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长三角74个县域单元1991—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密度函数核估计法,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进行了非参数估计,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及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居民城乡收入均在逐年提高,然而,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均不断扩大,同时,城镇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明显大于农村居民高低收入者之间的收入差距。此外,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收入分布两极分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巨大差距将成为阻碍长三角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亟待采取相应措施来减缓收入分布两极分化现象,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2.
基于LMDI模型的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测度与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东北三省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并基于LMDI(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模型将其分解为碳排放强度、农业收入、就业结构与人口总量四种驱动效应。研究结果:(1)从东北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总量来看,1996—2013年间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的农业碳排放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分别增加了0.72、0.63倍和0.52倍,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3.23%、2.92%和2.51%,黑龙江碳排放总量和增速最大;(2)从东北地区农业碳排放的内部结构来看,农用资本与农地利用带来的碳排放是东北地区的主要碳源,占比58.65%,其次是牲畜养殖碳排放,占比22.59%;(3)碳排放强度效应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为负,且表现出黑龙江辽宁吉林的特征;1996—2013年间,农业收入效应推动黑龙江、吉林和辽宁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增加了1480.57、883.17万t和839.10万t;就业结构效应对黑龙江和辽宁的农业碳排放有正向影响,但对吉林则呈现显著的负向作用;人口总量效应对农业碳排放总量的影响均为正,驱动辽宁的农业碳排放增加了51.02万t。  相似文献   
3.
省域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相互作用关系基础上,借鉴耦合理论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其框架,建立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度模型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我国内地31个省域2007-2010年期间的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省域的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类型跨越了五个等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表现为金融集聚滞后型;总体上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对生态效率的支持力度不足;经济发达地区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的协调发展程度明显高于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时间的推演,各省总体趋势是向更高的协调发展类型转变,特别是内蒙古、福建、海南、重庆、贵州、陕西、江西等省的耦合协调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ESDA-GIS的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格局时空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异逐渐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2)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格局表现为更多的不稳定性,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存在跃迁现象,地理位置切换较为频繁,除收入增长次冷区外,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增强,随机分布态势减弱。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并进行了相应讨论,给出了缩小长三角区域差异,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