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阐述GDX2包装机条盒纸输送供给系统及条盒折叠原理,以及在实际生产使用过程中的故障表现,经过认真分析,结合材料的特点,最终确定"改进条盒输送通道"来解决条盒纸输送中存在的卡阻等故障现象,此项目的改进不但减少了条盒纸输送过程中的故障停机,而且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相应节约了原辅材料,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要确保脱贫攻坚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本文立足现阶段我国“三农”领域发展成就,着重剖析近年来“三农”领域较为突出的新型挑战和风险,并提出解决对策和优化路径。研究表明,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升,农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脱贫攻坚成效显著,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各项改革逐步深入。但是,我国农产品保供存在压力、农民持续增收困难较大、精准扶贫仍面临一定挑战、农村部分改革方案有待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方案尚需完善、公共服务难题亟待解决。因此,未来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断优化农村各项改革方案、因地制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服务提档升级,从而实现全面小康。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化解农地细碎化问题,结合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基于山东省468个农户调查数据,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村组内土地禀赋差异对“一户一田”实施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1)82.91%的农户愿意实施“一户一田”,实施意愿较为强烈;2)村组土壤肥力、排水能力和灌溉条件差异均对“一户一田”实施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即土壤肥力、排水能力和灌溉条件存在差异村组的农户“一户一田”实施意愿较低;3)地块数量、距家均距离、户主年龄、非农收入占比、是否信任干部对“一户一田”实施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块均面积、家庭规模对“一户一田”实施意愿有显著负向影响。因此,政府应允许村组实施“一户一田”,消除村组土地禀赋差异,改善粮食生产条件,满足农户农地细碎化治理的迫切心愿。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释放土地制度改革红利,保障粮食安全,基于山东省2地市6县市区506个农户的调查数据,利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探究“一户一田”对粮食单产的影响。结果表明:1)实施“一户一田”会增加粮食单产,即实施“一户一田”与小麦和玉米单产存在稳定的正向关系。2)实施“一户一田”对不同农户群体影响存在差异,即实施“一户一田”后,仅农业劳作和家中非农劳动力少的受访农户其小麦和玉米单产增幅更大。3)农户生产经营培训情况、农民合作社员身份、村组土地质量等因素对粮食单产有促进作用,参加过生产经营培训、合作社成员和土地质量高的受访农户其粮食单产更高。因此,政府应尊重民意,鼓励村组因地制宜分类实施“一户一田”,同时优化村组生产条件,从而提高粮食产量,实现稳产增产。  相似文献   
5.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的重要举措。而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是生态保护修复规划编制、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时空布局等系列工作的前置条件和基础保障,对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至关重要。本文以河南省某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为研究区域,开展融合时序遥感分析的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识别研究和实践,首先,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采用Mann-Kendall方法对研究区2011—2020年时序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开展趋势分析,形成时序分析结果;其次,基于气象、地形、土壤、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等数据,开展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分析评估,选择生态源地;最后,基于时序分析结果和生态源地选择结果,采用叠置分析,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域识别。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协同权衡计算的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时序遥感趋势分析”的研究框架不仅顾及了研究区域内“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系统健康属性,同时衡量了“动态”的生态系统变化趋势,可以有效识别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关键区。研究成果可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本底调查、问题识别、规划和工程布局等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部分村组自发实施的“一户一田”可有效实现地块整合,成为治理农地细碎化的新兴实践。本文基于山东省48个村组的实地调研,结合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分析“一户一田”形成机理,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做法和成效,对面临的实践困境提出优化策略。研究发现:“一户一田”的形成原因是制度变迁预期收益大于成本,即“一户一田”可以优化人力配置增加非农收入、实现地块整合促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投资提高农业收入,同时预期经营成本显著下降、组织实施成本相对较低、环境阻滞成本基本为零;成功经验在于有力的村组干部队伍、完善的利益平衡办法、科学的分地抽签方式、合理的实施经费来源、协同推进的工作方法;成效有增加粮食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非农收入、强化地权稳定性;但也面临一定的实践困境,需要进一步优化制度环境,因地制宜妥善实施,更好地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