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1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表土对于作物生长至关重要,表土层厚度影响着耕地产能的大小,然而二者之间的关系尚缺乏具体的研究,明晰耕地表土层厚度与耕地产能之间的关系,对于提升耕地产能促进耕地质量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大量耕地被建设占用,表土遭到破坏,研究表土厚度与耕地产能间的函数关系,促进表土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十分必要与紧迫的。本研究以沈阳市浑南区、康平县等四区三县市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耕地土壤质地、灌排能力、化肥使用强度、表土层厚度、有机质含量、耕作方式、耕地产能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获得调查样点数据491份。通过统计分析方法确定影响耕地产能的其他因素的稳定水平,筛选出只有表土层厚度作为自变量样本点容量,运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构建函数方程分析表土层厚度与耕地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表土层厚度在5 cm至24.5 cm之间时,表土层厚度与耕地产能存在对数函数关系,所构建函数方程为y=5144.6 ln(x)-2995.2(5≤x≤24.5);耕地产能随表土层厚度增加逐渐增加,在表土层厚度为24.5 cm时,耕地产能达到最高为13960.59 kg hm-2;对表土层厚度薄的耕地进行表土层厚度增加,耕地产能提高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基于土地评价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   总被引:30,自引:15,他引:15  
为了在基本农田划定中实现数量与质量并重的目标,该文以辽宁省东港市为例,借助GIS技术,从耕地的自然条件和立地条件两方面考虑,选取耕地等别、坡度、道路通达度、水利设施状况以及与相邻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一种以土地评价为基础的“按质定量”的基本农田划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东港市评价分值≥90分的耕地较少,只占耕地总面积的23.73%,且无规律地散步在整个区域内;若使其基本农田保护率达到国家规定的指标,评价分值≥70分的耕地区域是理想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实证研究表明此种方法可以减少基本农田划定中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得基本农田的划定更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3.
当前耕地保护的难点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耕地保护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从耕地管理者缺乏耕地保护积极性、耕地使用者缺乏耕地保护动力、耕地所有者缺乏耕地保护意愿及相关法律法规不利于耕地保护等方面探讨了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多角度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的对策,为今后的耕地保护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耕地占补平衡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占补平衡是保障耕地数量和质量稳定的重要手段。以辽宁省为例,针对耕地占补平衡中"占优补劣,占多补少"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利用农用地分等成果开展耕地占补平衡等级折算研究,以等级折算成果为基础,借鉴美国LESA(land evaluation and site assessment)体系,建立耕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实施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标准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属性-功能-特征"的分析框架,根据耕地的经济属性、社会属性及生态属性,将耕地功能分类为生产功能、社会功能与生态功能.在划分耕地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功能的特征,将耕地价值分为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并提出核算耕地价值的合理方法.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对辽宁省沈阳市进行实证研究,采用收益还原法、价值替代法及当量因子法分别核算沈阳市耕地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及生态价值.研究结果表明,2008~2011年沈阳市耕地总价值呈递减趋势,2011~2017年耕地总价值逐年提高.此外,在2008~2017年沈阳市耕地经济价值最大,社会价值次之,生态价值最小.建议在重视耕地生产功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耕地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董秀茹  刘浩洋  刘洪彬 《土壤通报》2021,52(5):1020-1027
耕地土壤条件是耕地质量高低的重要体现,研究辽宁省耕地土壤条件及其空间分布,可以明晰辽宁省耕地土壤质量情况,为该区域耕地质量的保护与提升以及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辽宁省数据,借助ArcGIS和数理统计软件,从耕地质量分类自然地理格局和行政区划的角度,对辽宁省土层厚度、土壤质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pH值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空间表达。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耕地总面积为531.10 × 104 hm2,耕地土层厚度以小于60 cm为主,所占比例达到46.58%;土壤质地以壤质土为主,占比达到82.39%;有机质含量在10 ~ 20 g kg?1之间的耕地较多,占比达到70.12%;耕地土壤pH值以弱酸性为主,在5.5 ~ 6.5之间的面积最大,占比达到36.67%。辽宁省土层厚度大体呈现“东、西部薄中部厚”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壤质土壤为主,大体呈现“东、西和北壤为主,南砂中黏占少许”的空间分布特征;土壤肥力属于中等水平,整体呈现“东北高西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耕层土壤pH值以弱酸性为主,大体呈现“东酸西碱中适宜”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土地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首先根据2012年辽宁省昌图县农户的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土地经营规模与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分析结果显示:虽然在户均经营规模2.01 hm2及以上时,土地生产率、资金生产率都处于较高水平,但土地经营规模的变化对二者的影响并不明显;而当土地经营规模扩大时,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是明显的,因而选定劳动生产率最大化作为评定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的衡量标准,然后运用修正的农业生产函数模型测算得出昌图县农户土地适度经营规模。研究结果表明:昌图县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为3.00 hm2,其中七家子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最大,为5.04 hm2,双庙子镇的土地适度经营规模最小,为1.81 hm2。  相似文献   
8.
董秀茹  王迪  刘强 《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2):226-235
恢复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是落实耕地“进出平衡”政策的基础和保障耕地动态平衡的重要内容。科学确定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是合理安排恢复工作进行的依据。该研究运用文献借鉴法、熵权法、限制性因子评价法、加权指数和法等方法,从生产、生态、经济3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2项评价指标的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选取沈阳市康平县借助ArcGIS软件完成对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的评价过程。结果表明:康平县内生产、生态、经济3个方面的恢复适宜性情况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区域综合评价分值较为集聚,范围为[1.951,3.201],不适宜区域赋值为0;康平县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等级划分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低度适宜、勉强适宜及不适宜;各个行政区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恢复适宜性平均水平都达到了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低度适宜及以上等级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为67.68%,大多为其他林地与乔木林地,恢复难度较小;在所有等级中,勉强适宜的非耕农用地面积占比最多,为32.30%,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其他林地、乔木林地与果园,恢复难度较大;不适宜这一等级最少,全部为坡度大于25°的其他林地。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非耕农用地耕种功能的实际恢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秀茹  王秋兵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3):7257-7257,7259
在传统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从农用地集约利用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3方面,对农用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基于景观农业理论的综合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景观农业基本理论出发,运用农业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法,探讨由单一农田土地整理规划扩展到涵盖农田、ⅱ水系、林地和村庄的区域性综合土地整理规划与设计的新模式.实证表明,综合了农田系统、水网系统和人居系统的土地整理项目规划融合了区域内的景观基质、斑块和廊道等要素,保证农业景观单元的整体性和统一性,为土地整理项目构建一个空间结构和谐、生态稳定、社会经济效益理想的区域农业景观系统奠定规划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