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虾模式是一种生态种养模式,能充分利用稻田光、热、水及生物资源,具有很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基于湖北省区域资源特点,在湖北省稻虾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稻虾连作、稻虾共作模式技术特点;阐明了稻虾模式资源利用、环境要求及适宜类型和区域;明确了稻虾模式的双水双绿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近年来,稻虾[水稻-克氏原螯虾(小龙虾)]共作模式由于其较高的综合效益而在全国范围内得以大力发展。其中以湖北省稻虾共作发展最为迅速,面积大,技术也较为成熟,并形成了"潜江模式"。本文介绍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及其发展情况,以湖北省稻虾共作模式为研究对象,采用产业调查,结合试验示范和定位试验,研究了稻虾共作模式的生产和生态效应,重点分析了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稻虾共作模式的"双刃性"主要体现在(1)稳粮增效,但同时存在重虾轻稻的现象:稻虾共作模式较传统水稻单作模式可增产4.63%~14.01%,改善稻米品质,但部分稻虾共作模式中忽略水稻的管理,导致水稻产量偏低;(2)提高土壤肥力,但同时加剧了土壤次生潜育化:稻虾共作模式土壤中易氧化态有机碳(ROC)、全氮、全磷、全钾含量要高于传统水稻单作模式,但稻虾共作模式土壤颜色偏暗,土壤结构更为紧密,潜育化明显;(3)涵养水源,但同时可能增加水资源消耗:稻虾共作模式中地下水位高的稻田水分利用率提高,储水功能增强,但地下水位低的稻田可能增加50%~80%的耗水量;(4)减肥减药、提高水体养分含量,但同时增加了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稻虾共作模式肥料和农药成本分别降低了79.5%和50.0%,稻虾共作模式田面水的全氮、全磷含量及硝态氮、氨态氮含量均高于水稻单作;(5)虫害减轻,但某些病害加重,同时生物多样性发生变化:稻虾共作模式螟虫发生减轻,但基腐病加重,生物多样性随共作年限先降低后又增高。根据以上现状与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稻虾共作的模式优化及建议,如因地制宜,避免盲目发展;研究标准,规范化发展;优化模式,科学水肥调控;因势利导,防治病虫草害,为稻虾共作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水稻生产碳中和现状及低碳稻作技术策略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稻田固碳减排,是国家实现碳中和战略的重要举措。为推动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绿色生产,本文在界定水稻生产碳源、碳汇功能的基础上,分析了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碳排放及碳中和现状,解析了不同稻作模式的碳排放特征,评估了不同农艺措施对稻田固碳减排的影响及潜力,提出并构建了"增汇、减排、降耗、循环"的低碳稻作体系。基于文献统计结果显示:长江中下游省(市)区域的碳中和水平为-1.52~1.75 Mt C-eq;区域内稻作模式的碳中和水平为-401~2 673 kg C-eq/(hm~2·a);总体而言,免耕、秸秆还田、氮肥减施、间歇灌溉及稻田种养等农艺措施均可实现碳盈余,表明通过合理农艺措施、优化布局稻作模式,能够提高水稻生产碳中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稻虾种养,是中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第一大模式,在稳定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引领农业绿色发展、助力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在梳理中国稻虾种养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稻虾种养产业发展模式,分析稻虾种养产业面临困境,提出促进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研究表明,我国稻虾种养仍然处于政策环境良好、发展动力很足的战略机遇期,稻虾种养面积和产量稳步增加,区域稻虾生产方式特色明显,稻虾米和小龙虾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中国稻虾种养区域主要分布在沿江环湖平原和低山丘岗库区的周边。中国稻虾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小龙虾全产业链发展、稻虾“双水双绿”发展、稻虾米产业链发展、小龙虾三产融合发展、无环沟稻虾生态种养发展等为代表的五种产业发展模式。但也存在着水稻与小龙虾发展不协同、理论技术落后生产实际、稻虾产业体系有待健全、政策保障举措亟需完善等问题。因此,推动中国稻虾绿色高质量发展战略转型,需要以科学规划引领稻虾产业规范协同发展、以科技创新助力稻虾产业转型升级、以三产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以政策完善保障稻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选取湖北省鄂东沿江平原、鄂中北丘陵岗地和江汉平原3个区域中的典型农户,于2018年开展问卷调查,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评估这3个区域稻虾种养模式的资源利用及经济效益。结果表明,湖北省3个不同生态区在资源投入结构以及经济方面的产出和效益上均有所差异。柯布-道格拉斯函数表明,鄂东沿江平原地区影响稻田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是流动资本的投入,且肥料投入与水稻当量产量呈负相关;江汉平原地区稻虾种养年限与经济效益呈显著正相关(P<0.05);鄂中北丘陵岗地减少劳动力时长投入,提高机械化水平可显著提高水稻当量产量。相较于丘陵地带,平原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及机械化程度高,流动资本投入对增加经济效益影响明显,更适宜发展稻虾种养;通过合理的资源调控及资本投入,可以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减少或避免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