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林业   2篇
基础科学   10篇
  1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以广西桂林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气象要素实测资料为例,分析蒸发皿蒸发量及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点和规律。采用距平百分率法、滑动平均法和Kendall秩次相关法分析了蒸发量、气温、降雨量、风速、日较差、相对湿度的变化特点。分析结果表明,桂林农田灌溉试验站1980-2003年的蒸发量、降雨量、日较差和相对湿度呈上升趋...  相似文献   
2.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根系生长发育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广西桂林站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比较了不同稻田水分条件下水稻根系的形态、类型、根系数量及分布特点,同时,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产量影响的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其结果对指导有效、省水的稻田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生长发育及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水稻非充分灌溉试验的大量实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水分胁迫对水稻主要形态指标、生理机制及产量的影响,对非充分灌溉条件下水稻所持有的生理机制进行了较细致的研究。研究结果对于指导有效、省水的稻田灌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变化环境下岩溶灌区水分循环响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岩溶灌区水文特性分析中,要考虑岩溶区(覆盖岩溶区、裸露岩溶区)、非岩溶区的产汇流特点以及岩溶区和非岩溶区之间的水分转化关系。由于受岩溶区多孔隙、地上地下双重空间结构基岩的水文系统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和水管理措施的影响,岩溶灌区水分循环呈现复杂性和脆弱性的特点,对变化环境的响应十分显著。基于岩溶灌区水分循环特点,建立岩溶灌区分布式水文模型,将气候变化模型、人类活动参数化模型和分布式水文模型有机耦合,研究灌区水分循环对变化环境的响应过程,可为岩溶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制定农业节水、水资源调配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秸秆覆盖对岩溶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室内模拟降雨试验,研究秸秆覆盖对西南岩溶区坡耕地产流产沙的影响。试验处理按照2个雨强(63,100mm/h)和5个秸秆覆盖度水平(0,20%,50%,80%和100%)进行。结果表明:在中雨强(63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减少了地表径流的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增加了壤中流径流系数和径流强度,在较大秸秆覆盖度下(50%,80%和100%),秸秆覆盖能有效减少土壤流失量;但在大雨强(100mm/h)条件下,秸秆覆盖导致地表径流增加并同时显著减少了壤中流,地表径流的增加同时导致土壤流失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6.
为探求漓江流域上游河段干支流的流量演进过程,基于该河段主要干支流上的三街水文站、灵川水文站和桂林水文站的每日实测流量数据资料,以演算出流量与实测出流量的离差平方和最小为主要判据,直接推导出了马斯京根法的河道流量演算系数C0、C1、C2(0.37;0.62;0.01).用所推求得到的系数模拟漓江上游河段的流量演进过程,并...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好龙脊梯田蓄水保土问题,通过采用水稻"薄、浅、湿、晒"灌溉技术、水稻"间歇灌溉"技术和常规灌溉在龙脊梯田中进行了对比试验,分析了试验中的水土流失情况。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的灌溉方式下水稻土的平均厚度为"薄、浅、湿、晒"灌溉"间歇灌溉"常规灌溉,在各出水口处位置最易造成水土流失。此试验研究结果可为龙脊梯田蓄水保土、维护梯田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广西融水县杆洞输变电工程为例,探讨了输变电工程水土流失预测及防治措施设计。在分析工程及项目区概况的基础上,根据防治责任范围内各功能区的施工特点、扰动情况和可能产生水土流失的类型等进行二级分区,进而划分出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计算了新增土壤流失量,并提出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9.
西南岩溶区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西南岩溶区总面积约54万km2,区内生态脆弱,环境极易退化,承受灾变的能力弱,土地石漠化严重,从而导致该区陷入了一个"植被破坏→自然灾害→人民贫困→破坏植被"的恶性循环。在介绍西南岩溶区环境特点、水土流失危害的基础上,构建了按小流域分类治理石漠化的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0.
模拟降雨条件下岩溶坡耕地产流产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的方法,开展了翻耕措施下不同雨强(63mm/h和100mm/h)对岩溶坡耕地产流产沙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雨强下,坡度越大,产沙量越大;同一坡度下,雨强越大,地表以及地下孔隙流产流越快发生,而壤中流在坡度小于5°时的63mm/h雨强产流较快,坡度大于5°时则100mm/h雨强产流较快;同一坡度时,不同的雨强下产流均以壤中流为主,雨强越大,径流量越大,其中壤中流最大,地表径流最小。以上研究能够为揭示西南喀斯特地区坡耕地土壤水蚀原理和石漠化防治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