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3篇
水产渔业   2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口黑鲈作为肉食性名优鱼类,生长快,当年即可达商品鱼规格。然而,全国大口黑鲈苗种主要由华南地区早春繁育的苗种提供,常导致商品鱼集中上市,一旦大量上市之后,大口黑鲈销售价格下降明显,严重影响养殖效益。与华南相比,四川地区年有效生长周期短,养殖管理不科学往往当年不能上市,一旦过冬则饵料系数增  相似文献   
2.
实验采用Giemsa与Wright' s两种染色方法对黑褐新糠虾血细胞进行染色,根据血细胞大小,所含颗粒与否,颗粒多少和核质比将其分型,并对各型血细胞所占比例进行统计.结果表明,通过比较Giemsa染色与Wright's染色两种方法的染色时间和效果,Wright's染色更加适合糠虾血细胞.通过染色,将黑褐新糠虾血细胞分为3种类型,它们分别为透明细胞、半颗粒细胞和颗粒细胞.它们的胞体大小依次增大,核质比依次降低.对此3种类型血细胞比例分别统计后发现,颗粒细胞所占比例最多约( 48.38%±0.05%),其次是半颗粒细胞约为(35.22%±0.04%),最少的为透明细胞约为(16.40%±0.01%).对不同浓度溶藻弧菌的感染试验发现,日本新糠虾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死亡,即48h,而黑褐新糠虾72 h出现死亡,各浓度组中日本新糠虾死亡率均高于黑褐新糠虾.黑褐新糠虾相对日本新糠虾来说,对溶藻弧菌具有较低的敏感性,可能与其血细胞中颗粒和半颗粒比例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5-HT阳性物质在日本新糠虾不同发育期的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的分布和变化。结果表明:随卵细胞的发育,滤泡细胞逐渐迁移至其近旁。各期卵巢卵细胞和滤泡细胞及肝胰腺细胞中均存在大量5-HT阳性细胞,阳性物质呈深棕色;各期卵巢中5-HT在滤泡细胞内均呈阳性;在Ⅰ、Ⅱ和Ⅲ期卵巢中卵细胞胞质和胞核均呈阳性,且阳性强度呈递减;Ⅳ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呈阴性,而在Ⅴ期卵巢中5-HT在卵细胞中又呈现弱阳性。5-HT在发育各期的肝胰腺细胞中均呈阳性。同一期卵巢中,不同类型肝胰腺细胞间5-HT的分布没有差别。除Ⅳ期卵巢外,在其余各期卵巢中5-HT阳性强度在卵细胞胞质和肝胰腺细胞胞质中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稻田和池塘养殖模式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肠道菌群、免疫力和肌肉风味影响,选取同一批次稻田和池塘的中华绒螯蟹在5月和10月对其肠道菌群、免疫酶活和肌肉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肠道优势菌群为软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在季节和养殖模式均对蟹的肠道菌群造成影响的情况下,季节变化对菌群变化的影响更大。从5月到10月,稻田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均出现上升趋势,而池塘养殖模式下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则无显著变化。两种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肠道中的SOD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5月的活性均高于10月(P <0.05);在10月,池塘模式下的免疫酶活性LZM(溶菌酶)和ACP(酸性磷酸酶)显著高于稻田模式(P< 0.05)。各组肌肉中均检测出17种游离氨基酸,呈味氨基酸中甜味氨基酸含量(TSAA)>总苦味氨基酸(TBAA)>总鲜味氨基酸(TUAA),且池塘养殖模式下中华绒螯蟹肌肉中TSAA和总游离氨基酸TFAA高于稻田养殖模式下含量(P< 0.05)。因此,池塘养殖模式较稻田养殖模式下的中华绒螯蟹肠道菌群时间上更稳定,免疫酶活更强,肌肉风味更优。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成年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roides)外周血细胞涂片及中肾、肝脏和脾脏组织的印片进行瑞氏(Wright’s)、过碘酸雪夫氏(PAS)和苏丹黑B(SBB)染色,观察各类血细胞形态、大小、分布及细胞化学特征。结果表明:似鲇高原鳅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各类血细胞的发生(除血栓细胞)均可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外周血中红细胞比例最多,为97.56%,白细胞中血栓细胞数量最多占52.86%,居白细胞的首位;三种粒细胞中嗜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多占30.25%。粒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中肾占45.18%,红细胞的主要发生场所在脾脏,占71.62%,肝脏中未见原始血细胞。在中肾中同时可见嗜酸性、嗜碱性和嗜中性三种粒细胞的发生。各阶段的白细胞PAS染色均显示阳性,但只有各阶段的粒细胞SBB染色显示阳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和糖代谢关键酶的影响,选取96尾体质量为165.42±5.45 g的大口黑鲈禁食24 h,设置对照组(C组,0.8%生理盐水)和实验组(G组,注射2g/kg体重葡萄糖)。结果显示:注射葡萄糖后,血糖水平先上升后下降,在8 h达到最高水平,直至48 h恢复至基础水平。G组肝糖原含量、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活性先上升后下降,且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G组血液、肝脏和肌肉中乳酸(LD)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Na+-K+-ATP酶的活性显著升高。G组肝脏糖异生关键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在1 h显著上升,然后持续下降并且在12 h显著低于C组。G组AMP依赖的蛋白激酶α(AMPKα)和葡萄糖转运体(Glut 1)的基因表达量低于C组;G组Glut 4的表达量在注射后的短时间内上调。以上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对葡萄糖的耐受能力较低。注射葡萄糖加强其糖酵解过程并促进了乳酸和糖原生成,而对糖异生途径的调控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7.
