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3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渗透胁迫对大豆幼苗过氧化物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长在PEG渗透势培养液中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生长、生理反应有相同的趋势。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质膜相对渗透增大,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变化的幅度因品种类型而异。游离脯氨酸胁迫指数与质膜的伤害率、日株高胁迫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地上生物重胁迫指数与地下生物重胁迫指数、日株高胁迫指数呈显著性正相关。各项生理形态性状对渗透胁迫敏感性的顺序为:形态反应,脯氮酸含量>日生长高度>质膜相对透性、鲜重。  相似文献   
2.
宋英淑  李学湛 《大豆科学》1990,9(4):317-322
以渍水造成大豆萌动种子的缺氧环境条件下,观察种子活力对渍水的反应与其子叶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的关系,种子外渗液的电导率与其细胞“膜相”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在渍水环境中所能维持的活力状态,与子叶亚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趋势相一致,其细胞质膜受损与种子外渗液电导率的增加为同步。随着渍水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子叶细胞质壁分离越加严重,细胞器及质膜受损加剧,外渗液的电导率加高;萌动种子耐清水能力品种间存在差异。耐性大豆,在清水条件下保持活力的时间长而强。渍水敏感品种进入萌动期早,细胞内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比耐性强的品种出现的早,但在继续清水条件下快速失去活力,质壁分离,细胞质及细胞器膜的受损出现的也早,显现了对缺氧环境的敏感性。表明大豆萌动种子的耐渍水性有其细胞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品种大豆的产量及质膜透性对水分胁迫的反应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本研究是1984年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用盆栽,在不同生育期人工模拟旱境的条件下进行的。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基础产量水平虽然不同,但其产量及产量因子对不同生育时期的干旱胁迫,有着基本一致的反应。也就是说,干旱胁迫对其相应时期的生长发育有较大的影响。如荚形成时期和鼓荚时期的干旱胁迫,致使秕荚大量增加,粒数减少;鼓粒期的干旱胁迫且导致百粒重的下降。荚鼓期的干旱胁迫造成产量大幅度下降,主要是因为粒数的减少和百粒重的降低等综合因素所致。但是其减产幅度的大小,因品种的抗旱性而异。如抗旱品种“呼80—1001”减产10%,对照品种“黑农26”减产17.9%,而不抗旱品种“绥农4号”减产39.2%。从总的趋势看,大豆基础细胞质膜透性,随生育期的进展,直至鼓粒期,均有增加的趋势,但质膜透性存在着品种间差异。在干旱条件下,细胞质膜的相对变化因品种,因生育期而异。荚鼓期的水分胁迫,对细胞质膜的伤害最严重,这与荚鼓期的水分胁迫对产量的影响是相一致的。说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品种的质膜透性,与其抗旱性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对萌发24小时的野生、半野生和栽培大豆共48份材料的葡萄糖磷酸变位酶(PGM)进行同工酶酶谱分析。实验结果表明,a.三种类型大豆的 PGM 同工酶谱带清楚,并且存在差异;b.野生、半野生大豆都呈现 B 型谱带,栽培大豆既呈现 A 型谱带,也呈现 B 型谱带;c.A 型谱带有5条带,B 型谱带有4或5条,但迁移率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渍水条件下“宝交83~5029”(下简称“宝交”)和“克8118”(下简称“克”)大豆品种叶、茎、根细胞结构变化。随着渍水胁迫强度的增加,“宝交”叶片由黄转绿,叶绿体,线粒体,过氧物酶体数量增加,饱满、活性增强。根、茎维管束增生大量薄壁细胞。而“克”与其相反,叶绿体被硕大的淀粉粒胀破。  相似文献   
7.
抗旱与不抗旱大豆叶线粒体膜脂,均由12种脂肪酸:月桂酸(12:0)、豆蔻酸(14:0)、棕榈酸(16:0)、棕榈油酸(16:1)、硬脂酸(18:0)、油酸(18:0)、亚油酸(18:2)、亚麻酸(18:3)和4种未检知脂肪酸以及7种磷脂:溶血磷脂酸胆碱(LPC)、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甘油(PG)和磷脂酸(PA)所组成。 抗旱与不抗旱大豆叶线粒体膜脂的脂肪酸和磷脂组分相似,但其配比不同。抗旱大豆棕榈酸(16:0)含量和磷脂酰甘油(PG)明显高于不抗旱大豆,而亚麻酸(18:3)和其他磷脂含量却低于不抗旱大豆。 抗旱大豆叶线粒体膜脂的总脂肪酸不饱和度,显著低于不抗旱大豆。此种差异主要是由于棕榈酸(16:0)和亚麻酸(18:3)在总脂肪酸中配比的变化引起。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于1987年开始进行。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在模拟渍水条件下,子叶超微结构的镜检,并对生育期渍水的株体叶片也初步进行了电镜观察。 1987年选择生育期大豆品种绥农4和绥农5,宝交83-5029、嫩丰12,置于模拟渍水条件,在不同渍水时间内取其功能叶片;选择合丰25、绥农6大豆种子,置于渍水条件中,取其萌动期的子叶部分。经固定、脱水、包埋、切片、染色后,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  相似文献   
9.
8个品种分别在V_3、R_1、R_3期渍水14天、20天和30天测定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R_1期是大豆渍害的敏感时期,此期渍水使叶绿素含量明显下降,品种不同,下降的幅度差异较大宝交83—5029、合丰25下降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 max),在种子吸胀和萌发时期对水分的要求不同,萌发吸水速率不同。研究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呼80—1001”和敏感型大豆品种“绥农四号”的吸水速率,结果表明:抗旱类型大豆品种在种子吸水后30分钟内吸水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在吸水后30分钟内较慢。这是种子的重要适旱特性,也是区别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依据。 高渗溶剂聚乙二醇(PEG 600),在45%浓度下对吸水4—4.5小时的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的萌发率、胚根长、胚根重都有影响。抗旱类型大豆品种萌发率高,胚根生长速度快;敏感型大豆品种萌发率低,胚根生长慢。试验结果表明:PEG在45%浓度下可作为筛选不同抗旱类型大豆种子的适合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