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10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acillus subtilis VD18R19 具有促进胡椒生长和防治胡椒瘟病的效果,全基因组测序是其分子机理研究和开发 利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采用第二代 Illumina 平台与第三代 PacBio 平台相结合的测序技术,对生防菌 VD18R19 进行 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VD18R19 全基因组大小为 4 123 380 bp,GC 含量为 43.80%, 编码基因 4 245 个;含有 tRNA 85 个、rRNA 30 个、sRNA 33 个;含有串联重复序列 60 个,其中小卫星 DNA 43 个、 微卫星 DNA 1 个;共线性分析、core-pan 基因分析及基因家族分析结果均显示 VD18R19 与模式菌株 B. subtilis 168 具 有高度的同源性;antiSMASH 软件预测及同源序列比对结果显示,VD18R19 菌株中含有 6 个抑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 因簇,编码 surfactin、plipastatin、bacillibactin、bacilysin、bacillaene、subtilosin A 等抑菌物质,其合成途径涵盖了核 糖体途径、非核糖体途径和聚酮合酶途径。本研究为深入研究生防菌 VD18R19 的分子机理奠定生物信息学基础,有利 于生防菌株及其抑菌次生代谢产物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胡椒瘟病是危害中国胡椒产业的首要病害,目前主要依赖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筛选应用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室外盆栽药效试验,测定了5种生物农药对胡椒瘟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室内毒力测定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和Z菌株发酵液对胡椒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49、0.78、1.13μg/m L;盆栽药效试验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防效最好,平均防效分别为83%和82%,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WP的防效次之,平均防效为69%。综合来看,Z菌株发酵液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具有很好防效,具备良好的绿色防控潜力。  相似文献   
3.
利用可可离体叶片和离体果实鉴定可可种质对黑果病抗性的方法。结果表明:接种方法、接种物浓度、叶龄或果龄等因素影响离体叶片、果实黑果病发生程度;离体叶片接种鉴定方法最适条件是采用针刺法接种、接种物浓度3×107个/m L、叶龄50~60 d;离体果实接种鉴定方法最适条件为采用滴接法、接种物浓度为3×105个/m L、果龄2~3个月。采用离体叶片接种和离体果实接种方法均能鉴定出可可种质对黑果病抗性的差异,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的抗病性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胡椒瘟病是危害我国胡椒产业的首要病害,目前基本依赖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筛选应用生物农药是减少化学农药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胡椒瘟病病原菌对12种生物农药和新型低毒化学农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70%烯酰?嘧菌酯WG、木霉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对胡椒瘟病病原菌的抑菌效果好且敏感性高,EC50分别为0.211 3、0.49和0.78 μg/mL。  相似文献   
5.
黄翅绢野螟是为害热带木本粮食作物菠萝蜜的主要钻蛀性害虫。本文利用扫描电镜对其雌雄蛾触角进行观察,以探索其化学感受系统。结果表明:黄翅绢野螟触角呈丝状,包括1节柄节、1节梗节和76个亚节连接成的鞭节三部分。触角中共发现11类感器,分别是毛形感器(Ⅰ和Ⅱ)、刺形感器(Ⅰ和Ⅱ)、栓锥形感器、腔锥形感器(Ⅰ和Ⅱ)、耳形感器、鳞形感器、锥形感器和Bo··hm氏鬃毛,感器的种类、分布及形态结构在雌雄蛾中不存在二型性。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黄翅绢野螟寄主选择行为机制提供基础性资料。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黄翅绢丝野螟Glyphodes caesalis气味受体基因GcaeOR10(GenBank登录号MW701397)的生物信息学特征及组织表达谱,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检测其在黄翅绢丝野螟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结果显示,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基因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全长为1 200 bp,编码399个氨基酸残基,预测其编码的蛋白质分子量为45.67 kD,等电点为8.65,无信号肽,具有昆虫气味受体家族7个跨膜蛋白(7 transmembrane proteins,7tm-6)超家族的保守结构域,存在26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含有7个跨膜结构域,且N端位于细胞膜内,C端位于细胞膜外。黄翅绢丝野螟GcaeOR10与桑螟Glyphodes pyloalis的GpylOR17亲缘关系最近,其次与松蛀螟Conogethes pinicolalis的CpinOR39、CpinOR36和桃蛀螟Conogethes p...  相似文献   
7.
