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中国自然保护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引入了国外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新发展理念。然后分析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发展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意义。本文认为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新范式,社区参与是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社区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有利于增强保护区社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旅游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高级阶段。在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利益主体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基于社区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社区参与能力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提高社区参与能力,促进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消费需求变化、可持续发展及中美贸易摩擦等背景下,探索我国生猪生产的时空演变特征、驱动机制和空间布局优化策略,对稳定生猪市场供给、促进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00、2008和2017年3期截面数据,采用标准差椭圆、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以及分位数回归等方法探索中国市域生猪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2000—2017年中国生猪出栏密度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西低东高的空间格局。四川盆地、湘江流域、黄淮海平原等粮食主产区和哈大沿线、珠江流域下游等经济较发达区为生猪生产高值区。2)生猪生产时空格局受区域本底因素和内外部驱动因素综合作用。不同生猪出栏水平的影响因素、各因素对不同生猪出栏水平的影响强度及作用方向存在差异。3)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面临的环境压力等不同,呈现出不同的生猪生产发展水平和趋势,应有针对性的采取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化进程中,农牧交错带聚落的形成、演变及分布格局具有很强的特殊性。文中利用地图资料、统计资料、深度访谈资料、地名志及地方志等资料建立聚落数据库,基于个案分析,研究了内蒙古扎鲁特旗聚落格局与形成。研究发现:牧村小且稀疏,蒙古族居多;半农半牧村规模适中,分布不均,蒙汉杂居;农业村大且密集,汉族居多。聚落形成经过四个阶段,即择优生成期(1932年前);缓慢增长期(1932~1949年);快速扩展期(1949~1980年);形成回落期(1980年后)。农牧交错带的聚落形成过程中,聚落类型、布局、景观在不断地变迁,对当地人民生活、公共服务、社会经济的改善和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目前,农牧交错区的新农村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聚落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