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9篇
  免费   142篇
  国内免费   106篇
林业   259篇
农学   131篇
基础科学   226篇
  335篇
综合类   1062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158篇
畜牧兽医   613篇
园艺   232篇
植物保护   169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20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8篇
  1974年   4篇
  1966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苹果复合种植即果-蔬[MB]、果-草[MH]、果-荒[MW]、果-粮[MZ]模式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采用手拣法和改良干、湿生漏斗法,对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园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的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及特征进行调查研究。4种模式下共分离得到土壤动物57.33百只/m~2,隶属4门11纲23目42个类群。4种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和类群数的垂直分布特征表现出明显的表聚特征,水平分布特征表现为果-草[MH]果-蔬[MB]果-荒[MW]≥果-粮[MZ]。果-草[MH]复合种植模式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及丰富度指数最高,优势度指数最低,表明4种复合种植模式对果园土壤动物类群多样性的影响呈现不同的特征。研究结果可为黄土残塬沟壑区苹果果园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土壤动物生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华北地区紫花苜蓿水分利用效率,兼顾产量与品质。【方法】于2018年4―9月,在河北涿州中国农业大学教学实验场,以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为试验材料,开展紫花苜蓿田间灌溉试验。试验设置3个灌水处理:W1处理,灌水下限45%FC(田间持水率),灌水上限90%FC;W2处理,灌水下限60%FC,灌水上限90%FC;W3处理,根据当地生产经验定额灌溉为39 mm,研究了不同灌水下限对紫花苜蓿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建植第5年的紫花苜蓿,全生长季需水量511.9 mm。苜蓿细根根系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0~20 cm土层根系密度最高。灌水对第1、第2茬及全年产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对第3茬产量有显著影响(P<0.05)。第1、第2、第3茬内采用W1处理苜蓿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不同灌水处理对苜蓿粗蛋白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减少灌水量能增加苜蓿相对饲喂价值。【结论】建议华北地区紫花苜蓿第1、第2、第3茬采用45%FC灌水下限,第4茬采用60%FC灌水下限。  相似文献   
3.
4.
吡蚜酮;杀虫双;缓释粒剂;水稻;害虫;蜘蛛;防效  相似文献   
5.
从稻田生态系统视点,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稻田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退化性及其与渔池复合的可能性与实践性。开展了稻田稻-虾与鳜-鱼轮作模式试验,并对其进行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分析。  相似文献   
6.
生菜地上部镉累积规律及其与矿质元素浓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探究镉污染条件下日光温室生菜在整个生育期内对镉的吸收规律及其与矿质元素吸收的关系,采取田间试验的方法,以立生二号生菜作为供试材料,种植在镉污染(Cd浓度1.87 mg·kg~(-1))日光温室内。在整个生育期不间断采样,测定生菜地上部Cd及Fe、Mn、Cu、Zn、Ca、Mg含量。结果表明,生菜地上部Cd浓度在苗期从2.70 mg·kg~(-1)增加到3.62 mg·kg~(-1),器官形成期从3.62 mg·kg~(-1)降低到2.40 mg·kg~(-1),抽薹期从2.40 mg·kg~(-1)降低到1.64 mg·kg~(-1)。单株生菜地上部Cd累积的速率可以用"S"型曲线方程进行描述(R~2=0.99)。苗期、器官形成期和抽薹期Cd累积速率分别为0.098、0.516、0.056μg·株~(-1)·d~(-1)。Cd与Fe、Mn、Cu、Zn、Ca、Mg浓度相关系数在整个生长阶段生菜分别为-0.77、-0.31、-0.06、0.09、0.46、-0.10,在营养生长阶段分别为-0.43、0.25、-0.06、0.16、0.56、0.41,在生殖生长阶段分别为-0.82、-0.26、0.72、0.93、0.42、0。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生菜地上部Cd浓度的变化与地上部生物量的变化高度相关,Cd浓度在苗期增加,在器官形成期和抽薹期降低。约15%的Cd累积发生在苗期,约80%的Cd累积发生在器官形成期,约5%的Cd累积发生在抽薹期。整个生长阶段生菜地上部Cd浓度和Fe浓度变化呈极显著负相关,和Ca呈显著正相关;在营养生长阶段,生菜地上部Cd浓度和Ca浓度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在生殖生长阶段生菜地上部Cd浓度变化和Fe显著负相关,和Zn、Ca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正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涌现一批休闲农业集聚区,让农民和市民都有获得感下午1时左右,13条渔船停靠金山嘴渔村码头。48岁的当地渔民姜冬梅一边在船上收货,一边在朋友圈里发出"渔船回来了"的信息,引得老客户们纷纷来电要货。如今,她已是渔村最大的海鲜供应商,老沪杭公路上的30多家饭店都要向她拿货。而市民游客们早已闻"鲜"而至。他们吃完渔家菜,下午在老街上、小湖边逛逛,到书吧、咖啡  相似文献   
