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61篇
林业   41篇
农学   106篇
基础科学   29篇
  119篇
综合类   390篇
农作物   106篇
水产渔业   28篇
畜牧兽医   175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针对城市微更新中公众参与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以问卷调查与走访询问等形式分析总结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在完善公众参与的基础上提升城市微更新的公平性。公众参与的城市微更新项目中各方作用将更加均衡、信息获取更全面、参与规划师更多元。方法以宿州市埇桥区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与纸质版问卷以及现场走访等形式进行调查,了解公众对公众参与的了解程度以及在城市微更新项目中的参与程度等。结果公众在埇桥区实际项目中仍存在对公众参与了解少、参与程度低、参与有效性差等问题。结论提出加大项目宣传力度、普及公众参与相关知识、均衡公众参与各方作用、保障公众参与过程顺畅、保证公众参与意见有效性、提升法律保障权威性的措施意见,有效提升城市微更新中公众参与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2.
 丁香假单胞菌猕猴桃致病变种生物型3(Pseudomonas syringae pv. actinidiae biovar 3,Psa3)是猕猴桃溃疡病菌的世界流行群体,但仅在中国存在复杂的遗传多样性。开发适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multilocus variable-number tandem-repeat analysis)技术是探索中国Psa3起源与流行学特性的基础。本研究对7个Psa3菌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结合已公布的86个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Psa3至少存在7个亚群;在各亚群间存在多态性的24个串联重复序列中,其中10个可以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区分开且变异指数合适,据此建立了适于Psa3的MLVA技术。采用该技术对分别来自贵州和陕西的62和9个Psa3菌株进行群体分型,分型结果与全基因组分析高度一致,证明该MLVA体系分型准确。MLVA分型结果表明:贵州主产区修文县Psa3有3个MLVA群体,其中亚群4的组内分化明显,代表最早发生的群体;而亚群 1和3的结构单一,且多在新果园发现,是新传入群体。总之,本研究建立了一套可用于Psa3群体分型的MLVA技术,将有助于解析中国各猕猴桃产区Psa3群体结构,以及探索中国Psa3的起源、传播和流行学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大多省区夏季炎热,南方地区更是高温潮湿,影响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繁殖配种,严重时还会产生心率加快、呼吸频率增加、体温升高、食欲下降等热应激表现,损害免疫功能和机体健康。同时,夏季也是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流行期和高发期。为此,笔者从改善养殖环境、合理搭配日粮、调整管理措施、加强疫病防控等方面,提出夏季养羊技术对策,供广大养羊场及养羊户参考。一、改善养殖环境  相似文献   
4.
角质蜡质是植物在长期的生态适应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广泛参与了植物抗逆、抵御病虫害侵染等诸多抗性生理过程。角质蜡质在植物-病原互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植物抗病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人们对植物角质蜡质代谢及其抗病机理的认知不断深入。本研究综述了植物角质蜡质生物合成与其抗病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目前,植物角质蜡质的抗性机理研究主要集中于组成型抗性和诱导型抗性2类。角质蜡质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一方面可作为组成型抗性成分发挥物理抗性(物理屏障)和化学抗性(抑菌)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作为诱导型抗性成分发挥作用,诱导产生的角质蜡质单体除了作为角质层主要成分发挥物理抗性外,也可作为信号分子或者诱导子激活下游的抗性反应进而发挥其化学抗性功能。未来可侧重于对角质蜡质诱导抗性机理的深入阐释,进一步丰富植物化学生态学研究理论体系。此外,基于角质蜡质的诱导抗性作用,可开发角质蜡质类生物农药(植物免疫诱导剂),为植物病害防控提供新思路。图1参71  相似文献   
5.
6.
