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2篇
林业   19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21篇
  52篇
综合类   171篇
农作物   11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60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针对内蒙古地区设施甜瓜栽培连作障碍日趋严重,以及设施网纹甜瓜品种单一、果实品质和商品外观较差等突出问题,根据内蒙古地区多年的生产试验,总结出适合日光温室和大棚生产的网纹甜瓜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茬次安排,集约化育苗,设施消毒,高垄定植,肥水精细管理,温湿度严控,病虫害防治,及时采收等措施,为内蒙古地区发展网纹甜瓜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利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磷肥(P_2O_5)施用量对宁夏扬黄灌区密植高产玉米产量、磷素吸收积累特征,明确宁夏扬黄灌区玉米生产适宜磷肥用量,以指导当地玉米生产。以正大12为供试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在玉米密度为9.75万株/hm~2条件下设置5个磷肥(P_2O_5)用量0、45、90、135和180 kg/hm~2,N 300.0 kg/hm~2和K_2O 75.0 kg/hm~2均一致。从磷肥(P_2O_5)对密植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用磷肥(P_2O_5)增加了玉米穗粒数和百粒重,增产率为3.1%~7.8%,通过产量获得磷肥(P_2O_5)效应方程为Y=-0.053 7x~2+15.803x+15 450(R~2=0.981 9~*),通过模拟计算最高产量P_2O_5用量为147.1 kg/hm~2,从实际最佳经济产量P_2O_5用量为112.2 kg/hm~2。经济效益角度分析P_2O_5用量在135 kg/hm~2时利润最高,比对照增收5.7%。施用磷肥(P_2O_5)促进了玉米磷素的吸收累积,籽粒、秸秆和地上部磷素累积量,100 kg籽粒需P_2O_5量均随磷肥(P_2O_5)用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以施P_2O_5 135 kg/hm~2最高,较对照分别提高24.0%、19.3%、22.1%和15.7%。P_2O_5用量为135 kg/hm~2时磷肥利用效率最高为36.2%(P0.05),磷肥偏生产力、磷肥农学效率和生理利用效率均随着磷肥用量增加呈下降趋势。施P_2O_5量为45~135 kg/hm~2时耕层土壤速效磷均为当季匮缺。从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土壤磷素平衡和磷肥利用效率多个角度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域密植高产玉米磷肥(P_2O_5)用量适宜的范围为135~147 kg/hm~2。  相似文献   
4.
地膜覆盖技术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防控废旧地膜残留已经成为农业资源环境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废旧地膜是可再生利用资源,如何回收是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通过收集相关资料,对甘肃省在废旧地膜残留治理工作中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进行整理和总结,基于工作实践,探索建立了"谁生产、谁回收""以奖代补""以旧换新""以膜易物""谁使用、谁治理"等多种行之有效的地膜回收工作机制,实现了从"回收难"向"可回收"转变,有效破解了地膜回收难题,以期为地膜高效回收、资源高效利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参考。甘肃省从制度体系层面形成的地膜回收机制,为省情相似地区废旧地膜残留防控提供了有效路径,积累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犀角地黄汤加减联合血浆置换(PE)治疗急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纳入我院180例SLE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A组采取环磷酰胺冲击治疗、B组采取PE治疗,C组采取PE联合犀角地黄汤。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的症状评分、SLEDAI评分、补体C3、血沉(ESR)、抗ds-DNA抗体、血清肌酐(Scr)、血清胱抑素(CsyC)、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24 h尿蛋白、人干扰素-r(IFN-r)、白介素-10(IL-10)、BAFF因子,统计3组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症状评分、SLEDAI评分、ESR、ds-DNA抗体、24 h尿蛋白、Scr、CsyC、AST、ALT、血清BAFF均低于A组(P<0.05)。