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4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标记基因系、IR36三体以及粳稻易位系为材料,通过杂交研究了我国香稻品种所携米香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以咀嚼法测定双亲、F1、F2及F2植株上F3种子的米香。结果表明,米香基因与分属水稻11个染色体的36个标记基因表现独立遗传,而与位于第8染色体上的标记基因v-8表现连锁,估算2基因之间的重组值约为(37.55±2.86)%,推定控制水稻米香的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上。  相似文献   
2.
云南水稻品种的亲和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顾兴友  顾铭洪 《作物学报》1995,21(6):649-658
将101个云南水稻品种分别与3个籼型和3个粳型测验品种杂交,考察了各组合F1的小穗育性。同时对各被测品种的6种形态性状的分化按程氏指数法进行调查,分析了云南稻品种亲和性分化与形态性状分化之间的关系。根据测交F1小穗育性的高低,参照籼粳测验品种之间F1的育性水平,可将被测品种的亲和性分成灿型、粳型、中间型、广亲和型和特殊亲和性5个类群。各类群所含品种数分别为47个、21个、16个、6个和5个,另有6  相似文献   
3.
两个中籼水稻品种的抽穗期遗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南京11和武进香籼均为中籼稻品种,F1生育期超(晚)亲优势极强。通过对F1、F2、BC1、BC2等世代在自然日长或短日照处理条件下抽穗期的考察,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与双亲的3个感光性主基因位点的分化有关,三者以互补方式决定植株的强感光性;两亲本分别含有2对和1对互补基因,根据系谱分析双亲的互补基因分别来自我国华南或东南亚的水稻品种。  相似文献   
4.
水稻苗期耐盐性遗传的世代平均数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顾兴友  郑少玲 《作物学报》1999,25(6):686-690
以耐盐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为亲本配成一套9家系材料,分别用60和100 mol/m3NaCl盐渍营养液对其4周龄秧苗持续处理4周后考察死叶级别和地上部鲜干重比值的世代平均数。多元回归分析表明,2项指标都存在显著的遗传、盐浓度和遗传×盐浓度效应。其中遗传效应由基因加性、显性或加性×加性分量构成,遗传×盐浓度效应含  相似文献   
5.
轮回422与籼稻杂交F1抽穗期超亲遗传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分析了偏粳型广亲和品种轮回422与籼稻品种南京11、I188025(具有簇生小穗标记基因Cl)杂交F1~F3及BC1在不同日长条件下的抽穗期表现。长日照试验表明,F1超亲迟熟(超亲优势率达49%)主要受两对互补基因控制。短日照试验结果证明,杂种超亲迟熟主要由其强感光性引起的,上述互补基因属于感光性基因.通过互补测验和连锁分析证明,两籼稻亲本所携互补基因为等位关系,此基因与6号染色体上的Cl基因连锁,重组率为27.78%±1.82%。根据试验结果可以认为,感光性基因的互补作用是造成籼粳杂种一代生育期超亲迟熟的主要遗传原因。  相似文献   
6.
水稻品种轮回422的广亲和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分析了两组〔巴利拉(粳稻测验种)//轮回422籼稻标记基因系〕F1的育性及其与紫稃尖,糯性和褐果皮性之间连锁关系。结果表明,轮回422的广亲和性主要受单个基因控制,其遗传特点符合单位点等位基因互作不育模型,能有效地克服粳型雌配子的败育。该位点位于水稻第I连锁群(6号染色体)上色素源基因和糯性基因之间,与C和wx分别相距4.8±3.29和23.7±5.56个遗传单位;与业已发现的广亲和基因S^s5等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两组[巴利拉(粳稻测验种)//轮回422/籼稻标记基因系)F_1的育性及其与紫稃尖、糯性和褐果皮性状之间连锁关系。结果表明,轮回422的广亲和性主要受单个基因控制,其遗传特点符合单位点等位基因互作不育模型,能有效地克服粳型雌配子的败育。该位点位于水稻第1连锁群(6号染色体)上色素源基因(C)和糯性基因(wx)之间,与C和wx分别相距4.8±3.29和23.7±5.56个遗传单位;与业已发现的广亲和基因S_s~n等位。文中还就广亲和基因定位试验中亲本材料的选择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水稻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的初步检测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用RFLP分析技术和分蘖株系法对由耐盐性品种Pokkali和盐敏感品种Peta配制的BC1(Peta/Pokkali∥Peta)群体分别检测水稻苗期和成熟期耐盐性数量性状位点(QTLs)。表型鉴定在含(处理)或不含(对照)60 mol/m3 NaCl的营养液中进行,苗期观测盐害级别、苗Na+含量和鲜重/干重比值3项指标,成熟期测定10种农艺性状处理与对照的相对值。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筛选出43个多态性标记,对上述指标分别作点分析,共检出15个连锁标记。连锁标记的分布特点显示,在研究所涉及的基因组范围内存在4个影响苗期耐盐性的QTL,其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耐盐品种Pokkali;影响成熟期耐盐性的QTL分布于7条染色体的1或2个连锁区间上,其有利基因来自双亲;RG678和RZ400B~RZ792附近的2个QTL在全生育期都能表达较强耐盐性。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水稻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剥蘖分株法和营养液循环培养技术比较了一分离群体在中度盐胁迫和对照条件下12种农艺性状的变异特点。主要结果:(1)处理和对照各性状的分蘖株系间变异均显著大于分蘖系内变异;(2)不同性状的盐敏感程度存在广泛变异,大多数性状的表型反应主要为盐处理主效应;(3)盐胁迫有增大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的趋势,对遗传率的影响则因性状而异。研究认为,分蘖株系法适用于耐盐性等复杂性状的鉴定;存在主基因效应的性状受盐胁迫影响较小,其耐盐性度量效果较差;耐盐基因存在效应大小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以珍汕97B为遗传背景的两个卷叶近等基因系分别与明恢63所配叶片为半卷及平展的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栽培密度试验,对其叶片姿态及群体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卷叶性状可显著降低叶片的披垂程度,减少叶片投影面积,增加群体上层叶面积的比例,改善群体内部透光状况。并且使群体叶面积系数偏小,卷叶群体成穗数偏少,但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