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设置不同的半夏播种密度(2250、3000、3750、4500、5250和6000kg/hm2)处理,在不同季节观察其对半夏产量、品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为半夏的高效优质栽培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无论春季还是秋季,半夏的株高、叶长、叶宽和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产量呈先上升后趋于平缓的趋势,产量增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并在播种密度为3750kg/hm2时达到最大。除了春季半夏的生物碱和黄酮含量外,其他时期生物碱、黄酮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总体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总体来看,除了秋季的土壤碱性磷酸酶和春季的土壤脲酶活性外,土壤碱性磷酸酶、脲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着播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综上表明,不同季节播种密度对半夏的产量、品质和土壤酶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在保障半夏品质的情况下,采用3750~4500kg/hm2的播种密度结合秋季采收可使半夏产量增量达到较佳水平。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RAPD技术,阐述了RAPD技术在家蚕遗传育种中的应用情况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蚕病灵防治家蚕细菌病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产试验及中试表明 ,蚕病灵在 15 0mg·kg-1浓度下 ,可有效防治家蚕细菌性败血病 ,对家蚕安全、无副作用 ,并可促进蚕儿生长、提高叶丝转化效率。在春蚕期使用 ,可使蚕病发病率下降 1 9个百分点 ,死笼率下降 2 2个百分点 ,上茧率提高 2 7个百分点 ,茧层率提高 1 15个百分点 ;每张蚕种增产蚕茧 3 6kg。增产效果高于蚕用氯霉素  相似文献   
4.
要实现湖北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跨越式转变,加大力度推进种业发展势在必行.通过调研的方式,广泛收集材料并分析了湖北省种业发展的现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和建议.为了推动湖北省种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升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供种保障能力,建立种业发展的支持保护体系,提升监管和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正为促进湖北大别山区茧丝绸产业健康稳定发展,提高蚕农种桑养蚕综合经济效益,为茧丝绸深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2014年初,湖北省英山县桑和平面茧专业合作社开展了高效生态蚕桑新模式的探索。该合作社在金铺镇六口塘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建设集种桑、种药、种菜、养蚕、养鱼、养鸡于一体的"三种三养"亩产万元的高效生态蚕桑示范基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1新模式提出的背景由于多种原因,我县蚕农种桑养蚕的比较效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湖北贝母不同组织贝母素乙含量、内生菌组成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湖北贝母鳞茎、花、叶的贝母素乙含量,分别利用16S rDNA和ITS测序技术鉴定内生细菌和真菌,并通过琼脂扩散法、微量二倍稀释法研究内生菌次级代谢产物对10株供试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湖北贝母叶中贝母素乙含量最高,达(3.99±0.10) mg/g,其含量是鳞茎的1.78倍、花的4.24倍;从湖北贝母中分离鉴定了4株内生菌,分别为Pseudomonas sp. BM-X-6、Arthrinium sp. BM-Z-5、Aspergillus sp. BM-Z-1、Aspergillus sp. BM-Z-3;3株内生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抑菌活性均优于细菌Pseudomonas sp. BM-X-6,其中Arthrinium sp. BM-Z-5的次级代谢产物抑菌谱最广,对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藤黄微球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中度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7.
2月7日至8日.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喻大昭、高春保等研究员深入到襄阳、枣阳等湖北省小麦主产县市生产一线指导科技抗旱工作.与当地共建专家大院的驻点专家和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一同参加了科技抗旱的田间地头分析工作。由于持续干旱,我国春季农作物生长普遍受到影响,特别是北方各省受灾尤为严重。最近,国家启动了一级抗旱应急响应,全面应对目前的抗旱保收工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梳理总结大别山区英山县30年科技扶贫的历程和成效,提出了四点可复制的科技扶贫经验:科技支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带动区域脱贫致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增强内生发展动力,科技示范先进村带动落后村。进而结合科技扶贫管理和实践中的思考、观察、体会提出几点建议,以期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扶贫开发、农民可持续增收致富、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