正似鮎高原鳅(Triplopysa siluroides)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鳅科(Cobitidae)、条鳅亚科(Nemacheilinae),高原鳅属(Triplophysa),俗称老虎鱼、黄河鲢鱼、土!鱼,是鳅科个体较大的鱼类。其主要国内分布于青海、四川、甘肃的黄河干流中上游及其支流中,宁夏黄河干流也偶有分布,是黄河上游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其头部及体前躯平扁,后躯近圆柱形,眼小,口裂大;唇窄,唇面常  相似文献   
8.
实验检测了条和红鳍红鲌在30℃下贮存48 h内每隔6 h的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和9种生物胺(尸胺、腐胺、组胺、酪胺、5-羟色胺、亚精胺、精胺、多巴胺和章鱼胺)含量的变化,并对TVBN和生物胺含量与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淡水水产品类饵料安全投喂和人类食品安全提供基础资料。结果显示,两种鱼在相同贮存条件下TVBN和生物胺含量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TVBN含量均随着贮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与时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红鳍红鲌除在42 h时TVBN含量低于■条外,其他时间均高于■条。在30℃贮存下,■条和红鳍红鲌的TVBN含量均在12 h时超过30 mg/100 g,因此,这两种鱼在12 h后不推荐食用。尸胺、腐胺、酪胺和组胺是这两种鱼主要的生物胺类型,且有随贮存时间延长含量显著增高的趋势,并与时间呈显著性相关,可推荐用于评价此两种水产品食用安全的生物胺类型。除此之外,在可测到的生物胺中,红鳍红鲌的尸胺和组胺含量明显高于■条,且红鳍红鲌体内的5-羟色胺与时间也呈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9.
MicroRNA(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25nt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RNA,参与细胞增殖与凋亡、免疫、脂肪代谢等过程。本试验以三组投喂不同类型饵料的鲤(Cyprinus carpio)肝脏为研究材料,通过HiSeq 2500深度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miRNA,鉴定出235个已知miRNAs。三种饵料组共表达的差异miRNAs有13个,随机挑选5个miRNA并采用qPCR进行验证,表达趋势在qRT-PCR结果和RNA测序结果中高度相似;对13个共表达的差异表达miRNAs进行靶基因预测,共预测到靶基因530个。对预测靶基因进行KEGG通路分析,结果显示参与2-羰基羧酸代谢,糖基磷脂酰肌醇(GPI)-锚定生物合成,柠檬酸循环(TCA循环)等通路的调节。本研究首次了解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的miRNAs表达特征,可以为深入了解miRNA对鲤摄食不同种类饵料过程的调控作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封闭流水式装置测溶氧的方法对似鲇高原鳅[Triplophysa siluorides(Herzenstenin)]幼鱼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水温在9℃、13℃、17℃、21℃条件下,似鲇高原鳅耗氧率分别为0.224 mg/(g·h)、0.290 mg/(g·h)、0.264 mg/(g·h)、0.231 mg/(g·h)。跟据试验结果推测温度13℃为似鲇高原鳅最适生长温度。耗氧率昼夜变化显示,20:00时耗氧率最高为0.386 mg/(g·h),8:00时耗氧率最低为0.164mg/(g·h),窒息点为1.22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