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糯米糍’荔枝碳素营养储备动态与坐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10~12年生的‘糯米糍’荔枝(Litchi chinensis Sonn. ) 为材料, 研究了高产树(60~65 kg·株- 1 ) 和低产树(5~10 kg·株- 1 ) 不同部位(叶片、各级枝条和主干) 碳素营养储备(淀粉) 的差异及季节动态; 分析了不同果实发育阶段树体碳素营养水平与坐果率的关系。结果表明, 果实成熟时高产树各部位的淀粉含量均低于低产树, 而可溶性糖含量高于低产树。果实采收后, 低产树早于高产树抽发新梢。入冬季前(11月底前) , 低产树和高产树分别抽发了3次和2次秋梢。7~11月秋梢生长发育期间, 高产树和低产树均无显著淀粉积累, 11月中旬以后枝梢生长停滞期间, 各部位, 尤其是4 cm直径以内的枝条大量积累淀粉, 在花穗发育前达到高峰。之后, 随花穗发育、开花及坐果而持续降低。高产树和低产树各部位淀粉高峰并无明显差异, 表明坐果量对树体碳素营养储备的累积并无明显的长期影响。叶片、主枝和主干积累的淀粉含量较低, 总体相对稳定; 而4 cm直径以下的枝梢淀粉含量变化剧烈, 说明这些枝梢是更为活跃的碳素储备库。本研究还表明, 坐果早期(花后3周内) 枝条(2 cm直径) 的淀粉含量与该枝条上最终坐果率呈显著正相关, 而果实发育中期(花后8周) 枝条淀粉含量与坐果率无关, 说明早期果实发 育一定程度依赖树体碳素营养储备, 而中后期果实发育几乎不依赖树体储备。  相似文献   
2.
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吸收及向细胞壁沉着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荔枝果皮对外源钙和蔗糖的吸收及细胞壁构建规律。结果表明,进入果皮的蔗糖主要被用以构建细胞壁,但随果实发育,蔗糖用于构建细胞壁比例减少,更多分布于果皮组织的可溶性成分中;果梗向果实运输钙的效率远远低于蔗糖运输效率;NAA处理果实短期内可明显促进蔗糖向果实运输,但不能促进果梗的钙进入果实,说明蔗糖和钙向果实运输有不同调控机制;施于果实表面的钙虽可被吸收并成为细胞壁的结构钙,但比例不到千分之一;硝酸(根)离子和NAA可一定程度促进外源钙向细胞壁沉着;抗裂的怀枝果皮细胞壁的钙含量比易裂的糯米糍高,其细胞壁结合外源钙的能力也强于后者,说明前者细胞壁中果胶半乳糖醛酸残基含量高于后者,也是怀枝具有较强抗裂性的物质基础之一;2品种14C-蔗糖向果皮细胞壁沉着均在果实发育初期最活跃,怀枝细胞壁构建也只是在果实发育初期比糯米糍更活跃,这就意味着抗裂性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在果皮发育的初期。  相似文献   
3.
荔枝环剥时期对新梢生长及碳素储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枝梢环剥显著抑制了‘怀枝’荔枝新梢的生长,并导致射线细胞和髓部大量积累淀粉。梢芽萌发或伸长前环剥可完全抑制新梢生长,而新梢快速伸长期环剥对其抑制效应最弱。秋季环剥对新梢的抑制和对淀粉积累的促进效应明显高于春季环剥。环剥口以上的老叶面积和环剥位置并不影响环剥对新梢生长的抑制效应和促进淀粉的积累效应,但环剥口以上单位枝梢长度的叶面积与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抗裂性不同的荔枝品种果皮发育过程中钙的分布动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比较了抗裂荔枝品种‘怀枝’和易裂品种‘糯米糍’果皮中钙的含量, 并用电子探针技术(X - 射线电子散射能谱, X-Ray electron dispersive spectrum) 分析了两者钙的显微分布动态。研究表明,‘怀枝’积累钙的能力明显高于‘糯米糍’。两品种果皮发育早期, 海绵组织形成之前(花后10 d) , 在中果皮内层有大量的富钙区域, 随着果皮发育, 海绵组织形成, 该部位的富钙区消失; 而在果肉快速膨大前(花后52~66 d) , 内果皮成为钙信号最强的区域, 同时, 表皮细胞内积累大量的钙, 成为富钙细胞层, 表明钙可在果皮组织内再分布。果实发育后期(花后66~80 d) 表皮之下的厚壁组织钙分布最弱。本文还对两品种钙含量差异与种子发育的关系及各部位钙与果皮力学性能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荔枝果实成熟期间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米糍’和‘淮枝’果实成熟期间假种皮中糖积累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规律表明,假种皮中的总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随成熟进程上升,蔗糖的变化是先升后降再回升;蔗糖合成酶(SS)和酸性转化酶(AI)的活性,表现为花后60d活性最高,随后下降,至采前1周维持在较低水平;‘糯米糍’中糖含量以及SS和AI活性均较明显大于‘淮枝’.据此推测,荔枝假种皮中AI和SS的活性高,蔗糖积累减少,单糖积累多,总糖含量因此提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