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4篇
水产渔业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016年4月四川雅安一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场暴发一种临床特征表现为白内障、体表溃疡和神经症状的传染病。为明确此次流行病病因,本研究进行了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分离菌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从患病蛙肝、脾、肾中分离到一株G-短杆菌(CM160701);将其腹腔注射感染健康棘胸蛙表现出与自然发病蛙相似症状。该菌的LD50为1.19×106 cfu·只-1;通过理化特性与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为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eningoseptica);其对氟苯尼考敏感,对恩诺沙星、多西环素、阿莫西林等多种药物耐受。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其感染对全身多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表现出明显的变性、坏死和炎症反应,尤以脑、肝、脾、心和肾损伤严重。该研究证实了脑膜炎败血伊丽莎白菌是本次疫情的病因,其感染引起棘胸蛙全身性损伤导致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2.
杂交鲟鲁氏耶尔森氏菌的分离鉴定及感染的病理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究四川省邛崃市某养殖场的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A.baeri♂暴发的传染病病因。【方法】从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结合理化特征和16S rR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及病理损伤观察。【结果】分离到1株G–优势菌(YC160412),通过理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gyr 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为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药敏试验表明,该病原菌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氟苯尼考等抗生素敏感,对阿莫西林、红霉素等耐药;病理组织学观察发现,鲁氏耶尔森氏菌感染杂交鲟对多组织器官都造成明显的损伤,尤其是肝、脾、肾、肠和鳃,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出血及炎症细胞的浸润,同时在肝、脾和肾组织内有大量病菌分布。【结论】证实了鲁氏耶尔森氏菌是本次疫情的病因,其感染引起杂交鲟多组织器官功能障碍而死亡。  相似文献   
3.
2017年4月,四川省西昌某养殖场养殖的长丝裂腹鱼暴发一种以体表、内脏器官出血及角膜浑浊为特征的传染病。为探究此次疫病的病因,自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原菌LXP170412,在脑心浸液琼脂上28℃培养48h,形成白色、半透明、表面光滑的圆形菌落,人工感染试验证实了其病原性;通过表型特征特性测定、16SrD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LXP170412为温和气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温和气单胞菌LXP170412对强力霉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等敏感,对头孢拉定、新霉素、阿莫西林、庆大霉素、丁胺卡那、恩诺沙星、青霉素、罗红霉素等耐药。试验证实,温和气单胞菌为此次流行病的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将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鲟海豚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感染后的病理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6年6月,四川彭州养殖鲟鱼流行一种以神经症状和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发病鲟鱼全身多组织器官都有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在肝、肾、心和脑表现为明显的变性、坏死、出血以及炎症细胞浸润。为明确其病因,从自然发病鱼的内脏进行病原菌分离,根据分离菌的形态、理化特性,结合16S rRNA系统发育分析和特异性PCR检测,将其鉴定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病原性。药敏结果显示,其对氟苯尼考、庆大霉素、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高度敏感,但对四环素、新霉素不敏感。  相似文献   
5.
2016年4月,四川某鲈鲤(Percocypris pingi)养殖场流行一种以鳃、鱼鳔和内脏器官出血为临床特征的传染病。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患病鲈鲤全身多组织器官均发生明显的病理损伤,尤其是肝、脾、肾、鳃和肠表现为明显的出血、变性、坏死以及炎症细胞浸润。取病鱼组织匀浆滤液接种鲤上皮瘤细胞(epithelioma papulosum cyprini, EPC),盲传3代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s, CPE)。将自然发病鱼组织匀浆滤液和细胞培养病毒液分别接种健康鲈鲤,实验鱼出现与自然发病鱼相同的症状,死亡率分别为60%和50%,而对照组未见异常。对经分离毒株ZLP160415感染出现CPE的EPC细胞制备超薄切片进行电镜观察,发现病毒呈弹状,长90~150 nm,宽40~60 nm;对自然发病鱼、人工感染发病鱼内脏组织和细胞培养病毒液进行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viremiaofcarpvirus,SVCV)的RT-PCR检测,均扩增出目的条带。基于SVCV糖蛋白基因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毒株(ZLP160415)属于Ia型。结合本次疾病的流行病学与病理损伤特点、病毒分离鉴定、人工感染试验结果和透射电镜检查,确定此次流行病的病原为SVCV。  相似文献   
6.
鰤诺卡菌(Nocardia seriolae)是严重危害大口黑鲈的病原菌,为了解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N.seriolae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从四川大口黑鲈主养区分离鉴定N.seriolae 20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分离菌株的耐药表型,发现20株N.seriola对多西环素、替米考星、庆大霉素等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头孢噻呋、头孢西丁等药物的耐药率为100%,对恩诺沙星、磺胺异恶唑、氟苯尼考耐药率分别为45%、40%和20%,其中10株菌表现出多重耐药性,且不同区域的分离株耐药表型存在差异。超高通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分离菌中6类78种耐药基因分布情况,结果显示,6类耐药基因均可在20株分离菌中检出,其中tetA、tetG、tetS、aacC、blaTEM、floR、acrA、acrB的检出率达100%,其他耐药基因检出率介于5%~95%,且存在地区与菌株差异,表明四川大口黑鲈N.seriolae具有进一步进化为多重耐药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