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水产渔业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了解亚致死剂量四聚乙醛对福寿螺的主要靶标酶和解毒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了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不同时间后福寿螺不同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的活力变化。结果显示,四聚乙醛对福寿螺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96hLC50为3.856mg/L,安全浓度为0.039mg/L;在用0.50mg/L的四聚乙醛处理的24h内,福寿螺鳃和腹足内AchE酶活力分别升高到未处理时的1.565和1.481倍而后下降,肝和肠组织内AchE酶活力分别下降为未处理时的0.132、0.282倍而后升高;不同组织中GSTs酶活力均呈现为"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不同组织内MFO酶活力均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研究表明0.50mg/L的四聚乙醛能诱导AchE、MFO和GST活性不同程度的增加,解毒酶MFO和GSTs可能在四聚乙醛的代谢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流溪河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5年12月-2016年10月,在广州市流溪河采集入侵鱼类豹纹脂身鲶(Pterygoplichthys pardalis)283尾用于繁殖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流溪河豹纹脂身鲶在3-9月性成熟系数较高。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4mm,体重154.88 g;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01 mm,体重183.01 g;最早性成熟年龄均为1龄。其平均成熟卵径为1.87 mm,绝对繁殖力为636-6 148粒,平均绝对繁殖力为2 524.49粒,平均相对繁殖力为10.43粒/g。绝对繁殖力与体长和体重呈显著的正相关。繁殖群体性比为(♀∶♂)为1∶1.15,符合1∶1比例。卵径分布为单峰型。研究表明豹纹脂身鲶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高等特征,有利于其在分布区域迅速建群扩张,并对河流生态系统形成危害。  相似文献   
3.
对眼斑星丽鱼(Astronotus ocellatus)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生长特性、繁殖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及其核型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眼斑星丽鱼对温度适应性广,最低耐受温度为11.4℃;耐盐性试验中,幼鱼组和成鱼组达到盐度32的死亡率分别为23.7%和15.4%。体长和体重的相关关系为:W=0.0911L2.7233(r=0.9612);生长速度快,性成熟年龄为1龄,分批产卵,卵粘性;胚胎发育阶段所需积温为1 466.4℃.h;染色体数目为2n=48,核型公式为4m+20sm+18st+6t,NF=78。  相似文献   
4.
5.
为对福寿螺进行形态学及生态学的研究,在广东省内6个地点采集福寿螺样本737只,其中黑色螺411只,黄色螺326只,分别测量螺壳宽、螺壳高、体螺层高、体螺层宽、壳口长、壳口宽、活体质量等表型性状指标,用SPSS 18软件对各表型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比较2种壳色福寿螺的表型性状差异.结果表明:以上7个性状两两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中体螺层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大,螺壳高次之,壳口宽对活体质量影响最小;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建立以螺壳高(X1)、壳口宽(X2)、体螺层高(X3)、体螺层宽(X4)、螺壳宽(X5)、壳口长(X6)为自变量,活体质量(Y)为因变量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0.377+0.180X1-0.188X2+0.189X3+0.289X4+0.137X5-0.092X6;差异性分析结果为:黄色螺的螺壳高、螺壳宽、壳口宽、活体质量显著大于黑色螺,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广西龟石水库大眼鳜的年龄与生长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8年9月2009年8月,在广西龟石水库用刺网逐月采集大眼鳜(Siniperca kneri)标本688尾,摘取鳞片作为年龄鉴定的主要材料,摘取鳃盖骨和臀鳍第二鳍棘作为年龄鉴定的辅助材料,研究大眼鳜的年龄特征,并采用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描述了大眼鳜的生长特性,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库区大眼鳜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参考。结果表明,以鳞片作为大眼鳜年龄的鉴定材料较可靠,年轮特征显示为疏密型和断裂切割型,年轮主要形成时期在4 6月,年轮的形成与繁殖有关;年龄组成为0~4龄,0龄和1龄鱼占标本总数的93.32%;体长(L)与鳞径(R)的回归方程为:L=24.47R+4.021 2(r=0.981 9,n=623);体长(L)与体质量(W)的回归方程为:W=0.017 7×L3.087 6(r=0.979 1,n=688);体长、体质量的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59.04[l-e-0.2692(t+0.251 9)],Wt=5 196.88[l-e-0.269 1(t+0.263 8)]3.087 6。分析龟石水库大眼鳜资源现状,认为渔获物中低龄个体占绝对优势与库区无节制捕捞有关。为保护与合理利用库区大眼鳜资源,建议将库区大眼鳜的最小捕捞年龄定为3龄,捕捞规格定为990 g以上。  相似文献   
7.