8.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枣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究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华北平原枣区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从微生物学角度揭示其对土壤质量的改良状况,为生物炭在果园地区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3―2015年,在位于华北平原枣区的河南省濮阳市林科院进行了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施用的田间定位试验。生物炭用量设0、2.5、5和10 t/hm2 4个水平 (以C0、C1、C2、C3表示),氮素用量设300、450和600 kg/hm2 3个水平 (以N1、N2、N3表示),加上1个完全空白处理CK (不施生物炭和氮肥),共计13个处理。在红枣收获后,采集0—20 cm土壤样品测定各配施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 【结果】 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极显著影响,且微生物量随生物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所有施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较C0均显著增加。在2.5 t/hm2生物炭 (C1) 水平下,不同施氮处理间微生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分别以C3N2和C3N3处理增幅最大,分别较对照提高了208.6%和159.4%。与对照相比,土壤脲酶活性随生物炭与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最大增幅为91.7%,但生物炭与氮肥配合总体上对土壤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生物炭用量、施氮水平及其交互作用对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均有极显著影响。与对照相比,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增幅分别为10.9%~80.4%、6.6%~143.1%和50.6%~115.2%。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结论】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总体上提高了枣区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三者共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的改良,配施处理可作为改良枣区土壤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综合试验结果及实际生产成本,10 t/hm2的生物炭,配施N 300 kg /hm2的氮肥为该地区最佳配比施肥量。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利用CASA(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模型模拟了2000—2013年青藏高原草地净植被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on,NPP),结合实测数据、气象数据和土地覆被数据计算了草地降水利用效率(PUE),探究其时空分布特征,以及不同草地类型PUE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青藏高原草地PUE在研究年限内呈现波动增加趋势,增加速率为每年0.0035 g·m-2·mm-1,14 a的平均值为0.38 g·m-2·mm-1PUE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呈现东部高、中西部低的基本格局。PUE分布在0.2~0.4 g·m-2·mm-1之间的比例最大,占青藏高原总面积的55.63%,呈减少趋势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北部和西部,以及东部的边界地区,呈增加趋势的地区集中在研究区的中部和南部。研究年限内PUE的变异系数分布在0.07~0.85之间,变化稳定的区域所占面积最大,为总面积的43.43%,主要分布在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附近。不同草地类型间PUE均值存在差异,具体表现为:草甸(1.06 g·m-2·mm-1)>坡面草地(0.80 g·m-2·mm-1)>平原草地(0.30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甸(0.29 g·m-2·mm-1)>荒漠草地(0.23 g·m-2·mm-1)>高山与亚高山草地(0.094 g·m-2·mm-1)。总体上,青藏高原草地PUE与降水成负相关关系,而与气温呈正相关,PUE的变化对降水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农村劳动力的减少,而西兰花收获几乎完全依赖人力,亟需推进西兰花的自动化收获。国内对于西兰花收获的相关研究很少,其自动化收割尚处于理论试验阶段。该文利用CATIA软件建模,ANSYS-Workbench进行模态分析,设计西兰花收获的悬挂斗,可实现西兰花收获的半自动化,减轻劳动强度。该方法可将收获效率提高2.6倍,节约半数劳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