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索组织蛋白酶基因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Myzus persicae(Sulzer)响应高低温和UV-B胁迫中的作用, 通过RT-PCR技术克隆了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它们的序列特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技术检测了2个基因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的相对表达量及经高温、低温和UV-B胁迫不同时长的无翅成虫中的相对表达量。克隆获得了桃蚜CTSB-16D(GenBank登录号:MZ962352)和CTSB-348(GenBank登录号:MZ962353)基因, 序列长度分别为1 096 bp和1 101 bp, 开放阅读框(ORF)分别为1 017 bp和1 023 bp, 分别编码338个和340个氨基酸, 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8.14 kD和37.52 kD, 等电点(pI)为5.46和5.99。系统发育分析表明, 桃蚜CTSB-16D和CTSB-348均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 (XP_003246386.1、NP_001119608.1) CTSB亲缘关系最近。RT-qPCR分析表明, CTSB-16D和CTSB-348在桃蚜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 分别在1龄若虫和无翅成虫中的表达量最高。高、低温和UV-B胁迫对CTSB-16D和CTSB-348基因的表达具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且表达量均随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90 min时达到峰值;36℃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均在30 min时达到峰值;UV-B胁迫下, CTSB-16D和CTSB-348表达量分别在60 min和120 min时达峰值。桃蚜CTSB-16D和CTSB-348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表达, 且响应温度和UV-B的胁迫, 推测两个基因参与桃蚜的生长发育并在桃蚜响应环境胁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由白条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 albilineans引起的甘蔗白条病是一种寄生在植物维管组织的系统性细菌病害,在全球多数种植甘蔗的国家或地区普遍发生,对甘蔗产业的发展构成潜在威胁。本研究综述了甘蔗白条病的发生和分布、传播与流行规律以及病原菌生物学与基因组特性、鉴定与检测、遗传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等方面内容;提出加强抗病种质挖掘与新品种选育推广、加快抗病分子育种进程、切断病害传播途径、加强隔离检验检疫等病害防控策略;此外,评估了该病害在我国蔗区流行暴发的风险,展望今后甘蔗抗病分子育种、病原菌致病机制及其与寄主互作机理等方面的分子基础研究重点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室内测定3~5龄蠋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能力,评价蠋蝽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害潜能。根据试验结果,蠋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高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与HollingⅡ模型相符;3~5龄蠋蝽若虫对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表现出最强的捕食能力,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6.18、59.88、64.94头,且随猎物不断成长,蠋蝽越来越难以捕食;在蠋蝽3~5龄期的若虫中,捕食能力最强的是5龄若虫,对3、4、5龄草地贪夜蛾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64.94、24.39、12.82头;蠋蝽的搜寻效应会因猎物更加分散而升高;从搜寻效应来看,4、5龄若虫略比3龄若虫高。  相似文献   
4.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对棉铃虫体内保幼激素JHI、JHII和JHIII的影响。结果表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均随着日龄的变化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与1日龄相比,CK、1h/d、5h/d组在2、3、4日龄时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升高,其中1h/d和5h/d组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在2日龄时达到最高值,且达到显著水平,然后均随着日龄的增大逐渐下降,9h/d组JHI、JHII和JHIII滴度则随着日龄的增大显著降低;棉铃虫体内JHI、JHII和JHIII的滴度随着UV照射时间的延长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当照射时间为5h/d和9h/d时,2~5日龄棉铃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显著低于对照水平,不同日龄虫体内的JHI、JHII和JHIII滴度均在9h/d时达到最低;此外,日龄与UV照射的交互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5.
