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花中的挥发油,得率为0.067%(以鲜重为基础)。通过GC-MS分析,挥发油共鉴定出46种成分,占总相对含量的91.90%,其中主要成分是(1R)-α-蒎烯(28.22%)、D-柠檬烯(14.82%)、间异丙基甲苯(7.51%)和α-水芹烯(4.11%)。南美蟛蜞菊挥发油对黄瓜角斑病菌Pseudomonas lachrymans和番茄疮痂病菌Xanthomonas vesicatoria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1.0±1.0)mm和(15.7±1.5)mm;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要明显强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抑菌圈直径为18.0±1.0 mm),对桉树青枯病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菌活性与阳性对照硫酸链霉素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离并鉴定引起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病原菌,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为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识别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病原菌,通过针刺回接法确定其致病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及柯赫氏法则对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9种不同杀菌剂对宫粉羊蹄甲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根据抑制中浓度(EC50)选出抑制效果最好的杀菌剂.[结果]通过形态学观察和ITS序列分析,确定引起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不同杀菌剂对宫粉羊蹄甲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不同,其中98.4%多菌灵、98%溴菌腈和97%吡唑醚菌酯的抑制作用最强,EC50分别为0.071、0.083和0.095 mg/mL;97%嘧霉胺和81%氨基寡糖素的抑制作用较弱,EC50均大于4.000 mg/mL,而95%啶酰菌胺在高浓度时表现出微弱的抑制作用,低浓度时反而促进宫粉羊蹄甲炭疽病菌生长.[结论]引起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菌(C.gloeosporioides);98.4%多菌灵、98%溴菌腈和97%吡唑醚菌酯对宫粉羊蹄甲炭疽病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防治宫粉羊蹄甲炭疽病的化学杀菌剂使用.  相似文献   
4.
5.
研究外源氮(N)添加对不同种植年限设施菜田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及最大固铵量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种植年限(0年、2年、13年和21年)的设施菜田土壤,分别设置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进行为期36天的室内培养,测定不同种植年限和外源氮添加处理下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并计算其最大固铵量。4个外源氮添加处理分别是:(1)CK,不添加任何氮肥,为对照;(2)CF,常规施氮,添加尿素态N 374 mg kg?1干土;(3)RCF,减量施氮(减N 46%,添加尿素态N 200 mg kg?1干土);(4)RCF + OM,减量施氮配施有机氮(添加尿素态N 150 mg kg?1干土并以鸡粪形式添加有机态氮50 mg kg?1干土)。结果显示:随设施蔬菜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本底固定态铵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而最大固铵量却呈下降的趋势。同一种植年限下,各施肥处理在培养过程中的土壤固定态铵含量总体表现为CK < RCF + OM < RCF < CF,说明施肥可增加土壤固定态铵含量,但其增幅大小受施肥量的多少和施肥种类影响,其中CF处理土壤固铵量为最大(98.61 mg kg?1),显著高于RCF和RCF + OM处理,而RCF处理的土壤固铵量(84.76 mg kg?1)又高于RCF + OM处理(77.34 mg kg?1)。设施菜田增施氮肥可提高土壤固定态铵的含量,且化肥较有机肥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生物质炉灶的推广应用现状和技术水平,分析了生物质炉灶性能评价标准和方法;阐述和分析了生物质炉灶开发CDM项目的发展状况、开发方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最后提出了生物质炉灶技术和应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华南地区植物资源丰富,为快速筛选和检测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资源,本研究采用甲醇冷浸提取法制备植物提取物,并采用TLC-生物自显影法快速检测其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豺皮樟和桂木的抗细菌活性最强,对所有供试细菌均表现出抑制活性,且抑菌斑的最大直径均大于10 mm。红果仔、锡叶藤和山油柑也对所有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但其活性弱于豺皮樟和桂木。粪箕笃、海金沙和小蜡未表现出任何抗细菌活性,其他供试植物对部分供试细菌表现出抑制活性。白花酸藤子、海南杜英、黄牛木、山油柑和基及树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抗氧化斑的R_f值范围为0.0~1.0,说明具有较多的活性化合物。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有效地筛选和检测具有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本研究结果为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糖胶树花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进行成分分析,采用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测定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糖胶树花挥发油得率为0.018%,通过GC-MS分析,从中鉴定出20个成分,占挥发油总量的97.53%,其主要成分为2-莰烯(23.30%),芳樟醇(23.09%),(-)-4-萜品醇(10.54%)。糖胶树花乙酸乙酯层提取物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的抑制活性,其次为黄瓜角斑病菌,对其他供试细菌未表现出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鉴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化学组成,测定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及其甲醇提取物对7种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为长叶竹柏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的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提取得到的挥发油进行化学成分分析,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并以抑菌圈法和薄层层析—生物自显影法分别测定长叶竹柏枝叶挥发油和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的得率分别为0.104%和0.078%。从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中鉴定出45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2.63%,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34.50%)、大根香叶烯B(22.82%)、大根香叶烯D(5.46%)、绿花烯(4.74%)和α-古芸烯(3.15%);从长叶竹柏枝条挥发油中鉴定出44种成分,占挥发性成分总量的95.51%,主要成分为(1R)-α-蒎烯(43.86%)、δ-杜松烯(7.93%)、1-石竹烯(4.92%)、(3aS,3bR,4S,7R,7aR)-7-methyl-3-methylidene-4-(propan-2-yl)octahydro-1H-cyclopenta[1,3]cyclopropa[1,2]benzene (4.91%)、2-isopropyl-5-methyl-9-methylene[4.4.0]dec-1-ene(3.72%)、古巴烯(3.68%)、γ-杜松烯(3.60%)和蒜头环烯(3.04%)。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挥发油对供试细菌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但差异不明显;长叶竹柏叶片挥发油对根癌土壤杆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为9.0±0.0 mm,而枝条挥发油对溶血葡萄球菌和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最强,抑菌圈直径均为8.3±0.6 mm。除桉树青枯病菌外,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甲醇提取物对其余6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好的抑制活性,其中叶片甲醇提取物对供试细菌的抑制活性强于枝条。【结论】长叶竹柏叶片和枝条中的抗菌活性物质主要为非挥发性的物质,可作为天然抗菌活性物质资源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为夹竹桃科和大戟科植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华南地区常见的5种夹竹桃科植物和4种大戟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甲醇冷浸提取和乙酸乙酯萃取方法制备植物提取物,以薄层层析(TLC)—生物自显影法测定9种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细菌和抗氧化活性,通过斑点及斑点的迁移率(Rf)初步评价样品中化合物的极性和活性,根据抑菌斑大小评价化合物的活性.[结果]除银柴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对供试细菌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其中红背桂、红背山麻杆和蝴蝶果对7种供试细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菌活性,且红背桂和蝴蝶果提取物的抑菌斑直径超过10mm,Rf集中在0~0.13,说明活性化合物极性偏大.除夹竹桃科的羊角坳外,其余8种植物提取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红背山麻杆的抗氧化活性最强,Rf为0~0.52,抗氧化斑直径为5~10mm.[结论]TLC-生物自显影法能够快速检测和筛选具有抗菌和抗氧化活性的植物提取物.红背山麻杆、红背桂和蝴蝶果可作为抗细菌的候选植物资源利用,红背山麻杆可同时作为优良的抗氧化植物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