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1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5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85篇
基础科学   132篇
  47篇
综合类   582篇
农作物   43篇
水产渔业   30篇
畜牧兽医   280篇
园艺   281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金金  霍晓薇 《中国食用菌》2020,(1):I0035-I0035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明显提升,人们对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越发重视养生保健;此外,国家对健康保健给予了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便进一步推广和普及健康养生理念。中医保健要点在于主动养生,根据自然和社会的客观规律,进行积极的休养生息,即趋利避害的同时,增强先天禀赋和注意后天养护。  相似文献   
2.
3.
作为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培育高产、优质品种一直是油茶育种工作重点.传统育种周期长且存在盲目性等缺点,已无法满足当前油茶育种需求,而分子育种可以快速选择目标性状,加速育种进程,实现精确、高效育种.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油茶分子标记、多组学研究及重要农艺性状关键基因挖掘等相关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现存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出展望,以期为今后油茶分子育种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139个皖北砂姜黑土样品为研究对象,首先在室内采集土壤在400~1 000 nm可见近红外光谱区域的成像和非成像2组光谱数据,再对光谱进行Savitaky-Golay卷积平滑、标准正态变量变换(SNV)和一阶微分(FD)等一种或多种组合处理,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分别建立土壤速效磷(AP)含量回归模型。对2组光谱进行光谱特征分析和相似度分析,并对比模型预测效果,结果显示,成像和非成像光谱在形态上趋向一致,且非成像光谱的反射率值在每个波长点上均高于成像光谱;平滑处理后2种光谱的光谱相关拟合度得到提高;经预处理后,2种光谱建立的模型预测精度均有所提高;非成像光谱经预处理后建立的最优模型预测精度(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2.02)高于成像光谱(验证集相对分析误差MRPD为1.85)。因此,成像光谱相对于非成像光谱在400~1 000 nm波段建立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回归模型预测能力稍差,但通过光谱预处理变换可以降低成像和非成像光谱的差异性并缩小成像与非成像光谱模型预测精度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以蓝果忍冬品种邱雷姆和娜雷姆无菌苗叶片为外植体,添加一种或多种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结果表明,不同生长调节剂对蓝果忍冬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影响不同,单独添加2,4-D(0.5~2 mg·L-1)可有效诱导蓝果忍冬叶片产生愈伤组织,出愈率达100%;单独添加6-BA和TDZ无法诱导蓝果忍冬叶片产生愈伤组织;6-BA(1~2 mg·L-1)与2,4-D(0.2、0.5、1.0 mg·L-1)配合使用可改善愈伤组织状态,增加绿色致密型愈伤组织,愈伤量增多;添加6-BA、IBA、KT组合的三种生长调节剂,品种邱蕾姆出愈率和愈伤量优于娜蕾姆,三种添加方式比较而言,6-BA与2,4-D组合诱导效果相对较好。研究可为蓝果忍冬组培快繁体系建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中山杉407(Taxodium mucronatum♀×T.distichum♂)(T.hybrid‘Zhongshanshan 407’)的Th P5CS和Thδ-OAT基因与植物耐旱性的关系,为落羽杉属植物抗性育种提供新的基因资源。[方法]利用RACE技术从中山杉407中分别克隆Th P5CS和Thδ-OAT基因c DNA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预测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基于干旱-复水试验,采用半定量和实时荧光定量技术研究中山杉407 Th P5CS和Thδ-OAT的表达特性。[结果]从中山杉407中克隆了编码P5CS和δ-OAT蛋白的基因,分别命名为Th P5CS和Thδ-OAT,其中,Thδ-OAT包含1个长度为1 494 bp的ORF,编码497个氨基酸,与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L.)δ-OAT蛋白的序列相似性高达92%;Th P5CS包含1个长度为1 545 bp的ORF,编码514个氨基酸,与花烛属植物(Anthurium amnicola)P5CS蛋白的序列相似性为87%。半定量与定量PCR结果一致,在自然干旱和复水环境下,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本落羽杉(T.distichum)、母本墨杉(T.mucronatum)中均表现为先上调再下调的趋势,而Thδ-OAT在中山杉407及其父母本中相对表达量则存在差异。[结论]干旱胁迫下,Thδ-OAT和Th P5CS基因的正反方向调节是中山杉407及其亲本在干旱胁迫与恢复状态下控制脯氨酸水平的关键机制,其中,Th P5CS在中山杉407及其亲本脯氨酸的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深化环境生态学教学中的生态文明教育为目的,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海洋生态文明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生态学教育的关系,并对环境生态学实践实习中的生态文明教育方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黄土丘陵区盛果期苹果树土壤水分利用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黄土丘陵区不同栽植年限苹果树水分利用策略,为果园水分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10龄、15龄、22龄苹果树为研究对象,利用天然氘同位素与人工氘同位素示踪技术以及MixSIR模型分析不同水分来源对果树生长的贡献比例,探明其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规律。【结果】3个树龄苹果树水分利用来源差异较大,10龄苹果树主要水分来源从开花坐果期的中、深层(88.9%)转变为着色成熟期的浅层(57.9%)。15龄苹果树在开花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水分来源均以中层土壤水为主(74.2%、70.2%);而在着色成熟期则主要吸收利用浅层土壤水(59.3%)。整个生育期22龄苹果树均主要吸收利用浅、中层土壤水(利用比例分别为74.34%、86.07%、87.77%),深层土壤水利用比例逐渐降低。苹果树木质部样品中氘同位素的显著增加,表明果树可以通过吸收利用更深层土壤水分以缓解水分胁迫。【结论】3个树龄苹果树生育期内水分利用来源差异明显,随着树龄增加,水分来源逐渐变浅,用水策略趋于保守。根据不同树龄苹果树水分来源的季节变化对其进行合理的水分管理,有效降低果树非生产性耗水及自身奢侈性耗水,实现苹果园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260份梨种质资源为试材,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梨种质资源的倍性进行了鉴定,幵与前人用去壁低渗Giemsa染色法的鉴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以期为梨种质资源的创新和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休眠期水培幼嫩叶片和早春嫩叶是梨种质资源倍性鉴定最理想的试验材料;供试的21份多倍体材料的倍性与前人鉴定结果一致,‘沙01’与前人鉴定结果存在分歧,幵新収现9份三倍体种质,分别为‘细皮梨’‘黑酸梨’‘冀蜜梨’‘世纪梨’‘敦煌香水梨’‘Beure Bosk’‘William Laspave’‘Yakumo’‘Butirra Rosata’;流式细胞仪法是进行梨种质资源倍性鉴定高效、快捷的斱法,克服了去壁低渗Giemsa染色法操作难度大、耗时长的不足,缺陷是不能获得更详细的染色体特征信息。  相似文献   
10.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