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IFN-r- IL-10+与IFN-r+ IL-10+亚群所占百分率低于A、B组(P<0.05)。B、C组治疗后各观察点的C3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治疗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0.0%、93.3%,均高于A组的71.7%(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A组与B组(P<0.05,P<0.01)。结论 PE可去除血浆中有害成分、抑制炎症反应,联合犀角地黄汤可进一步扶助正气、解毒化瘀,改善机体免疫功能,达到增效减毒目的,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水土保持植被恢复率提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植被恢复情况是生产建设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内容,也是生态环境恢复的重要指标。为高效精准进行植被恢复率计算,应用无人机航测影像数据,利用ENVI非监督分类及目视判别手段,在实现影像土地利用分类的基础上提取植被面积,以期为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1)无人机在能见度较高且风速稳定天气条件下,可快速获取小区域地面高分辨率影像。(2)无人机正射影像图在Envi 5.1软件非监督分类的基础上采用目视解释法可实现水土保持土地利用现状分类。(3)通过对各地物分析剖解,在目视判决准则下可划分植被并提取植被面积。(4)利用无人机获取试验区域的正射影像图,其水平精度可达0.2m。高精度无人机遥感数据可用于小范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土地利用分类及植被恢复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填埋实验和老化箱实验分别研究了两种光氧生物双降解地膜的生物降解性能和紫外线降解性能。使用黏度法测定填埋前后地膜的特性黏数变化,通过万能实验仪测定地膜填埋前后的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两种地膜在填埋和紫外照射一段时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但是降解情况有所不同,地膜光氧降解能力要更优于微生物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9.
南方番茄病毒Southern tomato virus (STV)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侵染番茄的病毒, 通常与多种病毒复合侵染, 可能与番茄的褪绿、黄化、衰退、果实变小等症状相关。该病毒最早在1984年发现, 并于2005年命名。我国首先于2015年在山东寿光发现。最近, 我们在山东和北京市多地的番茄样品中均检测到了该病毒, 并通过检测发现国内一些主要品种番茄种子的STV携带率达40%。STV基因组为一条双链RNA, 隶属Amalgaviridae科Amalgavirus属, 是严格种传病毒, 不能通过汁液摩擦接种和嫁接传播。鉴于STV的潜在危害以及与其他病毒高度复合侵染造成的严重损失, 本文介绍了STV检测方法, 并提出应开展对主栽品种的种子检测和针对性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为宁夏引黄灌区水稻钾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2013~2014年以"节3号"水稻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不同施K2O量(0、30、60、90、120 kg/hm2)对水稻产量、成熟期钾素分配比例、钾肥利用效率及土壤钾素平衡的影响,以明确宁夏引黄灌区水稻生产钾肥适宜用量。结果表明:施用钾肥显著提高水稻实粒产量和秸秆产量,平均增产率分别为10.0%、16.9%和19.0%、8.3%,降低空秕粒产量15.9%、34.7%。钾肥用量和水稻籽粒产量之间有极显著的二次曲线关系,两年中最高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29.6、122.5 kg/hm2,最佳经济产量施钾量分别为110.7、111.4 kg/hm2。成熟期水稻秸秆钾素分配比例占80%以上,其次为实粒13.2%~15.5%、14.0%~17.6%,空秕粒低于3%。实粒钾素累积量两年趋势相似,K120处理累积量最高,较对照提高13.9%、50%。空秕粒钾素累积量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较对照均有显著差异。水稻地上部钾素累积量两年均以K90处理最高,较对照提高22.5%、20.2%。水稻钾肥利用效率范围为28.6%~46.0%,16.6%~46.3%,两年均为K90处理最高。钾肥偏生产力和农学利用率随施钾量的增加而下降。施用钾肥各处理土壤钾素均表现为匮缺,其中120 kg/hm2施钾处理土壤亏缺量最低,较对照分别降低42.7%、39.5%。生产中实施秸秆还田后对土壤的钾素补充范围分别为160.2~203.1、173.4~205.7 kg/hm2,实施秸秆还田后施钾量高于60 kg/hm2以上可以维持钾素平衡。综合考虑提高水稻产量、钾肥利用效率及维持土壤钾素平衡等因素,在目前的生产条件下,宁夏引黄灌区水稻施钾量在110.7~129.6 kg/hm2范围内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