3种消毒剂对烟草漂浮育苗中TMV的钝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指导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漂浮育苗中剪叶工具和旧苗盘消毒剂的使用,采用半叶法测定了3种消毒剂对烟草普通花叶病毒(Tobacco mosaic virus,TMV)病叶汁液和病苗干根、干叶中TMV的钝化效果,同时运用叶面喷雾法测定了消毒剂常用浓度下烟苗的药害发生率和症状.结果表明,兆冠50倍稀释液处理20 min可完全钝化病叶汁液中的病毒、50倍稀释液可完全钝化病苗风干的细侧根和叶片细条中的病毒;锦钰50倍稀释液处理5 min可完全钝化病叶汁液中的病毒、50倍稀释液可完全钝化病苗风干的细侧根和叶片细条中的病毒;金百万20倍稀释液处理20 min可完全钝化病叶汁液中的病毒、20倍稀释液可完全钝化病苗风干的细侧根和叶片细条中的病毒.常用浓度下金百万基本不产生药害;锦钰和兆冠易产生药害,症状主要表现为退绿斑点、坏死和叶片畸形.  相似文献   
6.
采用同工酶电泳的方法,研究了紫外(ultraviolet,UV)胁迫条件下对棉铃虫体内酯酶、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X)及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等同工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紫外线照射处理组酯酶同工酶谱带发生了质和量的变化,照射时间为30min和60min时,谱带E4、E9、E10增强,谱带E2、E8减弱,谱带E1、E5、E7、E11消失,新增了谱带E3、E6;照射时间延长至90min时,谱带E4、E9增强,谱带E2、E8减弱,谱带E1、E5、E7消失,新增了谱带E3、E6。紫外线照射处理下,棉铃虫POX同工酶谱带P5有所增强,CAT同工酶谱带的变化因照射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与对照相比,紫外线照射处理组的C1谱带增强,但C2谱带在30min时减弱,60min时恢复到对照水平,90min时与对照相比又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UV-B胁迫对烟蚜Myzus persicae热激蛋白Hsp90基因表达量的影响,采用RT-PCR与RACE技术克隆了烟蚜热激蛋白Hsp90基因的全长,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烟蚜Hsp90基因在不同时长UV-B胁迫下的表达量变化。结果表明,烟蚜Hsp90基因的cDNA全长为2 670 bp,编码728个氨基酸,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82.6 kD,等电点为4.95,获得的氨基酸序列具有Hsp90蛋白家族的1个签名序列及C末端MEEVD基序,推测其属于胞质型热激蛋白。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烟蚜Hsp90与其它昆虫Hsp90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不同时长UV-B胁迫下烟蚜Hsp90均有表达,随着照射时间延长,Hsp90表达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对照相比,照射时间为15、30、60、90和120 min时,Hsp90表达量均显著升高,且在60 min时Hsp90表达量达最大,是对照组的2.05倍。表明Hsp90基因在不同时长UV-B胁迫下差异表达,在烟蚜适应紫外胁迫的分子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亚洲玉米螟的种群发生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绿色高效地防控亚洲玉米螟,于2011—2015年采用灯诱法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息烽县和安顺市平坝县进行高原山地环境下亚洲玉米螟成虫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研究。结果表明:贵州亚洲玉米螟成虫始见于4月,终见于9月中旬至10月中旬,高峰日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全年累计诱虫量最高663头,最低175头;高峰旬累计诱虫量占全年诱虫量的比例最高可达33.71%,最低为17.13%;灯下虫峰数量1~2个,主峰明显,多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贵州亚洲玉米螟的灯诱种群发生动态与田间的发生危害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10.
为明确贵州省新发现的烟草叶斑病病原菌种类和生物学特性,2019年自田间采集具有典型发病症状的烟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对分离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观察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基于ITS、LSU、tub2和rpb2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同时对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烟草叶斑病病斑呈圆形或椭圆形,病斑中间呈浅褐色,边缘呈棕色,周围环绕黄色晕圈。经分离纯化共获得3株病原菌,形成的菌落为深褐色,气生菌丝呈白色;分子孢子器呈球形或扁球形,为深褐色,大小为79.3~91.7μm×148.4~167.3μm;分生孢子呈椭圆形,光滑,无隔膜,具0~3个油球,大小为3.5~5.6μm×1.7~2.9μm。根据形态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其鉴定为Didymella segeticola。该病原菌菌丝生长适宜温度为20~25℃;适宜pH为6~10,最适碳源为乳糖,最适氮源为蛋白胨,通气和光暗交替环境有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