生防菌株Bacillus velezensis Z对胡椒瘟病等多种植物病害具有良好的生防效果;全基因组测序能够为其分子机理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信息基础。本研究开展该菌株全基因组测序,并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和抑菌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预测研究。结果表明:B. velezensis Z菌株的基因组中含有1条4 054 780 bp大小的环形染色体DNA和1个17 122 bp大小的环形质粒,总基因组的GC含量为46.24%,共编码基因4173个;包含27个rRNA,86个tRNA基因,34个sRNA;含有串联重复序列179个,其中13个微卫星DNA,138个小卫星DNA;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该菌株与贝莱斯芽孢杆菌模式菌株FZB42同源性极高,与枯草芽孢杆菌模式菌株168之间具有一定的遗传距离;同时发现B. velezensis Z基因组中共编码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基因簇13个,其中8个与表面活性素(surfactin)、泛革素(fengycin)、溶杆菌素(bacilysin)、macrolactin H、bacillaene、difficidin、plantazolicin、amylocyclicin等已知基因簇完全相似或高度相似,其他5个基因簇皆功能未知。总之,本研究揭示了B. velezensis Z的全基因组遗传信息,明确其与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比较基因组学关系,预测了抑菌产物合成编码基因簇,为该生防菌株及其抑菌产物的机理研究和开发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六磷胺处理对桔小实蝇成虫不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当处理雌虫时,0.01%处理浓度不影响产卵量,但使卵孵化率明显降低;0.10%以上浓度处理时致雌虫不产卵;当处理雄虫时,0.20%处理浓度可使与之交配的雌虫产卵量明显减少,且所产卵不能孵化。因此,0.20%处理浓度即可达到使桔小实蝇成虫完全不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特定条件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中能稳定表达的茶刺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内参基因,从其转录组中筛选并克隆11个候选基因Actin、β-tubulin1、RPL13A、EF1α、RPS3A、GAPDH、18S RNA、G6PDH、EIF4A、TBP和UBQ,测定它们在不同温度及药剂胁迫下mRNA的表达水平,并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Delta Ct和RefFinder软件(算法)分析各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1个候选基因引物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扩增效率(90.10%~96.87%)。温度胁迫下,EIF4A有最小的平均变异度(mean variability,M)、稳定值(stability value,SV)和几何平均值,分别为0.200、0.096和2.060;RPS3A的平均标准偏差(average of standard deviation,STDEV)最小,为0.605;二者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药剂胁迫下,RPL13A的M值和STDEV最小,分别为0.123和0.660;RPS3A的SV、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SD)和几何平均值均最小,分别为0.063、0.336和1.189;二者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Actin为最不稳定基因。全样品评价中,RPL13A(M值为0.282、几何平均值为1.565)和RPS3A(SV为0.099、STDEV为0.614)的评价值同比最小,是表达最稳定的基因;最不稳定的基因为Actin、β-tubulin1和TBP。geNorm分析结果还显示所有处理条件下最适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个。表明EIF4A和RPS3A可作为茶刺盲蝽与温度相关的抗性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RPS3A和RPL13A可作为该虫抗药基因表达研究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生防菌株Bacillus subtilis VD18R19在香草兰上的定殖动态及其对香草兰根(茎)腐病的田间生防效果。首先通过荧光显微镜观测VD18R19在香草兰上定殖位点的空间分布情况,然后采用菌落计数方法分析该菌株在香草兰上定殖数量的时间变化动态;最后通过田间试验检测VD18R19在自然发病的条件下对香草兰根(茎)腐病的生防效果。结果发现:(1)VD18R19菌株在香草兰根系定殖数量最多,在叶片表面较少,在茎蔓表面最少;(2)在灌根处理后的45 d中,该菌株在香草兰根系上定殖数量变动不大,定殖密度保持在106CFU/g水平。(3)在自然发病的情况下,该菌株对苗圃中香草兰根(茎)腐病的防效达67.08%,显著好于多菌灵和清水对照。此外,生防菌处理能够显著促进香草兰生长,新抽茎蔓长度相对清水对照增长70.34%。总之,生防芽孢杆菌VD18R19可以在香草兰根际长期高水平定殖,能够有效防控香草兰根(茎)腐病并对香草兰生长具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