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东省西江、北江、东江下游的低塱田,由于地势低洼,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因此栽培的水稻品种,有浮水稻和深水稻两类型。浮水稻品种如“深水莲”(又称大禾或塘禾),主要分布在最低洼的塘田。茎高3—6公尺;地上部大部分茎节都能发根分蘖(分枝)。茎随水上漲而伸长,浮生水中;水退后横臥地上,匍匐生长,只有上端約一公尺左右,直立生育,出穗成熟。深水稻品种如“大板粘”,主要分布在較浅水的塱田。茎高1—2公尺,地上部茎节通常不发根、分蘗。茎稍能随水上漲而伸长,但水退后仍直立生长。两者的生育习性是有显著区别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1980~1981年用早晚稻29个品种,于早、中、晚季,在控制:10.0、10.5、11.0、11.5、12.0、12.5、13.0、13.5、14.0、15.0、24.0小时和自然共12级日长处理下,进行了两年五季的试验。结果表明:品种在各级日长下茎、叶、穗、粒变化,以在自然和接近自然日长下的优良;在长日(14、15、24小时)下的较低劣。早稻以在早季和晚季的茎、穗性状较优良,中季的最低劣。晚稻只在晚季的茎、穗性状较优良,在早季和中季各级日长下的都属低劣。早稻的茎、叶、穗、粒特性受光温条件影响而起变化的较小,晚稻的茎、叶、穗、粒特性受光温条件影响而起变化的较大。这些结果可供生产上引种、改制和品种布局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3.
农作物的羣体概念,已在植物生理的研究领域中,随着农业生产大跃进和总结农作物丰产经验而开始发展起来。研究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要以羣体为对象的提法,是很正确的。但在已发表的有关文献中,有的论点还是依据一些缺乏代表性的例子作为分析研究的理论根据,因而不能掌握问题的实质,不能反映客观事物的真实内容,所得结论,也就很难正确。 众所周知,作物羣体是在“有主观企图、  相似文献   
4.
梁光商  刘振宇 《作物学报》1983,9(3):157-164
本文应用珠江三角洲(20°30′~23°10′N)当前推广的早、晚稻29个品种,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共12级光长处理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从早、晚稻光周期反应,区分出了早稻属于中性类型。晚稻属于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数,在自然光照下,随早、中、迟熟品种而递次增多,随早,中,晚季而递次减少,表现出连续变异性。早稻感光性弱,短日高温  相似文献   
5.
水稻品种的生育期長短,在选种引种和栽培上,都很重要。支配品种生育期的因素不仅是品种的遺傳性,并且和环境条件、栽培条件等都有关系,特別是和栽培地区的日照長短、温度高低等,关系更为密切。 在国內外有不少的水稻研究工作者,認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用早、中、晚稻41个品种,于早、中、晚季在自然和人工控制光长(11.5~24.0小时,分为13级)共14级光长处理下,观察了各类型品种出穗临界日长的情况表明;品种出穗临界日长,早稻和中稻品种在24:00(时:分,以下同)光照连续处理下,可正常出穗,不受光照长短影响,属中间性类型。晚稻早熟和中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大多数是在13:10~14:10之间,属短日性类型。极少数品种在24:00可出穗,它们的出穗日数反比之在14:30下的出穗日数少,具有两面性的光周期性的反应。晚稻迟熟品种出穗临界日长为12:50~13:10,属短日性类型。品种出穗日长反应曲线,早稻和中稻是直线型,晚稻早熟品种是“S”字型,晚稻中熟和迟熟品种是“V”字型。品种感光性早稻、中稻最弱;晚稻早熟品种强、中熟品种较强、迟熟品种最强。品种的感温性是早稻弱的多,中的少;中稻是弱或中;晚稻在自然和短日下的感温性强至最强。品种短日高温生育期是早稻中,中稻长,晚稻最短。早稻和中稻对日长适应范围广,异地引种易成功。晚稻对日长适应范围狭,引种选择要严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