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0篇
林业   73篇
农学   31篇
基础科学   16篇
  35篇
综合类   238篇
农作物   1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81篇
园艺   40篇
植物保护   3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进一步优化上海市浦东新区的枇杷品种,以"宁海白"和"大五星"为试验材料,测定了其花期和果实性状。结果表明:"宁海白"花期早于"大五星","大五星"在花期易遭受冻害;"宁海白"果形略小于"大五星";"宁海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风味好,"大五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低、风味淡。  相似文献   
2.
 引起小麦叶锈病的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是转主寄生菌,其转主寄主主要为唐松草属(Thalictrum)种类,也包括扁果草属(Isopyrum), 牛舌草属(Anchusa), 铁线莲属(Clematis)和蓝蓟属(Echium)的个别种类。然而,迄今,中国仅有亚欧唐松草和瓣蕊唐松草被报道为小麦叶锈菌转主寄主。本文对采集于陕西的东亚唐松草(T. minus var. hypoleucum)、甘肃的贝加尔唐松草(T. baicalense),通过人工接种小麦叶锈菌确定它们是否能够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同时,本文作者收集自然条件下贝加尔唐松草组织上受侵染产生的锈子器样品,通过其ITS区序列分析以确定小麦叶锈菌的有性循环是否在田间条件下发生。结果表明,小麦叶锈菌的担孢子均可侵染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完成其性子器和锈子器阶段,产生的锈孢子可侵染感病小麦产生夏孢子堆,从而证实东亚唐松草和贝加尔唐松草均可作为小麦叶锈菌的转主寄主。来自贝加尔唐松草22个锈子器样品的ITS区序列比对,表明其与NCBI网上提交的小麦叶锈菌享有95%~96%的序列同源性。由此推测,自然条件下,中国小麦叶锈菌可能侵染感病唐松草完成有性循环。  相似文献   
3.
植物提取物对朱砂叶螨杀虫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15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朱砂叶螨的杀虫作用,其中龙葵根和泽漆根的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杀螨活性,当浓度为200 mg/mL时,防效分别为95.5%和49.4%,其他植物提取物均无明显杀螨活性。盆栽试验结果的防效分别为90.2%和52.4%。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对龙葵根提取物依次进行萃取,生物测定结果表明其活性成分主要存在于正丁醇中。  相似文献   
4.
阅读,一直以来就受文人、学者们的推崇。很多名家曾经发表过阅读有关的言论和名句。本文通过研究叔本华的重视阅读、强调阅读经典、读与思相结合的阅读思考观,浅析了叔本华阅读思考观对大学生阅读的启示,及对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以桃炭疽病病菌为试验菌,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7种杀菌剂对桃炭疽病病菌的毒力。结果表明,45%咪鲜胺乳油对桃树炭疽病病菌的毒力最高,其次为12.5%腈菌唑乳油和25%溴菌腈可湿性粉剂,其余杀菌剂对桃炭疽病病菌的毒力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6.
南方丘陵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江西省峡江县为研究对象,采集样点,获取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碱解氮等土壤养分数据,借助地统计软件对土壤养分的各类因子进行空间变异性分析与空间自相关分析,探究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峡江县耕地土壤养分分布符合正态分布,碱解氮含量总体丰富,有机质与速效钾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偏低。有机质、有效磷均属于中等变异性,速效钾属于强烈空间变异性,碱解氮空间变异性较弱。研究区西部耕地土壤养分含量总体低于东部。研究区高程较高区域有较高的土壤养分含量,坡度、坡度变率、土壤侵蚀程度较大区域土壤养分含量较低。成土母质中砂质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较高,酸性结晶岩类风化物分布区土壤养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估算1993-2015年中国草地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分析其时空变化格局及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了解这一时期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水平及其对水热因子变化的响应。[方法]基于长时间序列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和植被类型数据,运用CASA模型(Carnegie-Ames-Stanford Approach)估算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利用一元线性回归、二阶偏相关分析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草地NPP的变化趋势以及与对水热因子的关系。[结果]①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年均总量为7.595×1014 g (以C计),单位面积NPP均值为296.76 g/m2/a。总体上,草地NPP呈现从东部到西部、从南部到北部逐渐减少的空间分布特征。②1993-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1.415×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下降。其中,1993-2010年草地NPP总量以-2.312×1012 g/a的线性速率(p<0.05)显著降低,2011-2015年草地NPP总量以7.00×1011 g/a的线性速率(p>0.05)波动式上升。1993-2015年,NPP呈减少态势的面积大于NPP呈增加态势的面积且40.40%的草地NPP呈现显著性变化。③年际变化上,除去2011年以来草地NPP的波动性变化,草地NPP与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二阶偏相关性显著,与年平均气温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相关关系。空间分布上,草地NPP与太阳辐射显著偏相关的面积 > 与降水显著偏相关的面积 > 与气温显著偏相关的面积。[结论]1993-2015年,中国草地NPP总体上呈现普遍降低、局部改善的变化特征。这种变化主要受到太阳总辐射和降水量的影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弱。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云南省条锈菌群体结构和遗传多样性水平,利用19个中国鉴别寄主和11对微卫星(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标记引物对采自云南省大理、曲靖、文山、昭通4个市的88个菌系进行了毒性表型分析和分子基因型分析。毒性表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条锈菌群体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17,Kosman指数为0.22,云南省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复杂;菌系以Hybrid 46类群(77.3%)和贵农22类群(17.0%)为主,并且均不能侵染鉴别寄主中四和Triticum spelta album。分子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条锈菌整体上香农信息指数为0.63,分子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大理市菌系香农信息指数为0.64,分子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文山市菌系香农信息指数为0.35,分子遗传多样性最低。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省西部大理市菌系明显不同于云南省东部曲靖市、昭通市、文山市的菌系,昭通市菌系和曲靖市菌系毒性结构和基因型结构基本相同,表明云南省东、西部条锈菌群体遗传分化程度较高,是2个相对独立的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9.
陈李林  周浩  赵杰 《茶叶科学》2020,40(6):817-829
基于中国820个气象站点数据、灰茶尺蠖已知地理分布资料和生物学数据,结合CLIMEX模型与ArcGIS软件模拟预测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分布范围,评估灰茶尺蠖的潜在分布范围及气候变暖对其分布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灰茶尺蠖在中国目前的适生区主要分布在3°51′N~40°6′N,适生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34.27%。中国大部分省份的气候条件均适合灰茶尺蠖种群生长。随着气候的变化,灰茶尺蠖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面积总体增幅不大,但其组成变化较大。至2050年,预测灰茶尺蠖高度适生区面积占比达最大(22.23%)。相比各种能源之间的平衡情景(A1B),较高能源需求情景(A2)下灰茶尺蠖在陕甘宁地区向内陆扩张更快。灰茶尺蠖在中国适生区分布广泛,应加强灰茶尺蠖预测预报,趁早采取防控措施,以保障茶叶优质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精准农业是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实现精准农业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该文以玉米精密播种机的设计为例,探讨了基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精准农业机械设计,对精密播种机的工作原理和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和农业机械设计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机电一体化的玉米精密播种机设计方案,通过传感器、执行器和控制系统的协同作用,实现了对播种深度、行距和种子数量等参数的精确控制,提高了播种的准确性和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玉米精密播种机在播种效果和操作便捷性方面明显优于传统的播种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