外源施加10~(-2) mg/L 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2,4-eBL)能导致水稻(Oryza sativa L.)初生根发生不对称生长形成波浪形弯曲和卷曲。施加高浓度生长素能够抑制此现象,同时DR5-GUS结果表明在发生不对称生长的根中,根内圈生长素分布较高。本文阐述了外源施加生长素抑制2,4-eBL导致的水稻根不对称生长现象,为探究油菜素内酯与生长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五台山区的太平沟森林康养基地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具备发展森林康养旅游、造福当地百姓的有利条件。介绍了该基地森林资源状况,分析了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3种药剂(A1:60%乙·嗪·滴丁酯、A2:60%乙·嗪·滴丁酯+48%灭草松、A3:48%灭草松)与清水对照组(A4)在玉米-大豆间作条件下,玉米、大豆苗期农艺性状、株防效及药害等级和成熟期作物产量,考察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除草剂除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表明:3种除草剂对反枝苋、马唐防效好,对刺儿菜防效较差。药后15 d,A1与A2对杂草的防除效果最好,均在75%以上,其中A2对马唐的株防效达到了100%。药后30 d,各处理下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A1对反枝苋的株防除效果最好为88.89%。玉米、大豆产量在A2处理下最高,分别较清水对照组高33.7%、39.4%。3种除草剂对玉米、大豆幼苗都有一定的药害症状,但药害等级均小于1,从株防效和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分析,A2更适用于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鱼明胶的凝胶特性,本试验采用动态高压微射流(DHPM)协同谷氨酰胺转氨酶(TG)交联(DHPM-TG)技术对鱼明胶进行复合修饰。结果表明,鱼明胶的亮度、特性粘度和胶融温度均随着TG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凝胶强度和硬度先增大后减小。与TG修饰技术相比,DHPM-TG复合修饰技术可显著提高鱼明胶的特性粘度、胶融温度、凝胶强度以及胶体的硬度和咀嚼性。此外,环境扫描电镜结果表明,DHPM-TG制备的鱼明胶胶体结构更加致密。综上,DHPM-TG复合修饰显著改善了鱼明胶的凝胶特性,为生产可替代哺乳动物明胶的高品质鱼明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阐明内蒙古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赋存特征及其与覆膜年限、灌溉类型等的响应关系,该文采用田间取样与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了研究区地膜覆膜现状,并考虑覆膜年限(覆膜5、10、20 a)及灌水方式(滴灌和畦灌)2个因子,探索了河套灌区农田土壤中微塑料的丰度、类型、颜色、粒径等赋存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等对微塑料表面特征及表面附着物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覆膜年限下(5、10、20 a)土壤中微塑料平均丰度分别为2526.00、4352.80、6070.00个/kg,单层土的微塑料含量最大值(2133.50 ind/kg)出现在覆膜20 a的0~10 cm土层,最小值(678.00个/kg)出现在覆膜5 a的>20~30 cm土层;不同覆膜年限和灌溉类型影响土壤微塑料丰度,滴灌农田微塑料丰度值略大于畦灌农田,在不同土层深度上微塑料丰度值随土层深度增加逐渐减小;微塑料类型主要有纤维类(23.34%)、碎片类(26.31%)、薄膜类(38.57%)和颗粒类(11.78%)等4种,且薄膜类在不同土层占比都较高,微塑料颜色包括黑色、透明、绿色、红色、蓝色等,比例分别为24.56%、23.83%、19.34%、16.52%和15.75%,其中0~1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黑色为主,占比30.25%,在>10~20、>20~30 cm土层中微塑料以透明为主,占比30.15%和29.23%,粒径则随覆膜年限增加而呈逐渐减少趋势,粒径小于1 mm的微塑料居多,随着覆膜年限的增加,微塑料粒径在0~10、>10~20、>20~30 cm土层间的差异逐渐减小,且粒径大小与灌溉类型无显著关系(P>0.05);微塑料样品表面特征粗糙,呈现不规则孔隙,纤维类、薄膜类和碎片类微塑料均具有较多规则微小孔隙,而颗粒类微塑料表面孔隙则不规则且呈凹凸状,土壤中微塑料的多孔特性造成微塑料比表面积增大,进而增加对土壤中其他污染物和微生物的吸附;微塑料的表面孔隙附着有机体和污染物,表面存在稳定的铁氧化物、稀土元素等,并容易形成有机-无机复合污染效应。研究对于明晰微塑料在河套灌区土壤中的分布现状及危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