虽有程度不等差异,但均控制在对虾生长安全范围。3个试验组对虾成活率随盐度降低分别显著下降88.2%、53.9%和34.8%,(P<0.05);终末体重,河口水组(9.20 g)显著高于海水组(8.49 g)和淡水组(8.45 g)(P<0.05);单位水体产量随盐度降低极显著下降2 443.52、1 597.50和659.52 g.m-3(P<0.01)。试验池氮、磷收支估算结果显示:各试验组氮磷主要收与支的同类项所占比例较接近,特点相同,投入饲料氮与磷分别占氮与磷总收入98.9%、98.1%、96.4%与99.3%、98.9%、97.9%,水层与虾苗共含氮与磷分别占1.1%、2.0%、3.7%与0.7%、1.1%、2.1%;排污、不换水水泥池水层氮占氮总输出比例最高,略高于虾体;污水磷占磷总输出比例明显高于其余项,此不同于泥底虾塘为沉积物氮、磷占氮、磷总输出的比例最高。试验池水层与污水共含氮与磷分别占氮与磷总输出57.7%、61.3%、57.2%与67.9%、66.7%、73.3%,低于虾塘泥底沉积物与水层合计氮与磷占总氮与总磷输出比例;收获虾体氮、磷占氮、磷总输出:35.3%、34.5%、34.4%与19.3%、18.9%、19.0%,饲料利用转化率较好;池水蒸发渗漏与池壁吸附等损失输出氮、磷占氮、磷总输出:7.0%、4.2%、8.5%与12.8%、14.3%、7.6%。 相似文献
7.
几种天然饵料对清洁虾亲虾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6种天然饵料喂养清洁虾亲虾,分析其对亲虾性腺发育、繁殖性能以及受精卵质量的影响。性腺发育试验发现,投喂6种不同饵料亲虾性腺发育周期差异显著(P<0.01),最长的为鱼肉组(12.82±1.91)d,最短的为卤虫无节幼体组(11.46±1.76)d;卤虫无节幼体与桡足类组性腺指数、干物质含量及总蛋白质含量随着性腺发育显著增加(P<0.01),增加均在2倍左右。繁殖性能与受精卵质量结果表明,鱼肉组(3 357±621)(粒/g)亲虾相对怀卵量最大,卤虫无节幼体组最小(1 829±213)(粒/g);卤虫无节幼体[(0.110 9±0.016 3)mm3]组亲虾受精卵体积最大,乌贼组最小[(0.096 2±0.014 0)mm3];鱼肉组[(37.33±1.75)μg]的受精卵干重最大,虾肉组最小[(31.00±1.26)μg];桡足类组蛋白质绝对含量[(367.17±25.68)mg/g]在干物质中所占比例(72.34%)最高。此外,6个饵料组中所有亲虾在各抱卵周期内抱卵率与抱卵间期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罗氏沼虾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391尾5月龄罗氏沼虾(Macrobrachium rosenbergii),测定体重、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宽、头胸甲高、尾节长、额剑上齿数、额剑下齿数以及第1腹节至第6腹节的长、宽、高共27个性状指标.采用简单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计算各性状指标间的简单相关系数和偏相关系数,并进行各性状对体重的多元回归分析,剔除偏回归系数不显著(P<0.05)的性状,建立了以罗氏沼虾体长、全长、头胸甲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第2腹节宽、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多元回归方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回归分析和岭回归分析,并建立了其对体重的回归方程.最后计算其对体重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结果表明:除额剑上齿数和额剑下齿数外,罗氏沼虾其他形态性状对体重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只有体长、头胸甲高、第1腹节宽、第1腹节高和第6腹节宽对体重的偏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系数大小顺序与决定系数一致,最大值分别为0.387和0.150.本研究为罗氏沼虾选择育种提供了测度指标. 相似文献
9.
室内罗氏沼虾幼虾养殖密度对水质与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室内60 d罗氏沼虾幼虾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养殖密度(150 ind/m3、400 ind/m3、550 ind/m3、800 ind/m3)对水质与幼虾生长特点的影响。试验发现,各密度组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和CODMn均控制在罗氏沼虾生长的适合范围之内,密度对主要水质指标未产生显著性影响;不同养殖密度对幼虾生长指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低密度组成活率和增长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次低密度组增长率与最高密度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最低密度组的增重率与其他各组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4种密度组的罗氏沼虾幼虾体重(w)和体长(L)之间的关系都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的范围为0.013 2~0.015 1,b的范围为3.433 0~3.502 1);体长(L)和养殖天数(d)间符合线性相关:L=ad+b(a的范围为0.038 5~0.049 2,b的范围为1.801 1~1.886 1)。室内高密度养殖罗氏沼虾幼虾可据自身养殖条件,参考150~400 ind/m3选用布苗密度。 相似文献
10.
凡纳滨对虾室内外高密度养殖池水质状况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凡纳滨对虾室内、外高密度淡化养殖试验,探讨了室内外养殖池水质变化及溶氧收支特点.结果表明,养殖周期内室内池NO2--N平均值为0.342 mg/L、NO3--N为11.976 mg/L,极限著高于室外池(0.205、0.287 mg/L,P<0.01),pH值(8.13)和NH3-Nm(0.053 mg/L)则极显著低于室外池(8.93、0.216 mg/L,P<0.01),室内、外池的DO(6.64、6.60 mg/L)和CODMn(17.30、17.83 mg/L)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外池的主要水质指标基本控制在对虾合适生长范围.室内、外试验池溶氧收支特点:室外池溶氧收大于支,水柱水呼吸为主要耗氧因子;室内池机械增氧能满足耗氧需求,虾呼吸为主要耗氧因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