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比较普通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种内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基因(MAPK)序列的差异,研究MAPK基因序列在普通荞麦栽培进化过程中的变化。【方法】以普通荞麦的9个栽培品种和3个落花落果野生种质为材料,PCR特异性扩增获得MAPK基因的保守片段,对基因片段序列进行差异分析和蛋白结构预测。【结果】荞麦MAPK基因cDNA全长为2 835 bp,开放阅读框1 827 bp,编码609个氨基酸,含有TDY的三肽模块,为植物D组MAPK蛋白。PCR扩增获得12个供试材料的MAPK序列,其单型不变位点为723个,多态位点为70个。9个栽培品种间开放阅读框(ORF)区域无序列差异,3个野生种质间ORF区域也无序列差异。栽培品种与野生品种的ORF区域序列含有8个差异位点,编码3个差异氨基酸。其中,ORF区域第13位点组氨酸(H)→酪氨酸(Y)发生置换,导致1个α-螺旋构象发生变化。【结论】普通荞麦MAPK基因序列高度保守,栽培驯化对ORF区域第13位点差异氨基酸的选择具有高度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苦荞重组自交系群体农艺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荞Fagopyrm tataricum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揭示影响苦荞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筛选综合性状优良的株系,为高产苦荞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推荐材料。【方法】以小米荞与晋荞2号构建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399个家系为材料,对株高、主茎分枝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顶三花枝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千粒质量、籽粒产量这8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变异和相关性分析,利用逐步回归和通径分析挖掘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子,基于农艺性状表型值将RIL群体进行聚类分析,通过群组间方差分析筛选优良单株。【结果】各性状变异系数为13.1%~42.4%。除了主茎分枝数外,其他性状均存在双向超亲分离现象。株高、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单株粒数与单株粒质量、籽粒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千粒质量是影响单株粒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单株粒数对单株粒质量的直接作用和总体效应最大。在欧式距离为22.0处,RIL群体可划分为10类,C5类群籽粒产量最高,C1类群在单株粒质量、单株粒数、主花序二分叉花枝数和籽粒产量等方面表现良好。【结论】单株粒数可作为高产苦荞品种选育的重要参考指标,C1和C5类群的株系可作为高产苦荞育种的推荐材料。  相似文献   
3.
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深圳市不同生境红火蚁发生密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蚁巢密度为0.70(±0.05)个/100m2,蚁巢密度由大到小为:荒地>花木基地>果园>绿化带>草地>菜地,菜地、草地与荒地的蚁巢密度存在明显差异,其他生境的蚁巢密度无明显差异;不同生境红火蚁平均虫口密度为46.72(±2.78)头/诱饵,虫口密度由大到小为:花木基地>荒地>果园>草地>绿化带>菜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群落多样性,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了定点调查。结果表明,共诱捕到昆虫8目55科464种20 929头,其中鳞翅目(Lepidoptera)种类最多,占调查总种类数的75.87%。在鳞翅目中,诱捕的夜蛾科(Noctuidae)昆虫种类最多,相对多度为3.182。此外,发现Simpson指数(D)和Shannon指数(H')评价的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趋光性昆虫种群发生量和物种丰富度的时间动态变化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植物蔗糖转运体家族蛋白( sucrose transporter, SUC)是介导蔗糖跨膜运输的重要载体。本文基于苦荞幼苗发育过程中转录组测序获得的数据库,筛选鉴定到10个FtSUCs基因,序列长度在1 436~7 109 bp,编码氨基酸148~605个,其中8个FtSUCs可能定位于内质网,其序列一致性为34.30%,保守位点达到20个。苦荞FtSUCs与拟南芥AtSUCs基因被聚为3类,FtSUCs中4个归入类型Ⅰ,2个归入类型Ⅱ,4个归入类型Ⅲ。苦荞FtSUCs蛋白主要由α-螺旋、不规则卷曲、延长链与β-折叠组成,其中9个FtSUCs包含跨膜结构域。幼苗发育过程中,FtSUCs基因间表达模式存在差异,其中,FtPinG0002608200.01、FtPinG0001943900.01、FtPinG0001944100.01在子叶期高表达,FtPinG0000342600.01表达量逐渐提高,FtPinG0001943500.01和FtPinG0009584000.01在各时期稳定表达,推测它们可能在不同发育阶段发挥特定功能。苦荞中多个FtSUCs基因存在显著正相关或负相关关系,暗示FtSUCs基因间可能存在协同效应或功能互补,进而共同调控蔗糖的跨膜运输。  相似文献   
6.
以苦荞基因组数据库为基础,利用比对程序,经鉴定和筛选,共获得72个苦荞NAC家族基因的序列,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结构分析表明,除FtPinG0002967400.01.T01基因外,苦荞NAC家族其余71个基因均含有内含子。蛋白质理化性质预测分析表明,72条蛋白序列具有NAC结构域。72个NAC基因共有7个保守基序,在苦荞8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有33个NAC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差异表达。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苦荞NAC蛋白序列与拟南芥的可以分为9个亚家族。  相似文献   
7.
隐唇叩甲科隶属于鞘翅目叩甲总科,全世界均有分布,以热带和亚热带居多。隐唇叩甲被称为“伪叩甲”,以区别于叩甲科昆虫,其幼虫以死亡树木上寄生的菌丝为食,该类群对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具有积极意义。由于隐唇叩甲科昆虫在外部形态上与叩甲总科的部分类群极为相似,历史上对隐唇叩甲科的分类系统存在着较多争议。综述了隐唇叩甲科昆虫分类学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荞麦蚜虫种类调查及消长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2016-2017年春秋2季贵州省荞麦4主产区的6个点进行蚜虫种类调查和消长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荞麦蚜虫的种类为桃蚜、棉蚜和豆蚜3种,优势害虫为桃蚜.桃蚜的消长规律与荞麦品种、发育期、海拔有直接关系,蚜虫对甜荞的危害最大,其次是苦荞和米苦荞,多年生苦荞和矮金荞危害最小;虫口数量随着荞麦发育期逐渐增加到开花期达到最大,直到荞麦收获期下降至最低;海拔越高虫口数相对越少,反之则越多.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NAC转录因子在苦荞中的功能,从苦荞发育种子中克隆了一个NAC家族基因,其开放阅读框全长1 098 bp,编码365个氨基酸,将其命名为FtNAC15。基因结构分析表明:FtNAC15基因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进化关系分析表明:FtNAC15蛋白与水稻ONAC003、拟南芥ANAC010和ANAC073亲缘关系较近,属于NAC家族转录因子家族中同一亚组。基因上游启动子序列顺势作用元件分析表明:该基因启动子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可以分为5类,即启动子核心元件、节律和光照响应元件、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非生物胁迫响应元件和激素响应元件。表达分析表明:FtNAC15基因在种子发育的成熟期和干旱胁迫下上调表达,表明其参与调控荞麦种子发育和响应干旱胁迫。  相似文献   
10.
茶文化拥有浓厚的现实和教育色彩,不仅能够与其他文化的融合发展,也给不同的行业形成了引导作用。但是,在实际的文化衍生和应用当中,茶文化存在的问题较多,尤其在与其他行业的有效融合方面。本文主要对茶文化与农业发展方式融合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