斑鳜精液超低温冷冻保存及其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实验所用翘嘴鳜(♀, Siniperca chuatsi) 2~3, 体质量1 000~1 500 g; 斑鳜(♂, Siniperca scherzeri Steindachner)1~2, 体质量300~500 g。于繁殖季节选取成熟度好的亲鱼以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马来酸地欧酮(DOM)进行催产。通过筛选D-15D-17Ringer M-Hank’s4种稀释液和二甲基亚砜 (DMSO) 甘油(Gly)、乙二醇 (EG)1,2-丙二醇 (PG)和二甲基甲酰胺 (DMF)5种抗冻剂, 发现DMSOD-17分别是优选的抗冻剂和稀释液。以D-17作为斑鳜精子的稀释液, 按照13(精液稀释液)体积比稀释, 添加10%体积的DMSO作为抗冻剂, 按照三步冷冻法超低温冷冻保存, 37水浴解冻的斑鳜精子, CASA分析精子活率为(83.26±18.20)%, SCGE检测表明70%以上的精子核DNA不会发生损伤; FCM分析表明26.74%的解冻精子有完整的细胞膜且线粒体功能正常; 用冷冻复苏斑鳜精子与翘嘴鳜精卵进行人工授精, 最高受精率(39.6±6.5)%, 温度24~28孵化时间38 h, 孵化后的鱼苗发育正常, 开口1周以后的鱼苗全长(1.346±0.255 ) cm, 体高(0.438±0.103) cm, 体质量(0.045±0.020) g。鲜精受精鱼苗和冻精受精鱼苗在开口后1周的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因此认为D-17+10% DMSO可用于斑鳜精液的超低温冷冻保存。本研究将有助于斑鳜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冷冻保存的斑鳜精液在翘嘴鳜(♀)×斑鳜(♂)杂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大眼鳜与翘嘴鳜正反交及其正交子代自交的胚胎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眼鳜(Siniperca kneri)(♀)×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正交F1(DQ)、翘嘴鳜(♀)×大眼鳜(♂)反交F1(QD)、大眼鳜(♀)×翘嘴鳜(♂)正交F1的自交F2(F2)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 详细记录了受精卵、分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胚体形成期、破膜期6个胚胎发育时期的卵径、孵化破膜时间、初孵仔鱼大小以及胚胎发育特征。大眼鳜受精卵卵径为(1.231±0.057) mm, 翘嘴鳜卵径为(1.197±0.052) mm, 显著大于正交F1雌鱼的卵径(1.723±0.0519) mm(P<0.05)DQ受精卵在水温25.5~27.7经过37 h孵化破膜, QD受精卵在水温27.5~28.7经过30 h孵化破膜, F2受精卵在21.6~24.1经过40 h 57 min孵化破膜。DQQDF2初孵仔鱼大小分别为(4.1±0.4) mm(4.0±0.2) mm(3.5±0.2) mm。鳜属鱼类中翘嘴鳜与大眼鳜胚胎发育各时期特征基本一致, 3种杂交鳜胚胎发育特征与其父母本也基本一致。经过比较发现, 其色素的形成与运动有鳜属的特异性: 在胚孔封闭后, 黑色素开始形成并逐渐扩散覆盖整个卵黄囊, 中期黑色素呈现星芒状, 并在油球处有集中现象, 后期色素则逐渐出现在眼和头部。水温21.6~28.73种杂交鳜的胚胎发育时间都偏向与翘嘴鳜的胚胎发育时间一致, 在水温23~26.5DQF2与大眼鳜的胚胎发育时间有较大差别。

  相似文献   
9.
为探明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特异性毒性机理,以尼罗罗非鱼和土鲮(Cirrhinus molitorella)为试验对象,研究暴露在不同药物质量浓度(0.05、0.1 mg/L)和不同时间下2种鱼的生存状况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 E)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试验及清水恢复的整个过程中,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尼罗罗非鱼和鲮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0;尼罗罗非鱼和鲮的脑及肝脏中的ACh E酶活性呈现出随药物暴露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显著降低的趋势,但尼罗罗非鱼体内ACh E酶活性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鲮(P<0.05),且呈现不可逆的趋势;在10 d清水恢复后,暴露在0.05、0.1 mg/L药液中的鲮脑中的ACh E酶活性复原度高达96.25%、79.33%。由此得出,低剂量的二硫代磷酸酯类对尼罗罗非鱼具有高毒性,而对鲮的毒害作用较小,其特异性的毒杀机制可能源于2种鱼体内ACh E酶活性对二硫代磷酸酯类敏感性的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定了革胡子鲶(Clarias gariepinus)、本地胡子鲶(Claris fuscus Lacepede)及其杂交个体F1的血清转铁蛋白(Tf)的多态性。结果表明,3种鲶鱼均出现2个Tf区域,即Tf一区和Tf二区,革胡子鲶在一区的表达量最高,且没有缺失现象;3种胡子鲶受3个等位基因控制,本地胡子鲶出现4种表现型,革胡子鲶与杂交个体只有2种表现型,Tf杂合体基因型均大于纯合体基因型;血清铁浓度:革胡子鲶>杂交个体>本地胡子鲶,铁饱和度:革胡子鲶>本地胡子鲶>杂交个体。说明革胡子鲶具有更强的耐低氧能力,更能适应恶劣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